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一个神奇的女子,几乎是美名与恶评并存的科学家。

2000年,她从清华大学毕业,赴美留学,在普林斯顿大学待了7年,抛弃年薪百万等一切优厚待遇,回到中国,回到清华大学任教。

一时之间,她被誉为“清华女神”。

然而,10年之后,她又回到了美国,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月薪12万美元。

“清华女神”一下子变成了“白眼狼”。

颜宁为什么要这么做?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颜宁出生在山东章丘博平村,父母都在山东汽车制造厂工作。

由于父母没空照顾她,颜宁出生刚满一个月,就跟着姥姥生活。

姥姥家有一个小书柜,里面都是年代已久的连环画,那是姥爷留下的,姥爷走后,连环画再也没人碰过了,积了一层灰。

除了整天跟小伙伴打闹,颜宁最大的喜好就是看书,她常常靠在书柜旁,一本一本连环画地看。

每看完一本连环画,颜宁都能准确复述里面的内容,惊人的记忆力,让颜宁一下子在村里走红,大家都叫她“神童”。

6岁时,父母因工作调动,需要到北京工作,颜宁也就跟着父母一起去北京,并在北京上了学。

但颜宁让父母操碎了心,颜宁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每次下课铃一响,颜宁都是最晚一个离开。

乍一看,不知道的人以为这孩子好学,但其实,颜宁在赶家庭作业,她不能让作业耽误自己玩的时间。

那时候,他们一家三口住在父亲单位的宿舍,颜宁一放学,就跑到宿舍楼下的空地,跟附近的小孩一起玩丢沙包,打扑克牌,玩到饭点才回家。

虽然不爱学习,但看书的习惯一直没改变,古典小说、神话、童话等,颜宁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岁时,颜宁已经读完了《西游记》,她常幻想,如果孙悟空七十二变,把自己越变越小,那他看到的世界会不会也越来越小?

每天吃完晚饭,颜宁就开始听评书,《哪吒传》听了不下一百遍,听完评书,差不多八点,颜宁就上床睡觉了。

颜宁这懒散的样子,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母亲常说一句话,“我们给别人打工,到头来,生的孩子日后也是给别人打工的命。”

然而,事实证明,颜宁的母亲多虑了,即使不花心思学习,颜宁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在同学们眼里,颜宁就是那种“不学习,照样拿高分”的学霸。

上初中那会,正是金庸小说风靡的时候,颜宁也是金庸迷,常躲在课桌底下看小说。

老师在台上谈诗情画意,颜宁在课桌底下沉迷于江湖情义,碍于颜宁没有耽误学习,老师也不好说什么。

初中毕业,颜宁看了三年的金庸小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重点学校。

高中学校图书馆藏书多,颜宁又一头扎进散文、小说里,每次作业依旧是敷衍做完,可高一结束,颜宁门门功课第一。

高二分理分班,颜宁心想,自己将来肯定是文科生的料,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文科。

当时,颜宁还立志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然而还没多想几天,北大梦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志愿申请单被班主任拦截,班主任喊她到办公室,把颜宁骂了一顿。

班主任觉得,颜宁的理科底子非常好,不读理科可惜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成绩这么好,你就过来学理,干嘛要去学文?”

在班主任和父母的商量下,最后颜宁选择了理科。

1996年,颜宁参加高考,与北大失之交臂,顺利考入清华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父母希望她读医,觉得医生好就业,可这次颜宁再也不听从父母的话,她要自己决定。

她想起初二那年,透过显微镜看细胞的经历,这让她对生物产生好奇,于是她选择了当时清华的冷门专业—生物系。

可到了清华,颜宁的优势不见了,能进入清华的都不是普通学子,那里就是“神仙打架”。

颜宁每天都在担心,害怕被身边的同学超过,大一几次阶段性考试,颜宁的成绩都在班级中下游。

在母亲的开导下,颜宁才渐渐放开自己,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虽然成绩不是班上最优秀的,但整个班级没有人不认识她。

她被同学们奉为生物系的一朵花。

当时,颜宁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目标是什么,旁边的同学做什么,她就跟着做什么,她甚至偷偷安慰自己:

“反正都是清华毕业的,日后也能混个好一点的工作,没什么可操心的……”

然而,大三那年,她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没有他,或许颜宁就是个普通的清华学生,根本走不到如今的地位。

生物学系有个教授,叫饶子和,大三正好教颜宁那一级。

饶子和有个生物学实验室,颜宁常常去那里围观他做实验,慢慢地,颜宁便喜欢上了做实验。

饶子和教授也发现了颜宁过人的天赋,愿意收她为徒,带着她学习。

毕业后,颜宁打算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她拒绝了各大企业的高薪聘请。

但该去哪个学校学习,颜宁没有任何方向。

碰巧,施一公正在普林斯顿大学当教授,受邀回到清华开讲座,颜宁也去听了他的讲座。

施一公自信大方的谈吐,深深地吸引了颜宁,并让她当即决定,就去普林斯顿大学留学。

当时申请出国留学,程序非常繁杂,颜宁直接跳过那些程序,悄悄地她给施一公写了封自荐信。

信中详细介绍了她四年的成绩,以及所参加过的实验、活动,然而让施一公拍板决定的,还是颜宁末尾那句话。

就是这句话,让施一公马上录取了颜宁。

颜宁当时在信中写道:

