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战将系列24:丁盛(五)

作者:桅杆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主要战斗,包括东线的克节朗河谷战斗、瓦弄战斗、西山口战斗和西线的加勒万-班公湖战斗。其中,克节朗河谷战斗、西山口战斗是藏字419部队打的,瓦弄战斗是54军等部队打的,加勒万-班公湖战斗是新疆军区第4师打的。西线的加勒万-班公湖战斗规模相对较小,歼敌300多人。东线3场战斗分别歼敌1900多人、1200多人、5000多人。大家可能不知道,东线这3场战斗中,把印度人打得最痛的,却是战果最小的瓦弄之战。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说说丁盛指挥的瓦弄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弄之战发起前,丁指进行战前部署】

(一)忍无可忍,被迫反击印度挑衅

从1959年开始,中印关系开始恶化。印度继承英国人的衣钵,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在边界问题上蓄意挑衅,大肆侵占我领土。印度的边界政策极其顽固,拒绝中国无数次的谈判提议。对此,中国除了抗议、交涉以外,一忍再忍。到1962年,印度的挑衅愈演愈烈,中国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多次发出警告:如果这种挑衅继续下去,中国“将不得不被迫自卫”。但印度认为,中国的警告只是虚张声势,不仅不予理睬,还继续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哨所。面对印度无休止的挑衅和纠缠,摆在中国面前的只有两个选项:一是接受印度的全部要求,从印度所主张的一切领土上撤走;二是应对印度的挑战,进行一场自卫反击战。

【在瓦弄山区的印军】

对中国而言,接受印度的全部要求,实际上就是投降,是绝对无法接受的;针对印度的侵略行径进行一场反击战,虽然是被迫的选择,但在当时应该是最好的选项。通过一场反击作战,也许可以把印度逼到谈判桌上来,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即使做不到,至少能让印度承认现状,进而维持边界和平。

当时,中国正处于困难时期,极不愿意打这一仗。在内部,自然灾害刚刚结束,经济仍处恢复时期;在外部,美国在封锁,中苏关系在恶化。此外,青藏高原人稀地贫,我军驻藏部队并不多,且中印边界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恶劣,后勤保障困难。因此,中方是被迫选择最不愿意采取的行动:决心快刀斩乱麻,进行一场反击作战。

1962年10月20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指挥藏字419部队,首先在印军入侵的克节朗河谷地区(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北)发起反击作战,全歼印军王牌第7旅,生俘其旅长达尔维准将。反击作战发起后,中国立即宣布不受麦克马洪线约束。随即越过麦克马洪线,于25日占领达旺。同时新疆军区第4师在阿克赛钦地区从北到南,横扫500公里,清除了印军在中国境内建立的大部分哨所,推进到传统习惯线。至此,第一阶段反击作战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山口大捷,我军官兵欢呼胜利】

(二)奉命组建“丁指”,紧急进藏参战

10月24日,中方向印度提出3点建议:双方确认边界问题必须通过谈判解决,尊重并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如果印度同意中方建议,中国军队就撤回到麦克马洪线以北;两国在北京或新德里就边界争端举行会谈。但印度立即拒绝了中国的建议,并进行战争动员,紧急向美国等西方请求军事援助,准备和中国大打。

对印度的战争叫嚣,中国只能奉陪:向前线运送战争物资,在西山口方向部署主力部队,并从四川抽调54军1个师进藏,准备彻底打败、打痛印度人。

最初,北京命令54军调派1个师前往达旺,归张国华指挥,参加西山口方向作战。丁盛要求派135师进藏参战:因为135师抗美援朝回国后,一直是战备值班师,齐装满员,随时可以调动;而130师正在驻地搞农业生产,高度分散,集中起来需要时间。但成都军区决定派130师:因为130师从1959年3月去西藏剿匪,1962年2月才回到雅安,对西藏的气候、地形、民情相对熟悉。实际上是各有道理,但下级服从上级。这样,分散在几十个生产点的130师从10月19日开始,边集中、边车运、边动员、边领取装备,从四川雅安等地出发,沿川藏公路紧急开往西藏。

