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包办婚姻便是婚姻的坟墓。

毕竟包办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全由不得自由恋爱,根本没有感情基础,这样强扭的瓜怎么能生出幸福果实。而且在包办婚姻中受伤害的普遍是女性,毕竟男尊女卑的思想太过根深蒂固!张幼仪便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那么张幼仪究竟为何成为了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充满鄙夷的爱情终将走向毁灭

张幼仪十五岁那年,其时任浙江都督秘书的四哥张嘉璈一眼相中了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徐志摩,没有告知妹妹,两家就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事进行了包办

徐家作为一方富商,家底殷实,在外人看来这门婚事似乎门当户对,但其实不然,徐家极力想促成这门婚事。

张家本就是名门大家,父辈便在上海有一定影响力,张幼仪的哥哥们更是在各自领域个顶个的精英乃至领头人物,比如张家二哥张嘉森主持起草了《中华民国宪法》被称为"中华民国之父",四哥张嘉璈学是中国银行的总经理。

和这样在政商两界都极具影响力的家庭联姻,徐家自然谈不上高攀,退一步讲,也是徐家受了张家不少的帮助,因为梁启超能够收徐志摩为弟子,正是通过张家二哥的引荐,而徐申如能够将在上海的生意日益做大更是离不开张家的全力帮助与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婚姻在旁人看来是十分羡慕的,毕竟可以少奋斗不知道多少年!更何况张幼仪虽算不得美人,但众人眼中张幼仪俨然一副大家闺秀,亭亭玉立的样子,算得上温婉动人!但就算如此,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却充满了鄙夷。

在徐志摩眼中,张幼仪是配不上自己的,娶张幼仪为妻,就是给父母交差的工具人!

确实,张幼仪十五岁便不再进修学业,相比与高才生徐志摩来讲确实在文化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对于趾高气昂、接受新思想的徐志摩来说,自然瞧不起这种没文化的女人。徐志摩喜欢的是像林徽因一样,才华横溢,充满浪漫的文艺女青年,而张幼仪不是。

张幼仪被惨淡的婚后生活伤透了心

但就是这样一段毫无感情的婚姻,张幼仪还是为徐志摩怀了孕,生下大儿子徐积锴。张幼仪真的是把徐志摩当做了自己一生的丈夫。

但在孩子出生不久后,徐志摩便得到了外出留学的机会张幼仪因为要照顾刚出生的孩子,没有陪徐志摩一同前往。

之后,徐志摩去到英国留学,这时候张幼仪再次怀孕,她极度渴求丈夫的陪伴,因为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徐志摩就曾一度缺席。

再加之两人因为长期两地分居,本就薄弱的感情基础,根本无法得到无法升温,张幼仪决定前往英国陪伴徐志摩留学。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的英国之旅让两人的婚姻彻底决裂

因为那时的徐志摩早已爱上了林徽因,并与其相恋。张幼仪的到来更让徐志摩感觉厌烦,因为张幼仪在徐志摩眼中始终是一个旧时代女性,远远比不上文艺女青年林徽因。

不久,徐志摩便主动向张幼仪提出离婚,尽管此时张幼仪以怀有身孕,徐志摩并不在乎,反而冷漠的让张幼仪去打胎。这也彻底让张幼仪绝望,决心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纲五常,夫为妻纲

三纲五常一直作为古代的道德约束准则流传千年,民国时期仍极具影响力。从中也能看出中国人的奴性。孔子提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里便体现了尊卑长序。例如父亲打骂儿子被我们视为理所应当,丈夫三妻四妾也亦为正常所为。

这也是包办婚姻中,为何受伤的总是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纲五常被过度使用,并且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伦理道德需要。

就像张幼仪一样,直到自己彻底伤透了心,也没有主动提出离婚,直到丈夫徐志摩主动提出离婚,两人才正式分道扬镳。因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性在那个时代是要听从丈夫的命令的

如果一段失败的感情没有将她毁灭,那么就会让她变得更加强大,张幼仪便是如此。

坚强人生,成就女强人

离婚后的张幼仪来到德国二哥家暂住,他在这里生下了二儿子彼得,她一边照顾着孩子,一边学习幼儿教育,同时研习德语。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张幼仪开拓了眼界,更让张幼仪收获了自信与勇敢。但不久,二儿子彼得因病夭折,张幼仪含泪离开伤心异乡,返回故乡。

接连的打击并没有摧毁她的人生,她决心不再为男人而活,要活出自己的风采!

