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郭子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中小银行多达4000多家,总资产规模接近80万亿元,占到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城商行近20年发展引人注目,佼佼者已可比肩全国性的股份行。

受疫情、历史包袱堆积、区域经济发展、流动性分层等的影响,中小银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上升,资产质量面临进一步暴露压力,这些因素也加速了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步伐。

中小银行合并重组之后,区域影响和规模效应将显现,同时大银行从一线城市向下挤压,与中小银行在下沉市场的竞争将加剧。

如何看待城商行在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趋势?为此,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城商行不可替代、不可或缺

时代周报:1998年至今,城商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如何看待城商行的历史地位?

郭田勇:可以用两个词总结,不可替代、不可或缺。溯源来看,改革开放后,城市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出现,在此背景下相应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同步出现。

当时,我国涌现一批城市信用合作社,但80年代后期,90年代期间,由于这些机构风险控制水平低,公司治理能力不足,出现大量坏账,因此机构开始合并重组。从信用社,到城市合作银行,再到纯粹商业银行,最终形成现在的城商行。

时代周报:从你的角度看,为数众多的中小银行在金融系统扮演怎样的角色?

郭田勇:一直以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占据主导作用,但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来看,中小银行的意义更重大。

大型国有银行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中小银行可以说是银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主要服务于中小微客户。中小型金融机构规模越小,中小客户占比就越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小银行辐射面广,承担着金融服务毛细血管的角色,中小银行在金融体系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数量上的占比。

时代周报:不少城商行已经或正在筹划合并重组,这对于地方金融发展有什么影响?对城商行的整体实力、规模和风控有何影响?

郭田勇:城商行合并重组的考量很多。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希望引进实力更强的机构,提升中小银行的规模,扩大公司资本。此外,大股东给城商行引荐客户,能帮助城商行开发新的业务的增长点,注入新的增长动能。另一方面,政府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从省级统筹的角度合并重组城商行,发展地区金融业。比如徽商银行、贵州银行、湖北银行。

有人认为,重组合并后城商行牌照减少,不划算。但我们要留意到,城商行合并的决策实际上有省政府支撑,加上合并后城商行的资本实力大幅提升,有助于整体发展。在明确扎根本地、服务本地的前提下,城商行重组引入大型资本、大型金融机构,同时也引进了现代化管理手段,公司治理能力提升,内部抗风险能力也会相应提升。

时代周报:你如何看待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本土化服务现状?中小银行该如何回归本土,服务本土,做好差异化金融服务?

郭田勇:近期,监管政策要求中小银行回归本土发展,是从银行本身特点考虑制定的。事实上,城商行和农商行只有在本地市场才具备核心竞争力,不少中小银行的股东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大型企业。举个例子,如果大股东是地方政府,那城商行在掌握区域政策和发展方向上就占有先机。城商行、农商行结合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挖掘经济亮点,进一步挖掘商机和业务增长点。

如果本地条件有优势,中小银行都没有抓住优势发展,那跨区域经营就更不用说了,盲目跨区域经营容易出现南橘北枳的问题。

中小银行差异化经营,应该依据企业类型制定不同的风险定价,比如高科技企业和其他企业不同的的贷款标准。如果只是依赖抵押贷款,那都是用优质抵押物,中小银行很难展现差异化定价能力。

城商行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时代周报:中小银行应当如何服务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同时,中小银行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控制贷款风险?

郭田勇:中小企业特点是规模小,财务不健全。有些企业创业初期,有形资产少,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大。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能够和客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关系,获取财务报表外的信息,判断客户资质的途径相对多元,能弥补传统借贷模式中企业或者个人财务信息不健全的短板,还能和客户建立信任,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中小银行可以把握机会,运用“线上+线下”方式。“线上”引入金融科技,在合理合规的操作下,多渠道信息交叉验证,形成用户画像,以判断融资者的风险,解决用户贷款申请时信息不足的问题,提高内在风险辨识能力。

“线上+线下”模式是中小银行的契机,中小银行应当利用地缘解先天优势,克服传统抵押贷款依赖过重的问题,转向更加精细化、服务效率更高的方向。

时代周报:目前,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郭田勇:中小银行管理链条短,一般只有从总行到支行两级,照理来说,层级简单的企业,公司治理的效率更高,但是这种优势也需辩证分析。中小银行组织架构简单,也意味着“好坏都看一把手”。

如果一把手懂业务、掌舵方向正确、负责任,管理效率高,政策落地快,中小银行的经营水准就有保障,很可能会比大型银行做得更好。否则,就全盘皆输。

因此,一方面中小银行要把想干事、能干事、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突出的人放到领导岗位,另一方面要设立“三会一层”,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运用“三会一层”建立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一把手有权力做决策,但是银行内部也有其他力量监督权力,脚踏实地做事、真正想把事情做好的人也不会惧怕监督机制。这是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精髓。

时代周报:未来,在网络化和规模化的趋势下,城商行会如何发展和重新定位?

郭田勇:目前来看,城商行整体的发展还是乐观的,但也有部分城商行的发展偏离初心,业务出现问题。

一般来说,国有大行是第一梯队,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是第二梯队,城商行属于第三梯队。从经营规模来看,城商行的确排在第三位。但中国经济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就离不开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这正是城商行的发力点。

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发展小微企业,授人以渔,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具有的“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就是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实际上,城商行的定位就是服务小微企业,助力金融滴灌到这部分企业,帮助实体经济发展。正因如此,城商行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城商行是未来银行业发展重要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