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赵匡胤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有名的皇帝,在当上皇帝之前,赵匡胤和家里的父辈们一样是国家的武将。但是当时的赵匡胤已经看出来这个国家马上灭亡,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匡胤决定自己当皇上,于是便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黄袍加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匡胤因为自己就是武将出身,所以他明白武将的艰辛,在当上皇帝以后,他也没有选择像别的皇帝一样,一将功成万骨枯,杀掉所有有功之人,而是选择了一个非常和平的方式,那就是杯酒释兵权,所以,在历史上也受到了很大的赞扬。

朱元璋对诗

如果把赵匡胤仅仅看作是一个武将的话,那简直是大错特错的,因为赵匡胤不仅仅在带兵打仗,上面非常有自己的手段,在文学上面,他也是一等一的好手,曾经有人看不起赵匡胤,在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前,甚至有人会觉得,他就是古时候的乡巴佬,但是没有想到赵匡胤也可以写一手好诗,虽然当时的用词的华丽程度比不上南唐后主李煜,但是他的意境非常深远,而且气势磅礴,相比之下,南唐后主李煜的春花秋月就显得有些羸弱了。

而赵匡胤所写的这一句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万国明。”也成了当时广为流传的佳句,但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这句诗,当时却没有人可以把这首诗给续写出来,绝大部分的人是根本想不到如何把这样一句气势磅礴的诗给延续下去,而剩下的一部分人虽然想到了心中的答案,但是因为当时赵匡胤已经是皇帝的身份了,所以他们不敢把这首诗的后面写出来。

天中

所以在此后足足400年的时间里,这首诗一直只有这两句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继位的时候,其实明太祖朱元璋和赵匡胤有着很多的相似点,首先他们两个人都是当时不被人们看好的,赵匡胤是武将出生,朱元璋更是可怜,只是一个放牛娃。

而这两个人心中都有着当皇帝的野心,所以分别创建了两个朝代,和赵匡胤一样,朱元璋被人们所诟病的,也是他的文学造诣,因为是放牛娃,所以朱元璋根本没有读过什么书,更谈不上什么有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如果这么想朱元璋的话,也是大错特错的,因为朱元璋也可以写一手好诗,和赵匡胤一样,虽然他们俩人的文学造诣没有那么高,但是凭借着卓越的眼光和心中的志向所写出的诗句,也是大气磅礴,尤其是朱元璋所写的诗句的那一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更是把一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雄的形象描绘淋漓尽致,这种大气磅礴的诗句也受到了当时大家的喜爱。在朱元璋看到赵匡胤的这首诗句以后,决定要把这首诗完整的写出来,于是,朱元璋在冥思苦想以后,写出了后面的两句诗。“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这样一首完整的诗就出来了,它出自于两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而且朱元璋所写的这两句和赵匡胤所写的平仄相同,并且同气势磅礴也是不可多得的家具,并且通过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想要为中原百姓谋福利的那种迫切的想法。

也可以看得出,朱元璋当时打仗只是为了还百姓一个天下太平,所以正是这种高瞻远瞩的目光,让当时的百姓们对朱元璋非常的爱戴。大家都希望可以在朱元璋的手中看到一个新的太平盛世。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最开始的汉高祖刘邦,到后来的赵匡胤,再到朱元璋,他们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志向非常的远大。

而这一切都可以从他们所写的诗句中感受出来,这些诗句都是气势磅礴的好句子,可能他们个人的文学造诣没有那些专门钻研文学创作的人那么高,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气势却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所以也正是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的敬佩,也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很多东西,那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并且努力的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当我们设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和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每天都会过的比昨天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