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最近,看到央视网发的一篇文章,感触颇深。

主人公张晓东,在2008年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从此瘫痪在床。从小父母离异的他,一直跟着父亲生活,得病之后,为了方便其父亲出去干活以维持生计,母亲将他接到身边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年后,母亲因病去世,张晓东被父亲接回了身边。

可不久,意外再次降临在这个原本已脆弱不堪的家庭,父亲脑出血复发住院,命虽保住了,但留下了半身瘫痪、不能说话的后遗症。

父亲倒下后,张晓东与父亲便一直由他的大爷大娘照顾着,这让他心生愧疚。为了减轻已经年近七十岁的大爷大娘的负担,让他们安稳养老,张晓东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力更生。

就这样,张晓东带着父亲搬出了大爷大娘家,开始了自己照顾偏瘫父亲的生活。一个瘫痪的人,照顾自己已是难事,还要照顾另一个瘫痪的人,这其中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他靠着低保补助金,以及游戏代练等兼职获取的收入,租了一间房子,借助轮椅,加上自制的棍子、痒痒挠等辅助工具,一点一点地克服着生活的困难。一日三餐,洗漱擦身,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很轻松的事,他却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完成。

期间,张晓东还收留了一个无家可归,同样靠着低保维生的智力障碍病人,以及一只没有人养就会死掉的流浪猫。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张晓东说:“只要能自己干的,还是自己动手去做。”如今,他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换了髋关节和膝关节,这样他就可以坐起来了,也就能做更多的事了。

看完张晓东的故事,我似乎看见了他坐在轮椅上照顾着父亲的身影,那个身影虽然有些笨拙,却异常的高大,闪光。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张晓东的人生是不幸,但是不幸的人生却并没有将他打倒,即便被踩在泥土里,他也在努力地破土而出。

这是让我最为敬佩的地方,也是令我羞愧无以自容的地方。

我在想,如果我是张晓东,可能我真的无法保证自己可以像他那样,勇敢地直面困难,奋力的反抗命运,或许早已缴械投降,听从命运的审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被命运扼住了喉咙,想要奋起反抗,却仅是挣扎了几下,便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指责社会的不近人情,由此自暴自弃,消沉低迷。

可是,命运从来都是欺软怕硬的,我们越是退缩,越是恐惧,它就越叫嚣、越张狂。

生活对每个时代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不易的。有的人在困难面前低了头,成为了生活的弱者;而有的人则不畏困难,勇敢地直面现实,并竭尽全力地解决困难,那他就是生活的强者。

海明威曾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或许是我们面对命运与生活所缺少的,也是张晓东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

心怀浪漫宇宙,也珍惜人间日常

“心怀浪漫宇宙,也珍惜人间日常”,这是张晓东在记录生活日常的视频中写道的一句话,我把它作为了这篇文章的标题。

生活万般艰辛的他,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怀揣着有一天可以坐起来的梦想,积极努力地生活着。

或许他也曾绝望过,但绝望过后,他选择接受,而这接受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勉强。可能因为磨难的存在,让他比我们更懂得珍惜,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可以看到的人间日常,或许这也是他收留智力障碍的病人和那只流浪猫的原因。

乐观的人,总会心怀希望与美好,而这也是我们所欠缺的。

节节攀升的房价、寥寥可数的存款、没有还完的信用卡、还未到账的工资,嗷嗷待哺的孩子、满面疲惫的妻子,步履蹒跚的父母……似乎生活早已被压力、糟糕填满,毫无希望与生气可言。

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心态呢?身体尚可,父母健在,幼子可爱,爱人也陪伴在身旁……是否发现,生活并没有那样的悲惨。

就像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飘》中说的那样:“生活并没有义务要把我们所期望得到的东西给我们。我们接受了我们得到的,而且为没有变得更糟而感到很感激。”书中的主人公郝思嘉,在遭遇战争、家园被毁、母亲去世、父亲发疯等一系列灾难后,依旧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

最后想谈一谈关于“孝”这个永恒的话题

说实话,瘫痪的张晓东本可以继续接受其大爷大妈的照顾,也有绝对正当的理由不亲自照料父亲,毕竟,没有人会去责怪那样重疾在身的他。

可是,他没有,他选择尽全力在父亲的床前尽孝,他用事实击碎了那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俗语。

与他相比,我们似乎应该深思一下,健全的我们又为父母做过什么?又是否曾在某一瞬间觉得父母成为了负担,阻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

这不是我的遐想,而是我看过太多发生过身边的例子:舍得一家三口出去旅游,却舍不得为母亲买一条地摊上中意很久的棉裤;会花几十万为自己买一辆车,却对父亲那台破得不成样子的电动车视而不见;愿意驱车几小时送别人回家,却眼睁睁看着父亲在寒风中一步一步地走回去……

扪心自问,这是对,是错。

我们可曾想过,终究是我们的成长,加速了父母的衰老,让曾经是我们的天的他们,需要我们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斯冠曾说:“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父母从未嫌弃过这个“礼物”不听话、太调皮、费钱费精力;作为子女,就更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个最佳礼物了。

父母在,家就在,再苦再难,有家就有归处,切勿等到失去的那一天,成了无处可依的浮萍,开始极度渴望家的温暖。

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这是恩赐,不是劫难。希望每个为人子女的人,都尽可能地予以父母陪伴、关怀、照顾以及尝试拉起他们的手,带着他们重新认识这个曾经无比熟悉,如今却似乎格格不入的世界。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