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21日,晋江文学城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将进行站内作品分年龄推荐工作,会逐步把作品按照不同标签、类型、特点做不同年龄的阅读推荐体系,“让那些有争议的、尖锐的、思想性更复杂的文章,暂时远离那些心智还不成熟的读者,同时也是留给成年人一个更加安心的阅读空间。”

晋江文学城的这一决定,引起不少争议。按照不同标签、类型、特点,做不同年龄的阅读推荐体系,真的有用吗?

为了方便读者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网文,几乎所有网文平台都在追求标签化,力图将海量网文作品全部细分类,并且在不断地更新标签的分类。事实上,标签分类工作仍有待改进,不少文学作品“挂羊头卖狗肉”,为了追求点击率阅读量乱加标签。标签分类的标准不一,工作混乱。

再者,由谁来做标签分类的工作?不同年龄的阅读推荐体系由谁构建?平台?作者?还是读者?一般来说,网文作品的标签是由作者在有限的标签选择里选定的 ,如果实行分年龄阅读推荐,难以避免某些作者为了谋取利益,玩“文字谜语”,逃避平台标签限制。如果一部作品的标签将由平台来选定,那是数据分析还是人工识别?数据抓取分析呆板机械,从现如今晋江文学城通过数据抓取的屏蔽词便知一斑。人工分析难度更大,先不说平台上的网文数量之大,还要实时跟进没有完结的文章,在没有完结之前,小说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标签定位。如果将作品标签化的工作交于读者,那又谈何分年龄阅读推荐?

由此可见,通过标签分类来推行分年龄阅读推荐,不仅实施困难,还不一定有用。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哪些我们应该读?哪些不该读?什么是有争议的、尖锐的、思想性更复杂的文章?这将由分年龄阅读机制说了算 。标签引导背后的思想是规训,分年龄阅读推荐机制下,读者的自主选择性被迫降低,用户和平台的身份地位变得不对等,读者是被训诫的一方,平台是规则的制定者。刻意为之的“信息过滤”,使我们的视野拘于一隅,我们的思想也将受规则所限制。不可否认,不少人对于诗与远方的憧憬幻想,是从天马行空的网络文学开始的。标签分类,分年龄推荐阅读,可能将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