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新股本是件很值得开心的事,尤其是中了像中自科技这样备受看好的“大肉签”。

然而,中自科技上市后首日的表现,却狠狠地打了中签者的“脸”,成为年内第42只破发,同时也是年内首只上市首日便破发的新股。

“肉签”变“牙签”

在上市之前,中自科技曾备受打新者的看好。

一方面,出于其高达70.9元的发行价,当时就有就有媒体测算:

中一签(500股)中自科技,若首日涨幅达50%,单签盈利可达近2万元;若首日涨幅达100%,单签盈利可达3.5万元;若首日涨幅达200%,单签盈利可达7万元;若首日涨幅达300%,单签盈利可达10万元。

而另一方面,中自科技又被誉为“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第一股”, 在今年7月份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自环保也赫然在列。

然而,种种光环的加持,却没为中自科技带来令人满意的表现。

今日开盘,中自科技丝毫不作“挣扎”直接破发低开,随后持续下探,最低一度跌至58.88元。虽然此后股价稍有回升,但最终还是收于66.03元。

这么算来,中自科技的中签者不但一分没赚,反而一签还亏了近2500元,可以说是今年最惨的一批中签者了。

中自科技也成为今年首只上市首日便破发的新股,同时也是注册制下上市的第二只首日破发新股,而上一只还要追溯到2019年12月4日上市的建龙微纳。

打新不再无风险

那么为什么备受看好的中自科技会破发呢?这与注册制一来一系列新规的实施不无关系。

在以往,新股的发行价基本是由询价机构来主导的,所以经常出现机构“抱团”的现象,通过拉低发行价来创造上市后的上涨空间,这种做法显然扭曲了市场,并不能真实反映询价机构对新股的看法。

但随着今年8月新股发行定价的改革,让部分新股发行定价过低的问题得到缓解,发行价得以向二级市场股价靠拢,不仅遏制了新股上市首日的炒作之风,也让A股“无脑”打新的局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

此外,注册制改革也取消了平均市盈率发行价这个红线,导致部分新股发行市盈率偏高,从另一层面压缩了新股上市后上涨的空间。

总之一句话,让打新回归理性,更趋于市场化。大家不要再抱着“旧思想”打新,觉得打新就是无风险收益的彩票,还是要看好了再买。

年内已有41股跌破发行价

改革之下,(次)新股破发也成了一种新的趋势。

比如9月30日上市的星华反光,上市首日冲高后连续走低,两日下跌20.73%,上市第三个交易日即跌破发行价。

据统计,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中有41股曾跌破发行价,从最低价较发行价跌幅来看,神农集团破发程度最高,跌去34.29%。四方新材、尤安设计最低价相对发行价跌幅均在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破发的次新股中,主板个股共21只,占比超过一半,而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中主板比例仅为27.37%,也就是说破发的次新股中,主板个股比例大幅提升。

另外,破发的次新股发行价均相对较高,平均为49.6元,远超过今年全部次新股的23.7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