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关注我们吧!一个可以当工具的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添加“冷玥”微信号:lengyue266 免费获取1-6年级电子版语文教材及配套音视频材料、带拼音带注解带音频小古文资料

“你为什么不开心呀?”

“因为没有人跟我玩啊,之前我跟他们玩得很开心的。”

“所以你现在不开心了?”

“是的,我不想去上学。”

“你觉得学校对你伤害太大了,是吗?”

妞妞(化名)用力点点头。

——这是今年3月15日,7岁妞妞和妈妈间的一场对话,啜泣中的妞妞显得心神不宁。

直至妞妈说:“妈妈爱你,来,抱抱!”妞妞才扑向妞妈怀里。

7岁的妞妞是贵阳一所“顶流”小学——北师大贵阳附属小学的学生,妞妞的妈妈因反对学校老师布置过多的书面作业,与老师发生冲突。妞妞班上其他家长在劝妞妞妈无效的情况下,家委会主要成员通过撰写《请愿书》并组织家长签名,要求这个7岁的孩子转学。

妞妞妈说:全班39名同学中,有37人的家长签名了,要求妞妞转学,家委会通过把她排除在外、单独建群,并在线下完成签名。

《请愿书》写给北师大贵阳附属小学的“王校长及各位领导”,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1.妞妞妈不尊重学校规章制度,让妞妞下午长期不上课,不参加全班集体活动甚至重要仪式,影响整个班级集体的荣誉,给班上其他同学造成负面影响。

2.妞妞妈反对其余家长加强孩子课后练习的要求。老师在义务为孩子批改时发现,妞妞的家长为孩子做作业,(老师)对其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反被其家长辱骂,说老师无权批评、教育其孩子。

3.妞妞妈长期在上课时间微信、电话骚扰历任和现任班主任,情绪激动、出言不逊,恶意污蔑老师“体罚”自己孩子,甚至扬言“压力大到想跳楼”,不仅让老师们身心俱惫导致影响正常教学,还让班上其他孩子产生莫名的恐惧……

《请愿书》最后“请求贵校劝诫妞妞的父母为其办理转学”。

矛盾加剧之下,妞妞妈继续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报。事件的结果是妞妞转到27公里之外的私立学校,而被举报的老师也受到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源: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教育理念冲突

妞妞妈是贵州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妞妞爸是一位医生。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

妞妞上小学后,妞妞的父母认为老师布置作业过多,便向老师申请选择性完成家庭作业。

“有次我老公亲自做,花一个半小时才写完,孩子还不得3-4个小时?”

妞妞妈曾让丈夫代女儿写作业,不过,妞爸代写一个月后就被老师发现了。

在布置作业的问题上,妞妞父母比较反对给一、二年级的孩子布置过多书面作业,认为孩子健康才是第一,不能只看到成绩和升学率,要看到其背后中小学生抑郁症比率。

此外,公布分数排名,让班干部给其他学生的日常纪律表现打分、允许班干部对其他孩子罚站等行为,也是妞妞妈无法接受的

家委会给老师送礼等行为,妞妞妈也是反对的。一年级结束后,家委会打算用班会费给老师买礼品,在群里征求家长意见后得到齐刷刷的“同意”,只有妞妞妈孤零零的“不同意!”

激化:家委会里的异类

妞妞妈表示,尽管她和翟老师因理念不一发生争执,但“表面上还可以”。可一些家委会的人主动跑来她家做她的思想工作,要求维护老师尊严,在她看来,这激化了矛盾。

妞妞妈说,有一次,她白天刚和翟老师沟通布置作业的问题,晚上在班级微信群里,以家委会为代表的“积极分子”就毫无征兆发出支持翟老师布置作业的内容。妞妞妈认为,这是老师把她们私信沟通的内容向家委会寻求支持了。

孤立:大人的冲突传到了教室

联名要求妞妞转学的事发生在去年11月6日。导火索是一次争吵。

去年11月3日,因头天妞妞的语文作业没写完,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翟老师让她在上课时到办公室罚写。妞妞妈认为这是体罚,且当天中午回到家后,妞妞突然哮喘发作。

妞妞哮喘病发后,妞妞妈和翟老师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按照妞妞妈的说法,在争吵中,翟老师当着学生们的面将声音外放:“大家给翟老师作证啊。”而学校和教育局方面事后均认为,不存在体罚。

争吵后,事情悄悄起了变化。微信截屏显示,11月4日上午9点39分,家委会避开妞妞父母单独建了一个名为“2019-3小龙人”的群,翟老师在群内,后转为群主。

5日,这个新群里,家委会呼吁家长在请愿书上签名,通知在群里获得响应。“请各位家长2:20在3班接小孩处找我查看请愿书内容,同意的家长并请签名……可以交待老人代签。”通知在群里获得响应。6日,线下签名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妞妞妈说,和老师的一次冲突后,妞妞在教室墙上展出的自画像的脸部,被插满密密麻麻“针孔”——她怀疑是同学们用铅笔插的。

据妞妞妈描述,今年春季开学后,女儿不愿去学校,说老师批评、同学排挤她,在班上没有朋友。

妞妞妈认为,翟老师通过家委会等方式来强化贯彻其理念时,将她排斥在外。更令他们难以接受的是,“翟老师将大人间的冲突不仅传达给家委会,也带到教室,并在班级中形成对我女儿的孤立。

“双减”:平衡教育理念冲突

此事一经报道,持续在网上发酵,有赞同这位家长做法,也有对其做法持反

对意见的。但无论持什么看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37名家长的“请愿书”是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

这样的新闻之所以引发热议,很大程度上与当下正在实施的“双减”政策“撞了个满怀”。无论是一名家长要求的“减负”,还是37名家长集体“请愿”,都是教育改革之下各方家长们不同心态和立场的体现,抛开其中一些涉嫌违法违规的做法,他们的不同心态并非不可理解。

从要求减负的家长立场来看,其做法与当下大趋势相符合。不得给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规定,在各地正逐渐得到落实,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早已成为共识。

不过共识归共识,能与其他家长、学校“硬杠”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家长的心态与“联名请愿”的37名家长类似:你“快乐”你的,你“减”你的,但请别妨碍我。这也是为何不少网友会“同情”那位受到处分的教师。

无奈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纵然教育部门在“减负”上一直持续发力,但教育评价体系中唯分数、唯升学率的问题依旧存在,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应试教育环境下,许多家长、老师当然希望穷尽一切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分数,自然也会把影响分数、妨碍提高成绩的一切因素,视为“耽误前程”的“大敌”。 因此,我们就看到了要求取消“月考”“分班”的家长被另外家长“怒怼”,一些要求减负的家长被视为“异类”。

种种迹象都表明,减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不是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学校办学就能够实现的。

就当下而言,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同时建立起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渠道,教师们要缓解家长的焦虑,共同帮助孩子找到更适合的成长路径。

从长远来看,要积极推动教育评价、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让一元化的人才培养观念、评价体系逐渐从教育中消失,否则,即便再有力的减负政策,恐怕都无法阻挡家长们那颗“鸡娃”的心。

可以预见,类似的事件在以后可能还会出现,但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表明越来越多家长已开始尝试真正“坐下来”,这也是一个好的信号。既然让孩子茁壮健康成长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那么面对分歧,除了“对抗”,一定有更多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精品资源

1.回复口令必背诗词

2.回复口令唐诗三百

3.回复口令宋词三百

4.回复口令小古文

5.回复口令趣味语文

6.回复口令诗词动画

7.回复口令唐诗新说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哦!支持文字或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