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科技的进步之下,如今的飞机与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诸多因素之下,因为飞机性能的或缺而导致的空难还历历在目。

美国南方航空242航班,就因为地面接收的气象报告延时,从而引发过一场骇人听闻,死伤72人的重大空难。

1977年4月4日,美国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国际机场,正停放着一架等待起飞的DC-9-31型客机。这架客机隶属于美国南方航空公司,是一架双发中短程喷气式飞机,它就是242航班。

它将由阿拉巴马西北地方机场飞往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此时正停在亨茨维尔国际机场,等待着飞行许可。

当天有81名乘客登机,此外还配备了2名飞行员和2名空乘,登机人数总共85人。

机长比尔·麦肯齐时年54岁,拥有二十年年资和拥19380小时飞行经验。副驾驶莱曼·基尔时年34岁,是拥有四年“年资”和3878小时飞行经验的,前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飞机上还有两个乘务员,她们分别是是凯茜·莱蒙和珊迪·卡斯特。

执行完起飞前检查单后,他们照例收到了气象简报。简报显示这一趟的航程天气情况不容乐观,他们将有可能遇上雷暴天气甚至龙卷风。

无论是负责操作飞机的莱曼·基尔副驾驶,还是负责观察仪器和地面联络的机长,都没有把这个报告放在心上,他们只是打电话通知空乘这趟航班不用送餐。

因为受时代技术的限制,并没有精确的实时的天气监控。他们拿到手的简报,只是两小时以前的气象报告而已,对于天气变化频繁的东部地区,这份简报只有参考价值,并不具备太大的操作价值。

往往飞行员遭遇天气变化,都说依靠飞机上自身的雷达来进行行程规避,而不是起飞前的简报。

谁都没想到,看似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一次却没有带给他们好运。在这短短25分钟的航程后,他们将用生命作为代价,来推动客机安全性改革的进程。

下午15时34分242航班起飞。客机上的乘客大多是附近的军人,还沉浸在归家的喜悦中,谁都不知道当飞机离地的那一瞬间,他们的命运即将被缥缈的天空接管。

起飞后不久他们便收到了地面上的空管提醒,前方有强对流可能产生雷暴天气,这和起飞前收到的简报如出一辙。

如果此时机长或者副驾驶谨慎一些,选择返航或者降落,或许便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故了,只可惜并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经验丰富,驾驶过战斗机的机长比尔·麦肯齐来说,依靠飞机上的雷达,他有信心选择正确的路线,避开风险。

很快他们到了雷雨区边缘。地面提醒,他们前方雨势更大,甚至观察到了不稳定的风暴线。

七十年代,班迪克斯气象雷达是民航大多数客机的配备。根据培训,当飞行员遭遇恶劣天气,无法用双眼观测天气变化时,就要根据雷达显示来选择规避路线。

雷达上最为明亮的区域,代表着反射波最强最光亮。这意味着,这些区域是天气最恶劣的地方也就是风暴的中心。

此时他们已经无法用目测来判断天气,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雷达上。根据观察,在雷达上最光亮的区域中间有一条黑色的缝隙。

这无疑在告诉他们,风暴中心有一片区域没有反射波,可以根据手动操作穿越夹缝,避开这来势汹汹的雷暴天气。

时间迫在眉睫,驾驶员和机长快速地商量完毕,认为雷达准确性非常高,于是决定就从这个黑色的夹缝穿越过去,穿过这片雨幕再往前飞几英里就能到达安全区域了。

此时乘客们已经意识到了他们遭遇了什么,但好在乘客大多数是心理素质过硬的军人,在空乘的安抚下,机舱里保持了稳定与安静的氛围。

所有人都以为飞机只是遭遇了暴雨,而不知道机长正准备穿越雷雨区。驾驶室里副驾驶操作着飞机,根据雷达的指示,一头扎进了这个承载着生机的小小的缝隙里。

与此同时,孟菲斯航管中心紧急传来的“重大气象信息”通报,他们也没有收到。通报上清楚地表明,该区域的气象条件异常恶劣。

与地面的消息的延时,让他们再没有退路。当飞机飞进这个洞的一瞬间,一阵猛烈地冰雹雨毫无征兆地砸向飞机。

小的像鸡蛋大得像棒球,在这个风暴肆虐的地方,将飞机砸得砰砰作响,很快挡风玻璃砸裂了好几处。纵使乘客们波澜不惊,如今机舱里惊恐的呼声也不绝于耳。

空乘凯茜·莱蒙后来回忆着这一场景依旧心有余悸:“我这辈子没听过这么大的冰雹声,冰雹打在机身上的声音震耳欲聋,但我依然勉强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我要安抚乘客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凯茜·莱蒙

直到这一次尝试,所有人才意识到班迪克斯气象雷达的致命缺陷:飞机雷达屏幕上显示的信号,因为空气中雨水的影响产生了折射,存在着致命的误差。

从而看起来安全的地方,便成了最危险的地方。很不幸,这一次242航班的飞行员在恶劣的天气下,用性命实践着这个缺陷。

冰雹还在继续机身受到了巨大的破坏,挡风玻璃被击碎,寒气猛烈地灌进机舱。还好两位飞行员临危不乱,尽可能地使飞机保持平稳,并且尝试飞离这个险象环生的区域。

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个情况多一秒危险就会多一分。此时坏的是挡风玻璃,如果机身也受到损坏舱内气压失衡,所有人都会有生命危险。

