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9日,911事件发生的两天前。

这天上午,阿富汗反塔北方联盟总部来了“贵客”—两位远道而来的阿拉伯记者。

安全保卫负责人阿西姆陪着这两名“记者”来到北方联盟领导人马苏德的办公室。之前,马苏德在阿西姆的软磨硬泡之下同意接受记者的采访。

当两名“阿拉伯记者”迈进马苏德办公室的一刹那,毕竟是要搞自杀性袭击,其中一位的双腿情不自禁地颤抖了起来。

情知有异的卫兵赶忙举枪射击,而另一个扛着摄像机的说时迟,那时快,引爆了隐藏在摄像机内和捆绑在自己身上的烈性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轰”地一声巨响,马苏德的办公室里血肉横飞。不明就里的阿西姆和两名“记者”当即被炸身亡,而马苏德本人也倒在血泊中,死在飞往医院抢救的直升机上,年仅48岁。

就这样,这位‬本来有望给战火连天的阿富汗带来‬‬一抹‬‬未来的人被暗杀了。

马苏德

被冠以“民族英雄”的马苏德,其政治远见可与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样娴熟,他曾告诉儿子小马苏德(目前仍在反塔一线上):

“占领喀布尔很容易,但要守住它很难:你需要一个强大的治理机构。”

20年过去了,时间证明了他是多么正确:如今的阿富汗依旧望不见和平的曙光(塔利班两个月前杀回喀布尔,声称全面控制了阿富汗);而他的远见、声望和权威本来可以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富汗到处则悬挂着马苏德的画像

伊斯兰运动先锋

1953年,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出生于‬阿富汗潘杰希尔地区‬的一个塔吉克族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是一名阿富汗皇家陆军上校。

马苏德是个比较有学习天赋的学生,高中毕业后进入喀布尔大学学习工程专业‬。

1973年,“红色亲王”达乌德在苏联和阿富汗共产党支持的军事政变中,一举推翻了查希尔国王,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

这一事件也直接催生了伊斯兰运动在阿境内风起云涌,反对达乌德政权以及苏共插手阿富汗。

此时正在喀布尔大学读书的马苏德是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同其他血气方刚的同学一样,投身到反对在阿富汗推行共产主义政策的学生运动中。他参加了"穆斯林青年组织",这是伊斯兰促进会的学生分会,其主席是布尔哈努丁·拉巴尼。

1975年,穆斯林青年起义失败后,伊斯兰促进会分裂成温和派和激进派:温和派支持者聚集在马苏德和拉巴尼的周围,而围绕在古尔布丁·希克马蒂亚尔周围的是伊斯兰激进分子,信奉极端原教旨主义。

两派冲突非常激烈,性情暴躁的希克马蒂亚尔曾试图暗杀当时22岁的马苏德。

希克马蒂亚尔

残暴、狂热和野心勃勃的希克马蒂亚尔后来一直充当巴基斯坦的猫爪,也是阿富汗崩溃的最重要因素。

“他可以和任何人上床,只要自己能成为阿富汗的国王。”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后,马苏德被迫重返家乡潘杰希尔,拉队伍扯大旗‬与苏军对抗。

他薄旅孤军‬,‬极力‬避免与兵精粮足的苏军和政府‬军‬进行常规对抗,而是发动游击战、地雷战,进行武装斗争。

是不是有‬股‬熟悉的味道?

到了1982年,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已由最初‬的‬30人发展到30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苏德盘踞的这个潘杰希尔谷地,长约100公里,宽10余公里,整个山谷只有15个山口与外界相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控制着苏联捷尔梅兹(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经萨朗山口,越过兴都库什山脉抵达喀布尔的2号公路,这条全长425公里的苏军补给线。

马苏德多次伏击了苏军‬这条补给命脉‬,造成喀布尔燃料短缺,令苏军大为头疼,认识到,如果不把潘杰希尔这根钉子拔掉,是无法控制阿富汗的。

苏军曾先后9次对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发动围剿。

其中在第5次围剿战役中,苏军动用战略空军和地对地导弹对绵延100公里的谷底进行了长时间的火力覆盖,万余苏军在120架米-24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大举进攻,其中4200人进行了武装空降。

兵力占优,技术装备占优,而且战略战术方面也极具针对性,似乎苏军距离胜利只‬是一步之遥。

但‬当苏军涌入潘杰希尔谷地之后,却发现马苏德的游击队又一次消失了。其实,马苏德并没有离开潘杰希尔谷地,只是为避免自己有生力量在苏军轰炸中有所损失,隐蔽于山谷之内的洞穴。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是不是有股‬熟悉的味道?