“我觉得自己在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

好大的口气,可万万没想到,施一公就喜欢这种“口出狂言”的人。

就这样,在施一公的推荐下,颜宁成功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师从施一公。

颜宁主要研究肿瘤领域,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每天只睡5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倒腾实验。

刚开始那会,颜宁由于刚到国外,生活作息、饮食跟不上,所以精神状态不太好,实验也没有任何进展。

颜宁产生了退学回国的念头,但导师施一公的一句话,很快就让她振作起来。

施一公对她说:“你只有两条路走回去,要么以成功者的身份,自己走回去;要么成功后,被人请回去,没有其他的路。”

施一公这一剂鸡血正中下怀,颜宁重新一头扎进实验里,那段时间,颜宁一个月暴瘦20斤。

俗话说,守得云开见月明,颜宁的实验终于有了结果,科研成果也陆陆续续发表在期刊上。

2004年,颜宁拿到了博士学位,获得“青年科学家”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宁继续攻读博士后,并成功攻破了生物学界的百年难题。

当时,专家们还在为膜蛋白研究烧脑,颜宁经过了两年多的实验,成功分析出世界上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一时之间,颜宁在全球生物学界名声大噪,以至于博士后毕业,美国各大高校纷纷向颜宁抛来橄榄枝,甚至开出年薪百万的条件邀请她。

可颜宁全都拒绝了,她做了个重大的决定:回国任教。

问她原因,颜宁只是说了一句:“没什么,就是想家了。”

时隔7年,颜宁回到中国,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那时颜宁才30岁,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导。

虽说是中国高等学府,但当时的清华生物系,实验设备落后,没有拿得出手的人才,全都靠颜宁培养。

在清华任教10年,颜宁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而且在学术研究上,屡创佳绩。

先是解析出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三维结晶体,再者利用冷冻电镜的技术,分析出高通量钙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结构。

因此,颜宁连续两次被《科学》评为“年度十大进展”,被捧为“中国科学之星”。

2017年,颜宁40岁,再次被评为“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学人物”。

颜宁一路高歌猛进,鲜花、掌声追捧,然而这一切很快就戛然而止了。

这一年,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这个决定,让她一辈子背上了罪名。

2017年,没有任何预兆,颜宁从清华辞职,再次回到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讲席教授。

当初,一心回国,拒绝众多高校的邀约,如今却高调回到美国,颜宁的这波操作,瞬间引来骂声一片。

“清华女神”一下子掉下神坛,沦为大家抨击的对象。

碰巧那年,颜宁被提名为中科院院士,然而落选了,两件事这么一对比,大家纷纷猜测,颜宁没被选上,怀恨在心,才离开清华。

有人更是严厉斥责,颜宁肯定是收了美国高校的高薪,见钱眼开,“以为她一心为科学,结果到头来还是奔着钱去的”。

最戏剧的是,她的导师施一公,当年也是抛弃百万年薪、美国别墅,回到清华搞科研,最后依然在为中国科研奉献。

而作为他的学生,颜宁回到了清华,却又重回美国,两人一对比,颜宁更加“罪不可赦”。

颜宁被骂没有爱国之心,对于这一切,颜宁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她认为,自己这个举动无关国家,只是因为自己想要突破舒适圈,换个新环境,给自己点前进的压力。

重回美国,颜宁短短两个月内,发表了两篇论文,之后颜宁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原本,颜宁的风波已经平息下去了,可今年的一则消息,又把颜宁推到风口浪尖。

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2021院士候选名单,网友又将4年前,颜宁落选中科院院士的陈年旧事翻出来。

陈述事实,是媒体做的事,而添油加醋,则是网友们最擅长的事。

网友们甚至捏造出,颜宁三次落选院士,最终逃向国外,寻求存在感。

这下,颜宁再也坐不住了,她发文辟谣,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她的愤怒:

“我从来没有三次落选,19年以及21年都有几位院士基于我之前在国内的工作想要提名我成为院士,都被我婉拒了,而原因就是我不想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虽说辟谣了,但网友总能再找到新的谈资,继续攻击颜宁。

如今,颜宁已经44岁,事业有成,可情感一片空白,未婚未育,她甚至做出“终生不婚”的决定。

对此,父母反倒很自信,他们觉得谁都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而网友却开始操心她的婚姻大事,觉得颜宁不结婚不生孩子,就无法实现一个女人的价值,即使她事业有成又如何。

更有人说,颜宁的基因这么优秀,她有义务生个孩子,把基因延续下去,将来才能为国家事业贡献。

对这一切,颜宁霸气回应:“我不结婚,我不欠谁一个解释。”

颜宁的自信,全都显露在她的言语之中,或许,婚姻对她来说,可有可无,不是人生的必选项。

比起婚姻,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我还没玩够,研究还没做够,结婚只会阻碍我的脚步。”

正如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的: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我想,颜宁已经找到了自我,才会活得这么潇洒,不惧怕任何异样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