明显此时已经不能依靠雷达,两位飞行员只能那个用肉眼焦急地在天空中搜寻,终于被他们找到了一个无云的区域,他们决定偏离航道,从那片区域穿过,到下一个安全的空间。

正在他们操作着飞机准备驶向脱离冰雹区的航路时,因为雷暴天气降水量骤然增大,冰雹又将飞机引擎的整流罩砸坏,雨水混合着冰雹以不可阻挡之势被吸入了引擎。

引擎内部气流反转,很快飞机上两部引擎都停止了运作。因为引擎的停运飞机的功率降低,导致整架客机失去了电力供应。

情况变得异常严峻,引擎停运使飞机失去了动力,电力缺失导致机舱里的所有仪器不能再用,也与地面失去了联络。

客机机舱中,陷入了一片令人绝望的漆黑。飞行高度也从5200米下降到了4200米,千米以外的高空一切都变得不可控,乘客们只能在心里祈祷渡过难关。

飞行员还在依靠着多年的经验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坚持稳定着飞机。还好,这惊险的36秒过去后机舱恢复了供电。

飞行员也恢复了与地面的通讯。地面给他们指定了一条避开风暴的新航路,要求他们把飞行高度保持在15000英尺。

可此时的242航班身处14000英尺的高空,挡风玻璃破裂左右引擎都在雨水的倒灌下停止了运行。别说上升,连保持平稳飞行都成了天方夜谭。航班成了一架无力的大鸟,正在缓缓下坠。

即便如此机长和副驾驶没有放弃,在飞机下滑的过程中,有着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经验的副驾驶莱曼·基尔,凭借着曾经练就的驾驶经验继续控制飞行姿势调整航线,试图避开雷暴区稳定下落。

而机长麦肯齐,为了恢复飞机部分系统有电力供应,打开了APU系统,并一直试图重启引擎。

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成功。时间不多了,飞机距离坠入地面只有最后的6分钟了。在引擎失效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迫降。

在哪里迫降,关系到全机人员的生死。很快地面就给出了一个坐标,指示他们迫降到离他们20英里的杜宾斯空军基地。

这个基地对于副驾驶来说无比熟悉,作为预备役飞行员他的人事关系,就在杜宾斯空军基地,在那里驾机起降的精力对他来说并不少。

可糟糕的是他们此时的高度2100米,在左右引擎都失控的情况下,他们无法飞到杜宾斯空军基地,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飞机下落的过程中保持机身平稳。

几次重启失败后,机长询问还有没有别的机场可以迫降,地面答复最近的卡特斯维尔机场。可是这个机场,他们依然飞不到。

机务人员全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知道到了最后一博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决定迫降在空旷的地方。

其实当时附近大约两公里的地方,就有一个科尼利乌斯摩尔机场的存在,可惜地面控制中心和242航班的飞行员们都错过了这个小机场。

两公里的距离可谓是近在咫尺,因为他们的失误,就这样错过了安全着陆的机会。

机组做好了迫降的准备,乘务便开始向乘客说明情况。因为军人居多,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客舱里所有人并未混乱,而是有条不紊地做好了防冲击姿势。

驾驶舱里的飞行员紧张地看着下降高度,眼睛紧紧地盯上了,稍显笔直的佐治亚州92号州际公路。他们在向控制中心报告自己的决定后,就开始做迫降准备。

纵使莱曼·基尔副驾驶拥有着驾驶战斗机降落在舰艇的经验,但对于一架失去动力的飞机,他紧张无比。在机长的鼓励下,242航班错开一辆车后尝试着迫降在公路上。

飞机成功降落,在巨大的惯性力下飞机在公路上飞速滑翔。根据后来目击者口述,242航班迫降时的声波和火光让他们惊恐不已,以为是世界末日。

对于飞机上的每一个人这确实是世界末日。客机在滑行过程中,机翼撞到路边的树木导致机身受力不均,发生了剧烈的跳动,随即猛然冲进了一旁的加油站,撞到一辆正在加油的汽车和杂货店然后爆炸解体。

唯一庆幸的是发生撞击时,机身裂开了一道大口子,使得有包含乘务在内的20人侥幸逃生,可惜包括机长和驾驶员在内的其他63人不幸遇难。

更为不幸的是,当时在加油站前加满油,正要开车离开的一家7口,成了这场空难意外波及的无辜性命。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场惊心动魄伤亡惨重的空难,从误飞风暴区开始直到以迫降结束,只有短短九分钟,就这九分钟成了多少人一生的噩梦。

此次血的教训,让各大航空公司正视了气象简报和机载雷达的短板和缺陷。很快各个公司都调整了气象报告的时效性,也在客机上装上了更为先进的彩色雷达。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242航班这场惨痛的空难,让民航提高了对科技的重视,希望这种悲剧在未来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