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国纽约。

刚上任不到一年的奥巴马,宣布将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同一时间,中国深圳,

一名外国小伙正和妻子查询航班,准备去往北京。

不久后,奥巴马与小伙在同一天抵达北京。

行程繁忙的美国总统竟然特意抽出时间,亲自接待这对小夫妻,举止亲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小伙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媒体的报道中得知,他的样貌与奥巴马总统有几分相似,都拥有小麦色的皮肤,而且他们的名字中都包含“奥巴马”这个词。

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1965年,一位名为马克的婴儿在肯尼亚出生。

他的父亲是老奥巴马,留学于美国,毕业后在肯尼亚政府部门担任高级顾问,他的母亲是美国籍犹太裔的家庭主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个看似幸福的家庭,却并没有让小马克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混血的身份,经常让他备受周围人的嘲笑,父亲又痴迷于酗酒和家暴。

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小马克的生活一直都在惊恐和想要离家出走中度过。

可是,又能去哪呢?

他知道,父亲离过婚,与前妻还有一个孩子。

每次被打得厉害时,他总会萌生出一个念头:去见见那位素未谋面的哥哥,问问他是否也被暴打过?

在小马克7岁那年,他的母亲终于怒起反抗,与老奥巴马离了婚。

不久后,小马克跟随母亲与狄善九重组家庭。

那个温柔的男人,令她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父爱。

为了彻底摆脱之前的阴影,小马克索性将名字改为:马克·奥巴马·狄善九。

新的名字,新的身份让小马克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他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名校布朗大学,随后又进入顶尖学府斯坦福大学攻读物理学硕士。

读完硕士,马克顺利进入朗讯、北电网络等大企业工作。

彼时,他的亲生父亲老奥巴马早因政治斗争失败退出政坛,且在酒驾中,不幸丧命。

而那个哥哥却很有出息,他成为了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

也许是怕回想起童年的遭遇,他们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存在,可始终没有见面的勇气。

不过,到底还是哥哥先踏出了那一步。

有一天,马克在房中看书,他的母亲急匆匆敲门告诉他,美国的哥哥巴拉克来找他了。

马克睁大眼睛,瞬间脑子一片空白。

直到母亲再次重复,他才缓过神来。

但是,见面又有什么意义呢?一起回忆生父的家暴吗?

他十分不愿意见面,随口便道:“就跟他说,我不在。”

“就算是陌生人也应该打个招呼,何况他还是你的哥哥。”

在母亲的开导下,马克缓慢起身,终于迎来了兄弟俩的第一次见面。

尽管他跟哥哥有着相似的外貌,相同的经历:棕色皮肤,卷发,奥巴马家族特有的腔调,以及不完整的家庭,不堪回首的童年,毕业于高等学府。

但当时两人的心态却相差千里。

由于过去的经历,马克对半个黑人的身份,很是自卑。

可巴拉克却对宗族很感兴趣,他之所以来,主要是想了解更多老奥巴马的事情。

巴拉克对生父有种迷之崇拜,但那是马克最不愿意想起的人。

记忆里,他总是醉醺醺地回家,用带着毁灭的力量,打向母亲和自己。

许多年后,马克回忆起两兄弟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除了尴尬,只记得巴拉克问他,为什么不用奥巴马这个姓?

他不记得当时的回答,只想跟此人,不再往来。

此后,他们也真的没有任何联系。

2001年,震惊全球的“911”事件爆发。

马克的公司受到波及,他失业了。

更可怕的是,恐袭事件摧毁了他一向向往的和平与安定。马克感觉仿佛又回到了7岁之前的那些年,每天只能惶恐度日。

这一年底,马克无意间在杂志上看到了中国云南省招聘支教老师的信息。

那一刻,他好像突然间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向。

这次,他没再像小时候一样犹豫不决,立刻订了去往云南的机票,开启新的人生之旅。

去中国之前,马克特意发了邮件给哥哥巴拉克,希望能结束多年的疏离关系。

巴拉克很快回复邮件,表示期待下一次见面。

在中国支教的一年中,淳朴的民风,新奇的环境,渐渐充实了马克的内心。

2002年,结束支教后,马克来到深圳,当起了外教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深圳正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发展。

敏锐的马克嗅到了商机,他一边教书,一边开起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赚到的钱,会捐一部分给福利院做贡献,他自己也会在空闲时,跑去当义工,忙得不亦乐乎。

