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李云迪居然出事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印象中,李云迪不仅有才华,而且很低调、很优雅、不浮躁,淡泊明志!按理来说应该是专注钢琴事业,不像是追名逐利、不惜走穴、自毁形象的人。他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有很多拥趸的粉丝,是很多青年人的榜样。

但是,这样一个有美好形象、大有前途、受人关注的名人,居然爆出如此大瓜,真让人怀疑人生了。

作为一个专注育儿的作者,没有热情研究他的瓜,但会不自觉地剖析他的成长经历,想从里面探得蛛丝马迹,从中得到一些育儿启示。

纵观李云迪的家庭教育,不得不佩服他的父母,当时的教育理念比较超前,再加上母亲非常“铁腕”,才最终造就了一个优秀的钢琴家。但是如今,30多年的辛苦付出毁于一旦,实在可惜。

虽说李云迪是成年人,犯下的错误应该自己承担,不能再去追究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但是他的行为,和童年的经历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还是要从中获得一些教训。

李云迪成为“钢琴王子”,得益于父母坚持不懈的教育

李云迪父母的教育方式指向的是让孩子成功,有很多父母,也像他们一样努力着。有些理念和育儿专家所推崇的基本一致,如果没有这件事,父母的教育模式也许会被广为传播。

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李云迪在1岁时,母亲张小鲁就发现了他身上的音乐潜质,开始倾力培养。当时他们的经济并不宽裕,但是也舍得花几十块钱买小型手风琴。

为了让李云迪能成才,母亲送他到少年宫学习。李云迪7岁时,母亲了解到学习钢琴有更广阔的空间,又让他转学钢琴。因为李云迪天赋太高,为了更好发展,又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从此,一路高歌猛进。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被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

孔子也早提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念,注重孩子个性发展已经越来越被重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果能根据孩子的喜好,在某方面进行培养,孩子心情愉悦,能力匹配,潜力就能得到最好的挖掘,将来才能成大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孩子亲密的陪伴:

李云迪到少年宫学琴,母亲张小鲁一直陪同,接送路途上,不是背着手风琴就是背小李云迪。后来李云迪转学到深圳,母亲干脆辞职,专门到深圳陪读。日常的练琴时间,也少不了母亲的陪伴。

张小鲁说,“我把陪儿子练琴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追求”。后来,张小鲁都成了能带课的钢琴专业人士,足见他是如何用心陪伴。

李玫瑾教授在《幽微的人性》中提到,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孩子在幼年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爱,有了父母最亲密的陪伴,孩子就有了安全感,就感觉自己在家里是重要的,是有价值的,才有很好的自我肯定,将来才有成事的勇气。

让孩子学会勤奋和坚持

功成名就的背后,都有一段奋斗的血泪史,李云迪也不例外。学钢琴非常辛苦,母亲要求他不能懈怠。

去少年宫学琴时,8点上课,要6点出发,他们能坚持。晚上7点开始练琴,一直练到10点,也要养成习惯,不能因为有特殊事情而懈怠。在入学考试前,每天都要练习11个小时。

“勤能补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持之以恒”,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优良品质。一个人如果能克服困难,在自己擅长的方向勤奋坚持下去,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只有家长能坚持,孩子才能坚持。因为孩子是有惰性的,需要父母的及时督促。天长日久,养成习惯,才不会觉得特别辛苦。

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

张小鲁说,“只有成为人格上的大师,才可能真正成为钢琴上的大师。”

她让李云迪懂得感恩:不能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要给他们手写贺卡,一写就是两天。

让孩子戒骄戒躁:不能成了明星就开始飘,要尊老爱幼,比如不仅要扛自己的行李,还要帮爸爸扛。

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提到,传授知识之外的教育至关重要,就是发展孩子的人格,对人格进行培养和训练。苏格拉底说:“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

“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孩子的为人得到认可,才能赢得尊重,为才华施展增加一份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云迪的行为,和父母教育有部分缺失有关联

母亲非常看重人格培养,李云迪却做了违法的事情,违背公序良俗,道德品质令人怀疑,实在尴尬。

从李云迪的童年经历来看,事业上虽然一帆风顺,但是并不是很快乐,看上去有种忧郁气质。分析来看,和父母教育的部分缺失有关,大概源于下面几点:

母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

李云迪弹琴出现错音,母亲会用毛衣针打手指。即使花很多时间练习到让母亲满意,也只能获得“可以啦”的评价,很少得到称赞。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被经常赞美的孩子,内心更有力量。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尤其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赞美。如果得不到赞美,孩子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没有成就感。

自己的事情不能做主

父母给他规划好了未来方向,贴身陪伴,导致他没有太多自由时间,很多事情身不由己。比如:青春期时,有喜欢的女孩,但是没时间谈恋爱。20多岁时,曾公开第一个女友,但是爸爸认为女孩太物质,恋情结束。

心理学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当需求被拒绝或者无法被满足时,会有大量不愉快的体验,这伴随大量的自我消耗,为了减少消耗、适应环境,就产生了压抑。

在本该独立自主的年纪,却还要被迫听命于父母,对谁来说都是痛苦的经历,在哪里被压抑就在哪里寻找释放。一些不良行为看似是成年后才出现的,但是是以前积累的结果。

日常生活非常单调

李云迪每天花很多时间练琴,自由活动和时间很少,看动画片都很奢侈,没有时间玩玩具。因为偷偷看电视,电视也被搬走。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孩子的生命中不仅仅只有事业,还需要娱乐、友情、社会活动,如果每天只让孩子重复做同样的事情,生活就显得苍白无味。

李玫瑾教授针对孩子们学习辛苦的事情说过:天天7点到校晚上11点休息,不是一天是12年,不疯才怪。

从这些现象来看,李云迪实际上缺乏情感滋养,但事业的成功不能填充情感的匮乏,他需要找一些方式释放,只是迷失了方向。家有男孩,引以为戒了。

成功教育不能独立存在,三方面教育不能少

有天赋,有能力,在某方面表现卓越,但是如果不快乐、不懂法或者知法犯法、品德不行,人生也不算成功。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仅仅关注名和利,还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下面3个问题,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特别需要重视。

对孩子进行幸福教育:

现在的孩子物质很丰富,吃穿不愁,玩具很多,生活安逸,即使学习成绩很好,但也总感觉不快乐。

这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他们以为满足父母的期待就是好的,如果做不到就会非常痛苦。他们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却摆脱不掉,也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不妨降低对孩子的期待,给孩子自主权,让孩子认识到幸福不只是金钱、权力,平淡的生活中也能体会到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

平时我们会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告诉他一些交通规则、学校规则、行为礼仪等等,但是一般不会进行法制教育,很多孩子不懂法。也有一些孩子看过法律,但是理解不深入,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所以,现在的法制教育显得特别重要。孩子要懂得基本的法律制度,坚决不能超越红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事。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重智轻德”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人能力很强,但是道德一般,影响很差,被限制发展,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损失。现在强调“立德树人”是及时雨,但是要全面教育。

道德可不是感恩、尊老爱幼这么简单,包括很多层面的问题。比如:爱国、爱家、爱社会、爱人、爱劳动、团体协作、言行一致、奉献、进步等等。

道德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教育,持续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结语

李云迪,曾是多少人羡慕的钢琴王子,如今却因为违法,瞬间塌房,非常惋惜。剖析他的童年经历,父母付出了太多,但是也存在部分教育缺失,给他留下一些心理阴影。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要引以为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一个有幸福感、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人,如果能成功,那就更好了。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