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人常说,权势惯会迷人眼,因为拥有过、感受过把“它”紧握在手中的那份“快感”,于是越来越贪慕“站在峰顶”的荣光,越来越“放”不开“只手遮天、一呼百应”的地位。

可偏偏,邓小平就是个“奇人”,他说他从未迈上过所谓的“神坛”,因而也就不存在什么下不下来的问题。

他非常清楚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功成身退”,也没有丝毫留恋“权柄”,而是十分潇洒地“挥挥手”,径自“转身离去”,回归“寻常人”的生活。

他的晚年很简单、很平凡,一如万千退休老人那般。

01,简单生活:如果有世上最好的爷爷这个奖项,我一定能获得

1989年的9月,邓小平特意邀请中央几位领导到自己家中。他没有多说什么寒暄的话语,直白了当地表示请他们来即是商量有关自己退休的诸多事宜。

他说:“我最后一份作用大抵便是带头退休……人老了,头脑也不行了,体力同样在消退,退休必须成为一种制度。”

话罢,他又告诉中央领导们,他的退休方式一定要“简化”,不能“拖泥带水”。同一天,由他亲自书写的大约700余字的辞职报告被递交中央政治局。

那年11月9日晚上,邓小平的“退休消息”正式通过央视新闻联播传至世界各个角落,自此这位一贯有着“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美名的老人开始真正享受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

他的长女邓林说:“我父亲的晚年生活十分简单普通,普通到我想给他拍摄一组生活照片都没能成功,因为实在太平淡无奇了。”

邓小平每天7点左右起床,喝一杯浓茶,或是四川、安徽的青茶,或是西湖的龙井。

8点半开始食用早餐,他的早餐一般由豆浆、油条和馒头组成,偶尔亦会“享受”咖啡加面包的西式美味。等到早餐完毕 ,邓小平即会走入自己的书房,开始简单批阅一些文件,看看报纸。

10点是他固定散步的时间,大约持续一个小时。11点再回到书房阅览文件。中午吃饭时,邓小平会喝上一小杯绍兴的黄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比较青睐的菜肴是故乡川菜,像是粉蒸肉、扣肉、回锅肉等等,只要是大肥肉,邓小平皆能吃得津津有味。

午饭后是午睡时间,下午他继续批阅早上未能看完的文件、看看录像和书,晚上7点必须坐到电视前看新闻联播。

除此外,邓小平亦喜欢看体育新闻和《体育报》。他每天会阅读大约10份左右的报纸,和他最喜欢看的《二十四史》及《资治通鉴》等书。

新华字典一定要放在他的手边,因为一旦看到什么不认识的字,邓小平便会马上查找。

在邓小平的书桌上,放置着一套4只生肖陶塑和一个小篮子,那是他过生日时,他的孙子孙女们赠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篮子里藏着2只大猪和5只小猪,前者代表邓小平和他的夫人卓琳,后者代表邓小平的5个孩子。至于4只其余属相的陶塑,则代表家中4个孙辈。

邓小平非常喜欢小孩子,若问他最喜欢哪个孙子,那他肯定会回答最小的那个,因为在他的眼中,两三岁的小朋友即是可以随意“摆弄”的“活玩具”。

他与大部分忙碌的人不太一样,会纵容孩子们在他的办公桌底下钻来钻去。偶尔稍感疲累,卓琳还会特意把小朋友带到他的面前,让他趁机“放松放松”。

正因邓小平的和蔼与宽容,家里的孙辈也都十分爱戴爷爷。只要是爷爷生日,他们便会联合起来制作各种手工礼物献给爷爷,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爷爷的敬爱。

邓小平一连在北戴河度过3次生日,找不到合适材料的小孩子们就亲手绘制粉笔画,童趣盎然的画面让邓小平特别欣喜。

有一次,邓林恰巧见到爸爸在散步,而她带着照相机。于是她立刻喊住邓小平,请他坐到地上同孩子们排成一排,留下了一张极具童趣又别致的《排排坐》照片。

后来邓林说:“其实这张照片从艺术构图方面来说,是存在缺陷的,我没有把他们的脚收入镜头。不过生活即是这样,有缺憾、有错失,谁也没有办法再回去更改。”

大抵与小朋友们待在一起,年老的长者亦会重拾“幼稚”。邓小平就曾十分“自豪”地向家人们表示:“倘若世界上真有最好的爷爷这个奖项,那么我一定会是得主之一!”

02,业余爱好:年近八旬的游泳健将、中国桥牌推广者

当然,邓小平也有属于他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大海里游泳是其中之一。他对大海具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不愿意在游泳池中游泳,而一定要去大海里畅游。

邓林解释说:“我爸觉得泳池太小,里面的水是死的,不如大海变化多样。风平浪静即自在潇洒,波涛汹涌则勇往直前。他最喜欢后者,能带给他一种与海洋‘搏击’的感觉……他就想迎着波浪、顶着海风,钻到水中,往大海深处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9岁那年,到黄海之滨视察的邓小平在那里留下了一份无比珍贵又让人十分佩服的影像记录。

棒棰岛的海浪稍显汹涌,但将要跨过古稀之年,迈入耄耋的邓小平却无惧任何风浪,自在畅游于海水中,整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上岸后,他也没有露出任何疲态,而是继续同孙辈嬉戏、和女儿聊天。如此硬朗体魄,确实非常难得。