2004年,马克居然在电视上看到了哥哥巴拉克,他代表民主党进行政治演说,还出访了东欧等国家。

马克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感,好像作为奥巴马家族的成员,并不只有羞耻和不堪。

在他心态变开阔的同时,爱情也悄然而至。

为了学习汉语,他常常带着书和笔记本到茶室,一学就是一下午。

一次,马克正在练习发音,一个女孩走到他面前,帮他纠正。

马克对这个热情的中国女孩一见钟情,之后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都要到茶室,与女孩聊天。

在交谈中马克得知,女孩叫雪华,来自中国河南省。

随着相处的深入,雪华也对马克产生了好感,两人很快谈起了恋爱。

可是,雪华的家庭比较传统,他们担心女儿被骗,并不能接受孩子和黑人恋爱,但雪华依然坚定地和马克在一起。

事实证明,雪华的选择是对的。

为了雪华,马克开始更深入地学习中国文化,适应中国的风土人情。

在女朋友的协助下,他还靠张贴大字报,找到了自己的书法老师。

2003年起,马克又准备攻克中文版《红楼梦》,古文看不懂,就跑去图书馆查字典,逐字逐句的翻译。

从起初的一章节读了一个礼拜,到现在不仅汉语7级,还能写出一手好毛笔字,只有马克自己清楚,他下了多少工夫。

而这时已经到了2008年,一个对马克,对奥巴马家族都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大地震,一向热心公益事业的马克,火速给灾区捐款。

残奥会开幕后,他还被聘请为残奥会形象大使,并获得深圳“五星级义工称号”

他在中国不仅找回了方向,也收获了爱情。

不久后,马克和雪华步入婚姻殿堂。

他的母亲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婚礼,见证儿子儿媳最幸福的时刻。

这一年,巴拉克成功当选第44任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

在竞选期间,马克同哥哥一样紧张,他甚至做了一个有关哥哥遇到袭击的噩梦。

担心哥哥真的遇到危险,马克马上订了回美国的机票。

他知道,虽然和哥哥出生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可他们始终是兄弟,始终心意相通,默默关心着对方。

这对兄弟终于消除了多年的隔阂,恢复关系。

此次见面,令马克的身份迅速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

《纽约时报》中描述马克:“奥巴马的弟弟在中国,娶了一个中国姑娘。”

《泰晤士报》形容马克为:“当奥巴马选择生活在公众的注目下,马克却把自己淹没在深圳的喧嚣人潮里。”

2009年,刚上任不久的奥巴马总统,来华访问,马克也在总统的接见人名单之中。

看到哥哥时,激动的马克大步上前,来了一个熊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哥哥带着威严和沉着的表情,令他意识到,两人已经不只是兄弟了。

他们拥有最亲密的血缘关系,也有现实难以逾越的鸿沟,真可谓是“天涯咫尺”了。

不出意料,他的身份在中国也掀起轩然大波,每天接到几十个电话,希望采访他。

他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不得不带着妻子,到海南躲了两个礼拜。

2011年,马克把自己的故事和家族写成了书,书中讲述了他一路蜕变的心路变化,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在签售会上,主持人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弟弟”作为开场白,马克随即打断,微笑着说:“请叫我马克,谢谢。”

时至今日,马克依然不愿被人称作“奥巴马的弟弟”。

用马克的话说,我花六年写完这些书,就是想给大家讲讲属于我自己的故事,不想被别人代表。

2012年,马克受对外经贸大学邀请,给该院500多名学生做了个人演讲首秀,广受好评。

越来越多的人以“马克”的身份认识了他,而不是作为“前总统的弟弟”。

多年来,他一直立志于从事慈善事业。马克本人和他的基金会为世界各地需要帮助的儿童捐助了上百万美元。

目前,他和妻子一直生活在中国,对于这份感情,马克十分珍惜。

其实,很多人好奇,为什么马克要在中国定居,哥哥在美国当总统,不是可以过得更惬意?

谈及原因,马克说,第一是因为自己喜欢中文以及中国深厚的文化。第二,则是想要实现他的“马克梦”,也就是帮助有需要的人。

他一直信奉圣雄甘地的那句话:

“发现自己的最佳方式,莫过于为他人服务而忘却自我。”

大概是受童年生活的影响,他总是执着于寻找人生的真谛,以期望获得救赎。

马克,生于肯尼亚,迷失于美国,却在中国获得了重生。

本文作者:京酱rose

责任编辑&策划: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