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陪伴深圳人1267天的著名地标标识“ISZ”(意即“我爱深圳”)10月16日被逐步下撤,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关注,人们在纷纷表达不舍之情外,也表示理解和尊重企业的发展需要。深晚记者采访深圳汉京集团相关负责人,详解原因及对未来规划的设想,同时也请市民出主意,怎么更好地表达“ISZ”。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20日中午,汉京中心外墙的标识尚未下撤完毕。 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市民声音:这个标识让人感觉很亲切

10月15日,和往常一样,在深圳科技园上班的吴迪21时下班,在深南大道一旁候车时,都会抬头望一眼汉京中心大楼上的巨幅标识,多年来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对吴迪和其他深圳市民来说,“ISZ”犹如一盏温暖明灯,指引他们回家的路,这是他们对深圳最朴素的情感归宿。

汉京中心,坐落于深南大道,自2018年5月1日,“ISZ”第一次亮灯,这栋350米高的大楼,被无数次注目。但吴迪却不知,10月15日,这是“ISZ”以爱之名,最后一晚点亮深圳的夜空。这个著名的深圳地标在陪伴深圳人1267天后,将成为一个历史符号——次日16日,它正式熄灯。

吴迪告诉深晚记者,16日晚上,他没有再看到那颗巨大的跳跃的“红心”,他很诧异,第二天,他就看到在高空作业的工人正在撤下标识装置。随后关于“ISZ标识疑似被下撤”的话题登上同城热搜,引起关注,不少市民纷纷表达了不舍之情,“陪伴我们多年的标识,是深圳夜空中的心跳”“对深圳有多少爱,就有多少不舍”……

深晚记者注意到,在深圳多个论坛,不少人纷纷留言。一位网友说:“当我踏上这座城市,看到这个标识时,接受到了深圳给予的浪漫和包容,让人感觉很亲切。它俨然成了深圳的一张名片,证明我来过。

深大学子:“ISZ”承载着很多青春回忆

对于深圳这一著名地标标识下撤,更是在深圳大学里引起了强烈关注。汉京集团副总裁吴天朗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第一次看到‘ISZ’在汉京中心大楼呈现出来时,我和团队静默地看着足足有60秒,当时内心感觉到,我们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每年毕业季,深大学生都会穿上毕业礼服,来到汉京中心大楼前拍一张毕业照,这让我们心里感到特别温暖。”

汉京中心与深圳大学只隔了一条深南大道。该标识下撤的消息,近日在该校各个论坛引起了极大关注。将要毕业的深大学生林峰说:“我们在上下课、校道上散步,随手就会拍下它。我和很多同学都把照片设置成朋友圈封面,这是永远的青春记忆。”

深晚记者看到,一位学生在该校的“荔园丽事”上留言:“上次导航回学校,都是看着这个建筑回到学校。不知不觉中,它已成为深大人回校的灯塔。”

汉京集团:玻璃墙贴对用户采光造成影响

10月20日下午,深晚记者来到汉京中心大楼看到,高空作业的工人正在进行玻璃外墙字体下撤工作。在该公司前台处,工作人员主动询问深晚记者是不是咨询标识的事?他解释说,这几天前来问询的市民很多。

深大毕业生在汉京中心大楼前拍摄毕业照,楼体“ISZ”字样格外引人注目(图片摄于2018年)。 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汉京集团企划部相关负责人姜女士接受了深晚记者采访,姜女士表示,60多层的汉京中心大楼地处南山区黄金地段,整栋大楼外墙呈现270度的视野,“我们当时也没有考虑广告招租,而是希望传递一种深圳的爱与温暖,才有了这个创意。”

而对于标识下撤一事,她表示:“这是无奈的事情,没想到会引起社会强烈的关注,这也让我们很感动。这说明当初我们默默做的这个事情,得到了社会广泛的情感互动,对我们也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同时,关于网络上传言的其他诸如“我爱收租”等解读,姜女士说,这只是一种调侃,绝不是下撤标识的原因。

她说,此前大楼在租售期,该标识对空置楼层的影响可控。目前,大楼已经进入正常运营期,许多办公室均有业主与租户进驻,玻璃墙贴对十几层楼用户的采光与视野造成影响,才决定下撤的。

“这些字体装置的覆盖面积很大,足足占据了大楼10层左右的高度,仅仅是红色爱心标识,就有6层楼那么高,整个字体处于汉京中心最好的位置。”姜女士进一步解释,现在租户和业主进驻,就必须考虑实际问题。

该企划部陈先生告诉深晚记者:“这些字影响的面积太大,19时到22时之间,由LED组成的红色爱心还会闪动发光,这些因素都会对租户和业主造成影响。”

他说,汉京集团在很早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些问题,并就此进行了后期规划。“正在研究新方案,与网友相约未来再见。”陈先生说,他们已经委托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探讨,希望有“两全其美”的方案进行替代,“在安全的前提下,未来设计出的‘ISZ’标识,既要美观又不影响到室内的观景采光。”

专家看法:该标识共同构成深圳文化符号

对此,深圳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赖明明副教授认为,“ISZ”是一栋建筑与人交流沟通的语言。正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样,它们共同构成了深圳的文化符号,而对这些文化符号的不同解释,反映了在迈向现代化的新时代,深圳人更加包容、更加自信,深圳的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年轻化、网络化。

他说,推动城市文化繁荣的动力之一是来自民间,来自企业,来自大众。这样,深圳才能更加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吸引力。赖明明说,尽管这个文化标识被下撤了,但深圳的城市文化必将更加丰富多彩,心中的“ISZ”依然存在。

同时,对于深圳汉京集团的做法,不少市民表示理解和尊重企业的发展需求。深圳大学谢教授表示,作为在深圳存在三年多的文化地标,它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与奋斗拼搏的深圳人、与热爱这座城市的市民产生情感共鸣。

怎么更好地表达“ISZ”?

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说出您的建议

— 深小晚特选 —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高申现

编辑 | 林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