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句老话,擒贼先擒王。在重大战役中,先行打掉敌军的指挥中枢,往往会起到扭转战局的特殊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在淮海战役中,战神粟裕为搞清楚黄百韬指挥部所在位置,花费了多大的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在淮海战场

1948年11月中旬,淮海大战进入关键阶段,三野集中四十五大军,将蒋军第七兵团七万多人,包围在江苏沭阳碾庄镇方圆十几里的狭小空间里,计划对其实施最后的消灭。然而,这也是最凶恶的时刻,毕竟困兽犹斗,当敌人被逼进墙角无路可退时,反而可能焕发出可怕的力量。稍不注意,不仅不能消灭,反而可能会被敌人反噬一口。更何况这第七兵团,最擅长“逆势反转”的大戏。

这第七兵团的司令官,正是蒋军中悍将黄百韬。黄百韬不是黄埔军校门生,部队前身是粤系军阀部队,也不是蒋氏的嫡系。按说战斗力应该比较弱,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是蒋军部队中的一个特例。其部可谓上下齐心,士气很高。

黄百韬非常重视练兵,别的蒋军将领一有空就吃喝嫖赌,黄百韬却经常深入部队,带领部队进行各种战术训练。第七兵团虽然只是一支装备日械的部队,但战斗力却比蒋氏那些美式装备的嫡系部队还要强。尤其在面临绝境的时候,并不会像普通的蒋军部队那些陷入混乱、一触即溃,还善于打险仗恶仗。在和我军的多次交锋中,我军也发现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如今,7万蒋军被压缩到如此狭小的空间,反而可能促成他们形成更加紧密和牢固的防御体系,形象地说,就是“凝聚成一个铁疙瘩”,会不利于我军进攻。要知道,解放军的装备并不占优势,还缺乏攻坚装备,战术上依赖灵活穿插包围,一旦面对“铁疙瘩”一样的蒋军,怎么穿插?只有和敌人逐屋逐巷的进行巷战,一个一个端掉敌人的坚固工事,才能一步步前进。可是这样的攻坚战,势必造成重大伤亡。

敌人此时占据了多个村庄,都建立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绝不能贸然进行“平推”式进攻,必须选择黄百韬指挥部所在位置进行重点突破,因此,必须搞清楚黄百韬此时指挥部所在位置。而狡猾的黄百韬同样知道这个理,他有意隐藏自己,不让解放军知道自己究竟藏在哪一个村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搞到这样重要的情报,就得通过严密的侦察。我军历来重视情况侦察,各部队都设有精干的侦察分队,人员都是优中选优出来的,而且身经百战,可这次也面临严重的困难。

过去,侦察兵往往利用敌人的空挡进行渗透,而现在的蒋军压缩成了“铁疙瘩”,几乎无缝可钻。况且,这是一支粤系部队,乔装侦察面临的第一关语言沟通,就很可能露出破绽。即便这些都不出问题,蒋军为了严防死守,就是自家人也不让随意走动,更何况秘密行动的解放军侦察分队。所以,必须想出一个妙计才行。

粟裕很快想出一计。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蒋军阵地上开来3辆美式坦克。在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并没有坦克,辽沈战役后才通过缴获和维修日军的废弃品,在个别部队才有了零星的坦克,但大多是日式坦克。

所以,美式坦克一来,蒋军官兵毫不怀疑这是“自己人”,非但没有打枪,还挥手打招呼放它们靠近。这时,一个坦克手钻了出来,说自己是邱清泉的先头部队,前来支援他们,要面见黄百韬长官,询问黄百韬的指挥部在哪里?蒋军军官一听,援兵到了,兴高采烈地告诉他黄百韬的位置。

等这3辆坦克开走,一个蒋军军官才发觉不对劲,因为这3辆坦克外部,都没有蒋军的“青天白日徽”,这是什么来头?是不是解放军的坦克?他想派人去追,手下士兵都不以为然,觉得这些坦克肯定是美国新交的货,所以没来得及涂上标志。

其实这三辆坦克,正是解放军的“侦察坦克”,3辆都是刚刚俘虏的蒋军坦克,蒋军坦克兵经过我军的教育转化,已经成为“解放战士”,立即将功赎罪,完成一次重要的侦察任务。解放军巧出奇兵,很快掌握了黄百韬所在方位,对其进行重点突破,上演了一出好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野部队攻入黄百韬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