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大学搬迁的消息不绝于耳,8月份,山西师范大学正式搬迁至省会太原市,成为省会大学

同一个月,河北工业大学“去河北”也传来新进展,多方共同促进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培训基地尽快落户石家庄

9月份,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正式开学,也成为了省会大学。这些高校纷纷向省会集中,向大城市靠拢,也让大家再次将目光聚集在高校“搬迁”这一大动作之上。

高校纷纷向省会城市,大城市靠拢的同时,我们发现,一些高校正在往城市边缘走去,往小县城走去。一批高校从偏远地带往大城市靠拢,一批高校从繁华的中心走向野地,这种充满戏剧冲突的现实状况正在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新校区往村里搬,各大高校都不孤独。

就是在一线城市,高校也越来越有到村里去的动向了。在上海,让学生叫苦不迭的“闵大荒”就是典型的代表。

“闵大荒”,特指近些年搬到上海闵行区的一些高校校区,因为远离市区,周边基本没有基础设施,因此这里被特称为“闵大荒”。

在这里,甚至新建个啤酒吧都值得举杯同庆,奔走相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在北京,985高校也是同样的待遇。

北京理工大 搬到房山区的良乡大学城,从主校区到新校区,走一趟一个半小时起步。

北京电影学院 到怀柔校区,最快的方式是转三趟公交车,全程要两个小时,遇上堵车,能在公交上坐到地老天荒。

郊区还算城里,往县里搬的高校更是可怜。

渭南师范学院 将部分专业从渭南市直接搬迁到了富平县,直接从市区搬到了县城。

临沂大学 也有费县和沂水两个县级校区,但是相较于这些自动选择到偏一点地区办新校区的高校,另一批高校就显得有些心酸了。

在江西,有个叫共青城市的县级市,这样一座小小的县城里竟然迁来了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5所高校。

这些传统被称为三本大学的民办高校,也在纷纷外迁,失去母体的庇护之后,他们选择迁往县城。

高校纷纷选择远离城市的喧嚣,纯原生态的“大县城生活”让学生难免有些猝不及防,有时看学校门口的泥地和稻田甚至让你想起了对于父辈来说都有些遥远的故乡。

到省会去,往大城市挤

而与民办高校往县城搬迁相反的,是另一批高校一个劲的往大城市挤,除了本省的高校纷纷往省会挤以外, 众多的“双一流”高校纷纷往经济发达地区抢占地盘, 深圳,苏州、东莞 都是极为热门的重点城市。

区位优势不明显的高校纷纷在这些经济发达但高教实力薄弱的城市办研究院,盖校区,从研究生一路招到了本科生。截止到教育部叫停之前,一众学校已经在异地办了上百个校区。

为啥高校要搬来搬去

实际上高校搬迁有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相较于学校本省区位处于劣势的,积极向经济发达地区靠拢是为了更好的办学资源以及区位优势,而本身处于大城市之中,往偏远地带搬迁的高校,对于好学校来说更多的是用距离换空间,而对于不得不往偏僻地区搬迁的高校,更多的是对生存的一种妥协。

与名牌大学集中于一线城市不同,独立学院等民办高校迁建呈现明显的去中心化,浙江省从杭州向绍兴、桐庐、诸暨、海宁等地迁建,江苏省从南京向镇江、连云港、泰州、无锡、扬州等地迁建。

目前,有超过100所独立学院迁建了校址,其中47所独立学院搬到了县城(有的为县级市,有的在学校选址后撤县设区),在县域办学的独立学院离中心城市的平均距离是69.6公里

这一方面是独立学院等民办高校在失去母体的资源的设施后在大城市生存压力太大,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也是高校搬迁 的幕后推手。 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来说, 本科高校是求之不得的优质资源,他们纷纷开出优惠条件。 不仅审批一路开绿灯,甚至免费给地,补贴运行。

▎外迁高校:地方建设的开路者

处于偏远地带的大学往往是地方建设的开路者 。 地区和高 校一样,一 方面高校有着外拓的需求,一方面城市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有着人才的需求,哪怕最终产业发展没有带来多大影响,但高校的落地为地方或者郊区对于这块土地本身,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闵大荒”自十年前各大高校陆续搬迁,已经从偏远地带的郊野逐渐变成上海的一极,90年代还是田野和村庄的中关村,如今已是我国最重要的科技聚集地之一。

再比如各地的大学城,在建设伊始都是偏僻荒凉的代名词,但在各个高校刚刚搬迁之后,这里往往会成为这个城市最为热闹的中心

可以这样说,以搬迁来的高校为核心,在这里再建了一座城。

不管是往大城市般还是往郊区搬,往县城搬,高校如此折腾的本质都是为了让自身更好的生存下去,更好的发展下去,不同的高校在面临不同的问题,选择的方向也自然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怎么搬,对于高校和地方都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在彼此交融和分离中都找到了自身发展最好的境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