由于多次击败苏军的围剿,马苏德也赢得了“潘杰希尔雄狮”的英名。

或许,苏军在潘杰希尔的遭遇,是他们在整个阿富汗战争的缩影——徒劳无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苏德特别牛批的地方在于,当年他是带着几条老爷枪,拉着同村的几十个男青年,靠着袭击警察局,才‬搞到了一点武器,直到‬后来队伍慢慢发展壮大,开始打起‬了‬游击战。

他领导的游击队跟我们当年小米加步枪的囧态区别不大,根本没有什么正经装备,大多数武器弹药都是从战场上缴获苏军的,只有一小部分是从外面运进来的。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从一开始的30人扩大到1989年的13,000名战士。

军阀混战

1989年,苏联自己内忧外患面临解体,不得不从阿富汗撤军,结束十年阿富汗战争。

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损失,阿富汗由此继续了“帝国坟场”的传说。

苏联自己军队撤出后,马苏德无法立即接管首都喀布尔,他必须面对老对手希克马蒂亚尔领导的民兵组织和其他武装力量。

坏小子希克马蒂亚尔背后的金主是美国情报局和巴基斯坦特工部门。

希克马蒂亚尔在阿富汗各派冲突期间获得了美国6亿美元、差不多占当时美国全部援助费用的80%。美国情报局原以为他们会是走在反苏的最前列。结果这帮人光拿钱,不干事,也令美国情报局后悔不已。

苏军撤出后,苏联支持的傀儡政府‬纳吉布拉政权‬迅速倒台。

1992年,纳吉布拉的昔日盟友之一、乌兹别克军官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见势不妙,倒戈与马苏德联合作战。

1992年4月16日晚,马苏德拿起卫星电话,拨通了希克马蒂亚尔的号码。他们的这场对话被录了下来,至今仍在互联网上疯传。

马苏德对希克马蒂亚尔说:

我们应该谈一谈,我很担心这个周日会闹出乱子。大家都想进城,个个不甘落后。如此一来,我怕局面会乱。所以,我想和你坐下来好好谈谈。让我们想出一些办法,组建一个可接受的政府,然后举行选举。事不宜迟,不妨这个星期天就……

希克马蒂亚尔打断了马苏德:“目前这个状况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只要局势稳定,我和我的追随者及所有“圣战士”都会按兵不动。我们现在大概不会采取侵略行动。”

马苏德说:

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啊,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无所作为,情况会更加糟糕。我和我的兄弟并不害怕。一切取决于你和你的追随者……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希克马蒂亚尔再次打断,“我的意图,你刚才不也听到了吗?”

“看来你决定在星期天进攻喀布尔了?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有所准备?”

“准备什么?”

“准备保护喀布尔的男女老少。”马苏德大声说道,“我们还要保护这个饱受蹂躏的国家,保护这些流离失所、前途未卜的人民。我告诉你,尽我的能力保护这些人不受任何形式的攻击是我的责任。”

随后是一段盲音,一场对话就此结束。

在商量无果的情况下,马苏德指挥的部队于4月29日进入喀布尔。6月28日成立了第一个临时政府,由伊斯兰促进会‬温和派领导人拉巴尼担任主席,马苏德被任命为国防部长。

拉巴尼

但这个只是临时政府,马苏德力主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由不同派别出人共同管理阿富汗。

