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后迎来首个国际大赛。图/黄珩

“相约北京”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10月23日在国家游泳中心开赛,这也是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后迎来的首个国际大赛。据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杨奇勇介绍,冰立方为本次世锦赛已进行了3次完整的“水冰转换”,包括运动员在内的多方人士对于该系统的反馈是非常积极的。杨奇勇称,由于场地条件已经完全符合奥运会的标准,未来将不再进行额外的“水冰转换”。

观赛

全新“冰壶运动轨迹捕捉”系统提升观赛体验

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于10月23日至30日在冰立方进行,这是“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中唯一一项世锦赛赛事,也是北京冬残奥会的积分赛,共有中国、美国、加拿大等12支队伍参赛,具有竞赛规模大、入境人员多、赛事要求高、保障任务重等特点。

本次世锦赛采用世界冰壶联合会制定的规则,12支队伍进行大循环赛,前两名获得半决赛资格,排名第3至第6的队伍进行资格赛,资格赛胜者晋级半决赛,10月30日将举行铜牌赛和金牌赛。

本届世锦赛,中国队阵容依次为四垒王海涛、三垒陈建新、二垒张明亮和一垒闫卓,其中王海涛和陈建新是平昌冬奥会夺冠时的主力队员。昨天进行的首轮比赛,中国队8比4战胜斯洛伐克。今天刚刚结束的一场比赛,中国队8比2战胜俄罗斯奥运代表队迎来两连胜。

走进“冰立方”,场馆东侧的大屏幕颇为引人瞩目,这也“冰立方”全新探索的一个独特设计。整个大屏幕为170平方米,可以真实尺寸展现4条赛道大本营的实时画面。在运动员掷出冰壶的同时,大屏幕则会实时绘出一条曲线,这是场馆团队正在测试和完善的“冰壶运动轨迹捕捉”技术,这一创新应用具有提升观赛体验、辅助运动员观察和判断等诸多优势。

“这块大屏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大本营的情况,每个冰壶的角度,对接下来的击打角度和战术的部署更明确,也看得更清楚。”中国队一垒闫卓表示有了这块大屏幕,省去了来回去大本营查看的时间。

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杨奇勇介绍,这个冰壶运行轨迹的体现可以用来向观众来传达并说明冰壶运动的规律,“所有的冰壶运行都是一个曲线,观众可以通过大屏幕呈现的效果去了解每支队伍的战术布局,这样更容易理解这项运动,增添观赛的乐趣。”杨奇勇透露目前各球队领队和教练员还是非常认可这项全新的技术,相关数据分析赛后也会及时提供给他们。

场馆东侧的大屏幕面积170平方米,可以真实尺寸展现4条赛道大本营的实时画面。图/黄珩

改造

冰面已符合奥运标准,不再额外“水冰转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承办了游泳和跳水两项赛事。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游泳中心将承办冰壶项目的比赛。

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改造中,国家游泳中心提出了“水冰转换”的可持续利用改造方案,并于2020年11月完成国家游泳中心场馆改造工程,实现了“水立方”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这背后,依靠的则是可转换结构体系以及可拆装制冰系统等技术的创新应用。

目前,“冰立方”是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也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正在进行的轮椅冰壶世锦赛是“冰立方”变身后承办的首项国际大赛,对场馆运行系统也是一次很好的检验。

打完首场比赛后,中国队员闫卓称“冰立方”很大、很方便,“无论是从无障碍设施,还是为运动员服务的志愿者,都非常专业、贴心。”陈建新在体验了场馆无障碍设施环境后表示,“冰立方”是他见到的世界上最好的拥有无障碍环境的场馆。

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则坦言,国家游泳中心是她经历过的历届冬奥会中最棒的冰壶场馆,“运动员更衣室、无障碍坡道等设施的设计非常精巧,考虑十分周到,各项防疫措施也很到位,我对世锦赛和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

据杨奇勇介绍,国家游泳中心10月中旬按照冬奥标准仅用了不到20天就再一次高水准、高效率完成了“水冰转换”,而且这次还是在奥运会制冰师的带领下进行,整体的过程非常顺利,制成了完美的冰面。“现在的场地可以说是完全符合奥运会级别的冰场。”杨奇勇称未来一段时间,国家游泳中心将不再进行额外的“水冰转换”了。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