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河南暴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与之相关的讨论渐渐平息。

大部分灾难的亲历者,也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了。

一度以为,灾难过去就要和它挥手告别,直到今天看到一条信息,我才在沉默中恍然——

对有些人来说,惨痛的记忆不会被消磨,反而会伴随时光流淌而愈加浓烈。

先由一段聊天记录说起吧。

她,是一位在暴雨中失去孩子的母亲。

是那场暴雨里受难家庭中的一个。

时间已经过去许久,她仍然在网络上寻找着孩子的踪迹,刷着当时的视频,看着当时的新闻报道。

终于,在一段网友发布的视频里,她发现了儿子生前最后的影像。

如获至宝。

孩子还穿着那件蓝色雨衣,戴着口罩,只有短短一两秒,却被这位妈妈看了无数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不幸,孩子早已遇难。

但当她再次看到儿子的面容,依旧心如刀割。

她想不明白一件事,为何已经接近了安全出口,孩子最终还是没有走出来。

她一次次询问,一次次思索,犹如一次次给自己的心脏捅刀子。

“应该可以出来的啊。”

短短几个字,满是血泪。

失去孩子,是极致的痛苦。

这位母亲,接受了失去孩子的现实,但这段记忆却成了刻骨的痛。

她不断重复着自己的疑问,重复观看那段视频,视频的拍摄者也认真地解答了她的问题。

但“为什么没有出来”,依然是这位母亲永远的疑问。

“应该可以出来的啊……”

看完这段聊天记录,很多人都哭了——

不仅是因为一个家庭因暴雨而变得支离破碎,更是因为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的思念和爱,让人心疼。

两个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是弹指之间。但对于这位母亲,却是煎熬的时光。

一遍一遍地确认,一次次难过。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就这样和孩子阴阳两隔。

在社交平台上,这位母亲的头像是一盏平安灯。

哪怕自己和孩子早已彻底分开,亲情的联系却依然紧密,即使孩子已不可能回应,这位妈妈好像依然在歇斯底里地呼唤——

“孩子,不管你在哪里,都要平安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见面,都可能是最后一面。多看一眼,也可能是最后一眼。

有人说,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

“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

对于下面这位父亲来说,却是那个再也接不到女儿的站台。

同样是那场暴雨,让他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

一袭蓝色雨衣,一块纸质字板,一辆自行车,一位父亲,一起在那个曾经承载着无数次父女相逢的站台等待。

无声,却悲痛万分。

失去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悲痛?

“雨衣爸爸”的亲人描述说——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他,在太平间里,这个中年汉子哭作一团,一遍遍地重复“我们的妞妞没了。”

那悲痛的声音难以用语言形容,像是被扼住脖子的呜咽,又或者是悲恸到极限的平静。

爱到极致,也痛到极致。

亲人说,他和女儿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就是他们的相处方式。

他一直都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但在女儿面前除外。

“妞妞开心最重要嘛。”

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喜欢背着妞妞。妞妞从台子上跳到自己的背上,他笑得像个孩子,直到妞妞长大了,再也背不动了。

但是这些,都在那场大雨后戛然而止了。

得到消息的那一夜很安静,“雨衣爸爸”在雨中坐了一夜,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但答案似乎也不言而喻——

和女儿相处时的喜怒哀乐,陪伴女儿长大的点点滴滴,和女儿分别前的最后一次见面……

那是无处发泄的思念,也是再也无处安放的父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想把一切都给你,不记仇却记得你喜欢的每样东西。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真神,那一定是父母。”

在没有当妈之前,我不理解这句话。

当妈之后我才明白,当一个人有了孩子,是真的想把全世界都给他,拼了命也要保护他。

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徐伟,就是这样一位父亲——

孩子患了罕见病,必须不断注射组氨酸铜。

但这种药物很稀有也很昂贵,他很难拿到,孩子也等不了。

为了救孩子,徐伟购置仪器,把杂物间改造成了实验室,疯狂学习专业知识。

他告诉自己,“这药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做!”