但打仗不行,争权在行的希克马蒂亚尔坚决不同意。他觉得他所领导的伊斯兰党是第一大政党,整个政府都应该由他和他的党派来领导。

其他各派也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没人真正考虑阿富汗人民的福祉。

在这种情况下,马苏德单枪匹马也难以控制局面。各派打得不可开交,受苦的是喀布尔的老百姓,惨遭屠戮。

到了1993年3月,被打得狼狈逃窜的希克马蒂亚尔在巴基斯坦的命令下,重新坐上了谈判桌。拉巴尼接任总统之后,希克马蒂亚尔勉强接受了总理职位。不过,他仍然摆臭架子,不愿意来到喀布尔,说,如果内阁有事相商,请大家到城郊的住处见他。

结果,和平局面持续近10天,各方再度陷入混战。

而在‬1994年秋,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塔利班如‬破竹之势‬占领了阿富汗南部以普什图人为主的地区,并将希克马蒂亚尔打得稀里哗啦,逐出喀布尔。

眼见老希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巴基斯坦贝布托政府开始转而支持塔利班。

贝布托

1994年至1996年,在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实际是受美国资助)的支持下,塔利班‬占领了阿富汗三分之二的地区(包括首都喀布尔),并宣布成立由毛拉·奥马尔领导的伊斯兰酋长国。

奥马尔

一个合格的美国傀儡政府,又要贪财,又不能贪美国主子的钱;又要民主,又不能真的为民做主;又要打得过反抗军,又不能真的打赢反抗军。

这真是世间难找。显然,塔利班也不是。这也是日后,塔利班跟美国渐生嫌隙的原因所在。

对马苏德来说,在对社会和国家的思维层次上,塔利班跟‬他‬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他从根本上反对伊斯兰酋长国的所有制度。

所以,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马苏德都在与塔利班作战。

但他也越来越孤立无援。

美国人支持塔利班,后来又采纳了巴基斯坦的建议,不再支持马苏德及其盟友。

事实上,美国试图确保马苏德得不到任何西方援助,但马苏德还是设法击退了塔利班对其据点潘杰希尔的进攻。

精读熟读《毛选》

马苏德喜欢读书。在潘杰希尔根据地‬的‬家中,他有一个存有‬3000本藏书的个人图书馆。

仗打得好的杰出军事家通常也是个‬大书虫,参考一下教员。

老马不是一个慷慨激昂、挥斥方遒型的演员型领导,他平和厚道,低调内敛,能团结人,主张统一战线。曾经跟他接触过的美国中情局的官员对他的品格也赞誉有加,称他为“阿富汗的格瓦拉”。

他特别喜欢钻研毛泽东和切·格瓦拉等革命家的作品,《毛选》已经被他翻烂,熟记于心。他精通四种语言,也是波斯古典诗歌的鉴赏家。

格瓦拉

马苏德虽然信奉伊斯兰教,但对严格的原教旨主义深恶痛绝。在他领导的地盘上,从未损害过妇女的工作权和女孩受教育的权利。

虽然比不了当年主席大手一挥,说‬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但在保守的伊斯兰世界,这已经是非常先进的了。

这是1968年的阿富汗。在城市里可以找到穿着迷你裙的受过教育的女性。但是农村仍然比较传统

马苏德一直认为,阿富汗问题只能由阿富汗人自己解决,因此长期以来,他一直忽视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后来经助手劝说,他开始进入国际政治舞台发声。

2001年4月,马苏德接受了欧洲议会议长妮可·方丹的邀请,来到法国斯特拉斯堡,开始首次出访西方世界。

马苏德在欧洲议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谴责外国干涉阿富汗事务,抨击巴基斯坦支持塔利班,他说,

“如果布什不帮助我们,恐怖分子最终会袭击美国和欧洲,到那时后悔晚矣。”

暗杀马苏德的刺客达赫曼纳的妻子后来向欧洲警方坦白,马苏德的这番发言让塔利班和拉登‬不寒而栗,因此“不得不制止他”。

其实,刺杀马苏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恐怖组织之间的交易。“基地”之所以下此狠心除掉马苏德,是为了向“东家”塔利班献上一份大礼。

罗宾·拉斐尔

1997 年,美国助理国务卿、美国最资深的巴基斯坦专家罗宾·拉斐尔曾以为阿富汗带来和平的名义,说服马苏德向塔利班投降。

对此,马苏德的回应是,

哪怕我只控制一顶帽子大小的区域,我也会在塔利班面前捍卫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