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拳术套路数不胜数。其中,擅长模拟各种动物特长和形态的象形拳,因为生动有趣被人们广泛熟知。虎拳刚毅威猛,鹤拳轻盈舒展,而我们接下来要见识的这套象形拳,却有些诙谐幽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宗流 广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扬州鸭拳代表性传承人:

一开始我们练拳的时候,旁边人都捂着嘴笑,觉得好玩。

据他介绍,鸭拳,生动逼真地再现了鸭子的动作和形态,属于象形拳的一种。

刘宗流:最早是唐末峨眉山,有个道人叫绿鸭(陆雅)道人,他在寺里面养了很多的鸭子,平常就观察这些鸭子,把它们的生活习性、打斗、寻食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再根据武学动作,创编出鸭拳。

刘宗流说,鸭拳形象活泼,刚柔相济,十分考验练习者的身体协调能力,长期练习有祛病、健身和防身的作用。刘宗流已经古稀之年仍是满头黑发,他笑言,这可能就是常年练习鸭拳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宗流:没有什么武术功底也可以练,但要坚持下去,它不需要什么功夫和马步,就是不停地走,跟太极拳一样,练得好可以不喘气,对身体各方面都很好。

刘宗流自12岁开始习武,20岁那年见识鸭拳就一见如故。

刘宗流:大师兄暑假回家乡把拳带给了我,我一看这拳就不同凡响,它不像其他拳一拳一推,它没有这些动作,就是靠身体协调各方面,当时就把我吸引了。

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往往要反复练习很久才能得其要领。

刘宗流:鸭拳一开始还不好学,因为身体协调不起来,要伸头缩颈,并且腿还要配合,一个小动作就要练一两个月,有的动作要一年两年地练。

从起初的笨拙学步,到现在整套动作的行云流水,刘宗流对鸭拳的这份投入五十年如一日,但他始终感觉有点遗憾,那就是早年的鸭拳套路并没能完整流传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宗流:最早有上中下三路,每一路有四套,一共十二套,但是经过一千多年岁月的流传,现在只剩下了一套。

刘宗流说,以往的武学传承规矩极多,有些传男不传女,有些传内不传外,有些虽可以外传,师父又会有所保留。

刘宗流:过去老拳师没有正当职业,就靠教拳为生,拳就是他的饭碗,他们也会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第二个,过去的拳师文化不高,没有文化传递就很危险了,一旦老拳师碰到什么事故走了,这个叫人亡艺绝。1982年到1986年,国家体委在全国搞了一个传统武学普查,大概有一百二十九个拳种,但是我们现在回头看看,这些拳种还存不存在就很难说了。

武学文化在传承中的流失,让刘宗流痛心。他说,这么多年,自己也收过不少徒弟,但大多不了了之。为了让鸭拳能够传承下去,在朋友的建议下,2006年,刘宗流开始把鸭拳的动作要领整理成文字。

刘宗流:以后弄得不好就失传了,所以我出了本书,在书中我把理论归纳起来,什么叫鸭拳?鸭拳就是伸头缩颈、挺胸涌腹、脚走手摆……这个拳种我把它分段下来后,每个动作都给它起名,比如出水抖毛、亮翅朝阳……文字资料可以传世,就是以后有个什么情况,看着书也能慢慢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宗流:我很想把它一辈一辈往下传,使扬州鸭拳成为扬州的名片,扬州有“扬州老鹅”,还有“扬州老鸭”。

诙谐活泼的鸭拳和乐观开朗的刘宗流相互成就,习武带给他的,除了强身健体,还有坚毅的内心和逆流而上的勇气。我们也希望,无论是武术文化还是武术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都能够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朱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