仅高中学历的他,硬是把几本专业书籍吃透。

光是笔记就满满几大本。

整个过程,对于徐伟来说,无异于愚公移山。

他要克服的不仅仅是那些常人难以理解的困难,更是周围人甚至亲人的不理解和不相信。

“放弃吧,让孩子走,你们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搞不好会死人,还可能犯法。”

每一句规劝,徐伟都认真想过,但每次看到孩子熟睡的样子,所有犹豫都被击得粉碎。

救孩子!

他自学大学教材,用自己做实验,几乎倾家荡产,只是为了维持孩子身体的现状。

他深知,即便药物无法将孩子彻底治愈,但只要他能好好活着就已足够,每每看到孩子露出的笑容,都是他不敢停歇的动力。

他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不能放弃!

终于,他成功合成了组氨酸铜。

孩子在注射后,身体指标恢复了正常。

徐爸爸的事情火了之后,很多人被震撼到了,就连专业的医生也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而奇迹之所以发生,只是因为他是孩子的爸爸。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血缘链接,因为父母对孩子特殊的爱。

无法解释,也无须解释。

有人说,看到徐爸爸的事迹,突然觉得一直以来低估了父亲两个字的重量。

在他身上,我们没有看到遭遇困难后的颓唐和生活停滞,有的,只是为了战胜病魔而越来越强烈的振奋。

虽然这一切最好的结果,只是让陪伴孩子的时间再延长一些。

但哪怕离别终会来临,也要拼尽所有,

这就是父母的爱最动人的地方,不是吗?

看完这三个真实例子,我眼圈都是红的。

同样作为孩子妈妈的我,对这样的事情颇为敏感。

我想你也一样。

当妈前,努力对自己更好,当妈后,想让孩子得到最好。

有人问,有了孩子是什么感受?就像突然有了软肋,也有了盔甲。

孩子,承载了父母无时无刻的挂念。

从嗷嗷待哺时的精心照料,到长大成人离家后的叮咛、思念,到孩子结婚成家后常回家看看的唠叨。

一位老父亲卧病在床,不能动也几乎不能说话,但当他看到儿子外出时,依然用沙哑的声音,叮嘱他多穿点。

儿子瞬间泪目。

是呀,不管多大,在父母眼里你都是个孩子。

怕你吃不饱,穿不暖,考虑着你的一切。

即使自己已经老去,臂膀不坚实,依然想护你周全。

这就是父母啊。

每每想到这里,就愧疚万分。

因为我们也是这样爱着孩子,我们的父母也一直这样爱着我们。

但我们很多人,都还没能好好陪伴父母。

父母曾经给过我们的爱,我们甚至都没有好好回报,

因为当父母把孩子养大成人的时候,就预示着告别的开始。

渐渐地,和他们维持联系的方式只有几通几十秒的电话,数的过来的视频聊天,还有那些总是来不及回复的消息。

他们总说“你忙你的,我没事”,我们总说“以后再聚”。

总觉得父母还未老,我们也年轻。

但你是否知道,爸妈真的很需要,也很想要儿女的陪伴。

在《屋檐之夏》里,傅首尔曾说——

“长辈不要总是告诉年轻人,我不在意,时间久了子女真的会信以为真。”

在镜头前,朱爷爷也袒露了自己的心声——

“我是说我不过生日,但我心里想他们能记得我的生日。”

这就是千千万万个父母的写照啊。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无私?

无私到哪怕想见见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开口。

他们在电话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视频聊天里提高着自己的演技,在漫漫长夜里抵抗着绵绵不绝的思念。

他们不说,但们不能不懂。

有人做过一次统计: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孩子,到抚养他们成年时,你能和父母相聚的时间加起来,只剩下100多天。

所以,别再说什么来日方长了。

我们要好好爱我们的孩子,也不能忽略爱我们的父母。

生命里有太多无常,我们要对得起这场缘分。

多多给予家人陪伴,不管走多远,有多忙也不要忘了回家!

珍惜每一次相拥的机会吧,

因为下辈子,也许我们真的不会再见了。

一起点亮「在看」,答应自己,爱自己的家人,一定要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