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一支抗癌药,我的一条命都不值这么多钱!”

“一片药的成本不过5分钱,卖到癌症患者手里却要好几百!”

120万元的CAR-T疗法引起网络热议,其实很多抗癌药的价格都不便宜,癌症的治疗负担远远比大家想象中沉重,山东大学曾经对1608位癌症患者做过财务调查,10%的癌症患者因为缺钱不得不放弃治疗,而每2位癌症患者中,就有1人需要借钱看病,癌症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好在,随着越来越多抗癌药进入医保,癌症患者的负担也逐渐得到减轻。但是天价抗癌的本质其实并没有得到改变,只是国家帮患者承担了一部分,为什么抗癌药的价格如此昂贵?有人总是说是研发贵,但是一些调查的结果却显示出了不同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世卫组织曝光:抗癌药高定价与药物研发成本可能无关

世卫组织曾经发表《技术报告:癌症药物的定价及其影响》一文,披露了抗癌药物研发成本与制药公司如何制定药物价格几乎没有关系。引用美国医学协会的数据,指出即使考虑到失败的临床试验及其他花费,制药公司在癌症药物的研发上每花费1美元就能赚回14.50美元。

该报告最终指出,抗癌药价格,是由制药公司尽可能多的生产药品的能力决定,与药品的成本没有太大关联。研究人员称,药品公司的商业定价很明确,就是提取购买者愿意支付的最大金额,以此来定价

该报告还质疑了一些新药的价格与治疗价值是否相匹配,认为某些药确实可以延长患者几周或几个月的寿命,但这一意义不应该在定价上大做文章。不过,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协会对这份报告表示出了强烈质疑的态度。

如果非要天价抗癌药降价会怎么样?

该报告中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在一些部分实施了“成本控制措施”的国家,癌症药物一度面临减少、缺货、甚至取消的尴尬境地。

二、抗癌药研发到上市,要经历什么?

“天价药”的背后,隐藏着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未知等风险。经历漫长的研究与实验,一旦上市成功,回报也是惊人的。以降血脂经典用药立普妥为例,2010年全球一年的销售额为101.33亿美元。那么从“0”开始,到成千倍收益,过程到底经历了什么?

1、临床前研究

世界上分子千千万,但只有极少数的分子可以成为药品。研究者就需要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科学设备,在无数的分子结构中,创造筛选出新合成化合物,找出可以开发为药物的,进行靶点确认。

筛选成功的化合物,就要开始进一步的评估,通过重复多次的细胞实验试验,选取活性更好的化合物。当确定好这些有效化合物,就要开始开发它们的疗法,确保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研究者也要确定一个方案,是以药丸形式还是注射形式?制剂的开发,影响了药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2、新药临床研究申请

当一个化合物通过临床试验后,就需向FDA提交新药临床研究申请,以便可以将该化合物应用于人体试验。FDA在申请30天后,没有驳回,则被视为申请有效。若申请驳回,不好意思,还要继续研发,再接再厉。

3、临床试验

当药物通过初步测试后,真正的挑战才开始。新药必须在临床试验中表明,它们是有效的,并且耐受性良好。一般临床试验需要经历3期临床,而这个过程只要任何一步得到反馈结果不好,都有可能让候选药“止步于此”。

即使通过3期临床,获取审批后,药物仍需在专家的监测下持续观察。所有患者出现过的副作用都必须被记录下来,并在说明书上列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新药申请

在完成所有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并分析所有资料及数据,如证明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则可以向FDA提交新药申请。当然这可不是一页纸或是一个PPT就能搞定。新药申请的资料,可能要从分子研究开始提供,通常一份申请资料可能多达10万页纸。

5、被批上市

一旦FDA批准新药申请后,该药物即可正式上市销售,供医生和病人选择。你以为这个时候开发商可以安心数钱了?如果批准上市的药物在第四阶段出现评价不好,也要面临被迫下架的结果。

三、除了研发成本,这些也要钱

在药价的天花板中,当属抗癌药。抗癌药价格昂贵主要受研发、生产和销售成本等因素影响,一个抗癌药在招募临床志愿者前,同样也要经历大量的实验研究论证其有效性,这个过程可能会筛选几万至上百万的化合物,这需要成本。

最大的成本和不确定性是后续的临床实验,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几年和数以亿计的研发运营成本,同时研发团队还要面临很高的失败率。一旦部分研发药失败,成本就叠加在最终成功上市的药物上。

对于中国来说还很多药都需要进口,这就意味着在海外需要交一笔“进口税”。而且新药不一定适合中国人,若想真正步入中国市场,还需要重新进行针对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这些种种因素的加成,最终导致每一盒抗癌药价格不菲。

四、癌症晚期,砸钱吃抗癌药值不值?

当告知传统治疗方案无效后,靶向药等天价药物治疗成为了晚期肿瘤患者最后的希望。一粒药可能花费几万不止,晚期患者该不该“放手一搏”?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教授分享了身边的案例,确实存在有患者坚持靶向治疗,花了十几万元让患者“捡回了一条命”。她表示,对于经济条件不错的患者家庭而言,能够承受得起问题不大。而对于经济能力一般,因长期治病而四处举债,则要考虑这是否理性地投入。

从人性关怀的角度来看,生命是无价的,家属无条件支持令人感动。但感动之余,可能也意味着面临,钱花了,人也走了。到头来,人财两空,在世之人还要面对无底的债务,这时就是悲上加悲了。

对于晚期患者而言,治愈并非目标,在选择是否砸钱时,应根据肿瘤恶变程度、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家庭经济负担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在合适的时候选用恰当的药物,才能花合理的钱达到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

最后,也希望,通过国家的政策和合理的成本调控,能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可以用得上好药,有用得上药的“勇气”,也有用得上药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