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水平高,懂得多的人真的成不了管理者吗?事实上对这个问题,我个人是持否定态度的,之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一现象,恰恰说明了一个事实:好的管理者是稀缺的,真正好的资源是稀缺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己公司里的领导甚至是管理者,也许技术水平真的就一般,但也能够成为很好的管理者。这个问题并不绝对,而评判一个管理者好与坏的标准也往往不止一条,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家公司一直没有垮,且每年的盈利和销售额还在不断增长,那么我们应该就可以说,这个管理者是不错的,乃至是优秀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评判一个管理者的好坏是不一定的,而如何成为一个管理者,也是不一定的。在我看来,懂技术的人,懂得越多的人,至少成为管理者的几率会更大,如果他不是创业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管理者是什么?是行使自己管理职能的,尤其是在一些技术部门中,几乎每一个管理者都是技术出身,有相对应的知识背景和技术背景,不存在空降这一说法。

但在一些大企业中,我们也的确能够看到一些空降的现象。但这也并非就能够说明,管理者可以不需要技术,空降的管理者,其资历和履历往往更为出色,他们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者是否足够优秀,恰恰就在于他的技术是否过硬,懂的管理知识是否够多。

而不同的是,职级越大,技术背景可能就越一般,这里的一般是相对的,比不上一线业务员,这是事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高层管理者。

由于这部分管理者日常事务都比较繁忙,技术水平自然就会延后,但懂得反而会更多,把商业和宏观背景所协调起来,更具备大局观,这样的管理者也许技术水平不够高,但我们也不能说他们懂得不多。

放在互联网大佬的圈子里来看,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背景出身的,例如小米的雷军、字节跳动的张一鸣、百度的李彦宏等等,这部分人都是理工科出身,在过去也是非常优秀的程序员,虽然今天身居高位,他们的技术水平也许有些过时,但商业洞察力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还有一类就是一般创业者,硬技术一般的。例如马云、程维,这批人不懂得什么是算法,不懂得编程,但依然不妨碍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

这些大佬的资历,虽然各不相同,但依然有一部分值得我们去借鉴。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初入职场,想成为管理者,你不去追求技术水平,不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你怎么爬的上管理层的位置?

拿今天的所有公司来说,对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来说,要想走上管理层,无一不需要绩效考核,业绩、项目、这些都是我们成为管理者必备的路。

而对一些已经有不错资历的职场老人来说,即使是走跳槽这样的路线,用人方也会审视你对某个行业的洞见、管理才能和过去的成绩。

因此,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内卷日益严重的职场环境中,一个人没技术水平、没专业背景,还想成为管理者,除了拼爹之外,我找不到其他的方式。

不能否认的是,在职场中,亦或是一些公司里,的确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人技术水平很高,懂得多的人一样没有成为管理者,那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我认为,我们不能只看当下,得看到他们的未来。

在这部分群体中,有一些人是的的确确不想管人,换言之他只想做个程序员,或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不想管人,不想走行政路线,这样的人真有。通常来说,这部分人就会走P路线,专业化,按照阿里巴巴的体系来划分的话。

而M,则是管理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我们虽然现在看到他们技术水平高没有成为管理者,但不代表着他们未来没有机会成为管理者,也许是没有岗位空缺,又或者是领导层正在考察他,这些都有可能。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之外,还有最后一种可能性,遇人不淑。当我们说一个人怀才不遇的时候,或者你认为你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往往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你真的怀才不遇,你的上司没有眼光,公司没有发现你的才能,你没有遇到你的伯乐。

还有一种情况,我称之为迷之自信。脱口秀演员杨笠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为什么那么普通,看起来还那么自信。

其实在职场中,对自我能力抱着迷之自信的人不少。心理学研究也发现,男性相比于女性在对自我评价的时候,往往是积极正面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夸大事实”。

这种情况导致的可能是,技术水平高,看起来懂得很多,这些都是观点,而不是事实。也许在领导的眼中,他就挺一般的,或者说领导对升管理者的人,另有人选,仅此而已。

什么样的技术能够被称之为水平高?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够被称之为懂得多?当我们在质疑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对公司来说,它所希望的是公司越做越大,盈利越来越多。基于此,对于管理者的人选,自然是越优秀越好。

如果你不是创业者的话,想在一个公司里走上管理层,最可靠的方式就是让你自己变得优秀,让领导感知到你对公司的贡献,对团队的贡献。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