回到故乡后,在二哥的帮助下出任中国第一家女子银行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其八弟与他人合伙开了一家服装公司,张幼仪凭借出色的经营能力担任该公司的总经理。

1934年,可以说是张幼仪最威风的时期,管理着国家社会党的财务。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后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与天赋,当然也离不开家庭对她的支持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出任银行经理、服装公司经理都离不开她哥哥的引荐,而张幼仪工作的中国社会党,也是由其二哥一手创办的!所以,她的成功得益于哥哥的帮助,当然也与兄妹之间真挚的感情有关

在张幼仪童年时期的时候,母亲一度想为张幼仪裹脚,但遭到了二哥劝阻。二哥更是说到说"如果小妹以后因为脚大嫁不出去,我就养她一辈子"果然,事实证明,二哥并没有食言。

宽阔胸襟,收获坦荡人生

张幼仪能够收获令人羡慕的后半生,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助,也离不开她宽广的胸襟

对于一般女性来说,经受了被丈夫移情抛弃、丧子的伤痛,大多会一蹶不振,郁郁寡欢,甚至对伤害自己的丈夫怀恨在心,久久不能释怀。但张幼仪不是,她不仅没有沉浸于悲痛经历之中,也没有因情生恨。

再一次回到英国康桥、柏林等地重游时。张幼仪站在曾经和徐志摩共同居住过的住所外,感慨颇多,一方面感叹当年自己的执着与年轻,另一方面也勾起了诸多回忆。

即使徐志摩在两人的婚姻中做过许多错事,但是张幼仪还是选择了原谅。在徐志摩去世之后,张幼仪更是承诺将照顾两位老人。这样的心怀和胸襟,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成就了这一份胸襟,也正是这不平凡的一生,让张幼仪学会了太多。

1935年张幼仪的大儿子徐积锴与妻子张粹文成婚。面对新婚小夫妻,张幼仪并没有给予太多祝福,相反对儿媳多加劝导,鼓励张粹文要学会提升自己的内涵修养,保持婚姻的主导权,同时让张粹文陪同儿子徐积锴共同远赴美国定居。

在别人看来,婆婆不应该对新婚夫妇的生活过多干涉,应该给予两人自由空间。

的确在当下的社会,婆媳关系似乎是每一段婚姻都无法逃避的痛点,有的婆婆或许会给予新婚夫妇足够的空间,但这样却失去了对孩子的劝导,很容易让婚姻走向失败;但有的却是让双方的感情越来越好。

因为一个好婆婆是要学会教导孩子们如何成就一个幸福家庭的;还有一种婆婆过度干涉孩子的婚姻生活,甚至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样更会造成两代人的巨大矛盾,因为时代不同,全权介入必定会因为年龄代沟而产生观点分歧,最终闹的鸡犬不宁!

当然,每一个女人都希望做一个好婆婆,毕竟家和万事兴。

张幼仪作为婆婆处理的就十分得当

一方面通过适当的方法劝导儿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另一方面担心儿媳重蹈覆辙,像自己一样悲哀,做出让儿媳陪同儿子出国的正确决定。

我想张幼仪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徐积锴与徐志摩太像了吧!

一是徐积锴百日抓周,选择了徐志摩曾使用过的毛笔。二是徐积锴在妻子张粹文生下儿子不久后便需要去往外国求学。三是长大后的徐积锴虽然性格不像父亲徐志摩,但眉眼之间却带有徐志摩的几分样子。

种种迹象,或许是命运的巧合,但"有其父必有其子"不是一句空谈,所以张幼仪害怕二人的婚姻成为自己婚姻的翻版,所以才做出让儿媳陪伴儿子远赴美国的决定。

事实也证明,在张幼仪的处理下,儿媳张粹文没有辜负张幼仪的期望,出国后甚至进入了特拉法根学院学习时装设计,并闯出一番名堂,如张幼仪所愿,两人的婚后生活美满幸福

张幼仪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失去了太多,但也正是这一次次的挫折让她变得更加强大!

女人,应该先学会爱己自强,这样才能有资本主导自己的人生,给予他人最美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