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更是推动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基础软件等数字“新基建”发展所要求的新生产力。作为成都算力优势体现的代表,成都超算中心自2020年建成投运后便备受关注。据公开消息,2020年,成都超算中心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

那么,目前成都超算中心进展如何?未来又将在何处发力?10月23日,在“创业天府菁蓉汇·2021先进计算与大数据生态共建大会”现场,红星新闻记者对话成都市大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勤。

为35个城市560余家用户提供超算服务

搭建全国首个隐私计算大规模应用平台

实际上,随着数据要素被纳入生产要素,数据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红海已经来临。而在数字经济时代,要让数据释放出生产力,必须借助“算力”这个“新引擎”,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从而孵化大量创新应用,以满足数字社会快速响应的需求,服务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据顾勤介绍,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为35个城市560余家用户提供超算服务,累积提供3.74亿CPU核时、1400万DCU卡时的服务,部署学科计算软件200余个,完成量子生物信息系统等12个超大体系课题项目。服务涵盖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30余个领域。

“我们除了围绕科技创新提供超算服务外,更加强调“超算+”的创新应用。”顾勤告诉记者,目前已探索了“超算+大数据”“超算+大健康”等模式,不仅服务于传统科学工程计算,重点还聚焦科技创新、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服务四大方向,构建起城市发展新生态。比如,在城市洪涝灾害预报方面,传统经验往往受诸多因素限制,不能准确分析城市复杂性,预报能力较差。而借助于强大的计算能力,便能快速、准确地模拟出洪涝预报,并提供决策方案,有效解决城区防洪抢险等问题。“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经联合清华大学,准备通过超算的算力支撑,实现米级分辨率的水动力学模型在超大规模异构系统上的并行化运行,这项工作能够有效缩短预报时间,并且提高超大城市洪涝模拟预报过程中的分辨率和准确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凭借着成都超算中心所具备的算力优势,强大计算能力在城市发展和社会服务上的运用也将随处可见。据顾勤介绍,在助力碳中和方面,成都超算中心已与国家电网等43家新能源单位开展测试及商务合作;在医疗健康领域,也已与华西医院等25家医疗机构用户开展联合研发合作;在灾害预警方面,已为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12家灾害预警类用户提供算力支撑服务;在公共安全领域,已与海康威视等10家用户提供算力支撑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隐私计算”这一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上,成都超算中心也有着具体的表达。“我们已经探索出了‘超算+隐私计算’的创新实践路径。”顾勤说,在国家各类数据安全法律法规逐步出台的背景下,成都率先破局,利用超算算力破解隐私计算执行效率瓶颈,搭建全国首个“隐私计算”大规模应用平台,将支撑更多产业生态创新应用场景,构建产业协同新引擎。

打造超算创新应用生态体系

支撑15个新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明确划定了四川15个市、重庆27个区县的发展范围。在顾勤看来,其中涉及的大量人口、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数据资源,将会为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带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并为成渝两地共建西部科学城提供丰富的研究依据。而面对如此丰富的数据资源,成都超算中心作为成渝地区唯一国家级算力底座,也将支撑数据要素创新协同应用基地、跨地市数据要素流通实验室、成渝数据要素流通实验室等重点研究的计算工作。

“未来,成都超算中心将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新产业发展方面提供支撑服务。”顾勤告诉记者,在基础研究方面,将重点支撑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研机构及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技术研发方面,重点围绕新构型动力、结构功能材料、精准医学、能量转换技术、高分辨光学成像、新型燃料与材料、软件与智能技术、智能芯片设计、碳中和技术、前沿生物技术等领域,提供重点服务。在新产业发展方面,将重点支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光刻设备、先进计算及数据服务、6G等15个新产业的创新发展。

“目前,成都超算中心正在全力打造‘算力+数据+算法’超算创新应用生态体系,重点支撑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未来生态的构建,带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双向促进和协同发展。”顾勤说,在此基础上,成都超算中心还将依托已落地的华为鲲鹏等头部企业,引聚上下游高新技术单位,打造超算产业生态,进一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科学城、“两区一城”等重点区域加快发展。赋能碳中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先进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势产业的升级和突破,提升成都市乃至整个成渝双城经济圈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项目的能力,实现超算与经济社会发展、与未来产业规划的深度融合。

红星新闻记者 邓文博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