【丁指进行战前部署】

就在130师开赴西藏途中,10月28日中午,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直接打电话给丁盛,要求组织54军前线指挥所立即赴藏参战。这一天是星期天,机关干部都在休假。丁盛命令值班人员到处找。接电话6个小时后,丁盛和副军长韦统泰、副政委钟池、政治部主任蓝亦农、副参谋长霍烈昆以及作战、通讯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丁指”就乘车出发了。

为什么突然有这个变化呢?是因总参得到情报,印军要大举进攻瓦弄地区,遂决定组织“丁指”,统一指挥130师和西藏边防部队,负责瓦弄方向作战。10月29日,已经行进到西藏扎木的130师接到命令,立即调头向瓦弄方向开进。

戏剧性的是:这一重要情报是从印度报纸上得来的。这是为什么呢?

【流经瓦弄地区的察隅河现景】

(三)印军“献礼”攻势,被打的惨败

瓦弄地处麦克马洪线的最东端,传统习惯线以北。10月20日,昌都军分区司令员郄晋武指挥153团2个营在瓦弄实施佯动,以牵制印军,策应克节朗河谷作战,并在同日(10月25日)停止了进攻。印军报告说是“击退了中国军队的进攻”。印度当时认为:在瓦弄地区的中国边防部队数量不多,只有2个营,战斗力较弱,决定在瓦弄地区发动一次进攻。

为此,印军向驻瓦弄地区的11旅增派兵力,由2个营增加到4个营,兵力达到2000多人。印度这个国家非常奇葩,可能是认为有必胜的把握,对瓦弄地区的进攻计划也不保密,还在报纸上登了出来。总参正是因为得到这个消息,才命令130师转向瓦弄地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瓦弄地区的印军士兵】

印军为瓦弄作战行动补充物资和人员,足足准备了2个星期。对于这次作战,印军东线军事行动总指挥、第4军军长考尔信心满满,亲自到前线指挥,计划13日开始进攻,14日结束战斗。因为14日是尼赫鲁总理的生日,印军计划以一次大胜,为总理的生日献礼。后由于准备工作拖拉,进攻行动在14日上午才发起。印度很多报纸14日当天以大标题刊登了“印军转入进攻”的新闻,并准备好了“瓦弄大捷”的新闻稿。可能因为信心过于爆棚,印度人对中国军队的调动根本就没在意,对130师抵达瓦弄竟浑然不知。

【1962年11月6日,丁指主要成员进入察隅地区,左起第9是丁盛】

11月7日,“丁指”和130师到达战区,随即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制定作战方案,并布置勘察战场,开展战前准备。印军进攻开始后,昌都军分区153团顽强抗击,130师做反击准备。原计划瓦弄的反击与西山口的进攻在18日同时发动。丁盛担心印军向瓦弄增兵,会增加进攻难度,决定将反攻时间提前到16日。丁盛的战役决心是:采取正面突破、侧后纵深迂回的战术,力求全歼印军11旅。

瓦弄大捷,我军乘胜追歼残敌

11月16日凌晨4时40分,瓦弄反击战打响。战至当天下午5时左右,印军11旅被全歼,考尔和11旅旅长乘直升机仓皇逃跑。“丁指”部队毙、俘印军1250多人。这可是数人头得出的数字,那些没有找到尸体以及逃进深山冻饿而死的都没算在内。瓦弄战斗让印度人目瞪口呆:准备了2个星期、具有兵力优势(实际上没有优势)、一直期待并宣扬的“瓦弄大捷”,却等来一次惨败。由于印军是主动进攻,战前期望又值太高,印度人认为瓦弄战斗在整个“中印战争”中是败得最惨、被打得最痛的一仗。

高层在决策对印自卫反击战时说过一句话,此仗“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出威风来,保证30年的和平”!因为此战,张国华和丁盛当与班超、陈汤齐名,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保卫祖国的先烈们!

1962年对印反击战,张国华在勘察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对印反击战,丁盛在勘察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