1992年的夏天是邓小平此生最后一次来到他熟悉的北戴河,最后一次钻入海水中畅游。这一回,随行的医疗组极力阻止年纪很大的老人家下海,可邓小平同样固执“抗争”,最终“战胜”了医疗组成员,使得他们松口同意他去游泳。

邓林说,她爸爸在那段时间一共下海游泳8次,每次大概持续45分钟左右。

对邓小平来说,他大抵也非常清楚,此次下海游泳将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因而他没有与往常一样“泡”在文件和报纸中,他开始抓住大片大片空闲的时间去眺望苍茫的大海,把心头的恋恋不舍全部化作未曾说出口的感怀。

人老了,就要服老,就算是邓小平,亦无任何例外。桥牌同样是邓小平此生最偏爱的休闲爱好之一。

“特殊”期间,桥牌被当作资产阶级才有的娱乐消遣,遭到严令禁止。彼时的中国桥牌元老“玩家”周家骝、裘宗沪等人不忍见桥牌就此“没落”,故联合起来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恳请他在中国推行桥牌运动。

邓小平很快回复:“已请体委考虑。”次年,中国首届全国性桥牌比赛在体委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第三年,中国创办桥牌协会,且成为世界桥牌联合组织一员。

国际桥牌协会感谢邓小平对中国桥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特意授予他桥牌领域最高奖项“戈伦奖”。

随后,邓小平出任中国桥牌协会荣誉主席,并获得世界桥牌联合会颁发给他的“世界桥联荣誉金奖”。

国际著名桥牌大家兼当时世界桥牌联合会主席鲍比•沃尔夫访华时,又为邓小平送来了“主席最高荣誉奖”。可以说,若无邓小平的支持和大力推广,中国桥牌也就不会有如今这个局面。

当然,邓小平并非单纯推广桥牌,他同样喜欢打桥牌,亦擅长打桥牌。素来有“桥牌女皇”的杨小燕曾评价邓小平的牌技,说他已称得上是专业水平。

只不过邓小平本人十分谦虚,说:“打牌嘛,自然要和高手‘过招’,即便输了,也颇具味道。”

他接触桥牌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是在老家四川学会的。等到退休了,桥牌更是成为邓小平思念故土的寄托之一。

某一回,他和胡耀邦、万里应等人应邀参加文津俱乐部的老同志桥牌比赛,以攻守自如、出奇制胜的绝佳牌技赢得一个20VP比0的“战局”,令在场之人无不佩服他的敏锐思路和冷静牌风。

正如邓小平对邓林所言:“打桥牌就要专心致志,什么也不去想,专注计算、果断处理。”

在桥牌场上,他不是什么国家领导人,只是一名普通的牌友,会“斤斤计较”输赢,会反复探究争议之处……

邓小平偶尔亦会动员全家与他一起观看桥牌比赛,时不时来几句幽默轻松的话语调节气氛,让大家一起沉浸其中。

或许有人会问,邓小平真的可以适应长时间的桥牌比赛吗?

与他时常打牌的聂卫平说:“于他来说,长时间打牌完全没有丝毫问题。他有一段时间固定周末打牌,从下午3点到6点,中间吃个饭,再继续从7点打到10点左右。他比较注重效率,会下意识节省不成局的时间,而在成局、难度大或者满贯牌面上花费更多精力。他的头脑很清楚,从始至终皆保持充沛精力。”

桥牌之于邓小平,即是他的“放松时刻”,让他能够全身心投入,不去思考别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一去不归:谁也没想到,他那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

1996年12月的某个早上,本该按时起床洗漱喝茶的邓小平突感呼吸不畅,没能顺利起身。他口齿含糊地向住家医生表示,他觉得不能正常呼吸,也无法吞咽食物。医生简短诊断后,给出立刻送医治疗的建议。

从邓小平的家到医院只有10公里路程,其中囊括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和新华门等热闹庄重场所。那一天,首都、中国、世界皆一切如常,谁也没有想到,邓小平此一去,竟是再也没有机会重回家门。

次年元旦,一场小雪染白北京城,邓小平居住的医院却不见一点儿喜悦气氛,来往之人全部神情凝重,动作轻缓,似乎怕惊扰了什么一样。

某天,稍感好转的邓小平靠在床上看电视。视力已然变得模糊的他见屏幕上走来一个身影,便问女儿:“那是谁啊?正往这里走的那个。”

他的女儿笑着回答他:“是您呀,爸爸。”

待到人影近了,邓小平费力看清楚,确实是他自己,于是他也笑了。他的女儿继续告诉他,那是一部刚刚拍摄完成的12集影片,名字就叫《邓小平》

邓小平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一集一集往下看。女儿知道他听不清楚电视里的声音,便主动附到他耳边,一句一句向他转述纪录片中称赞他的话语。一贯大气从容的老人不知何时面上染绯,仿佛异常羞涩。

他的病稍显严重,从早到晚几乎都在经受痛苦折磨。但他非常坚强,从始至终皆一声不吭,显得无比平静。

专门照顾他的医生黄琳问他:“您有什么想说的吗?留给中国人的。”

邓小平平淡表示:“没什么了,该说的,我都已经说过了。”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一直保持着非同常人的冷静和自若。那年大年初一是2月7日,他没能离开医院,照顾他的医生和护士同样“加班”。

所有人,包括邓家亲属皆守在病房外,安静等待着什么。警卫员张宝忠好像忽而“受不了”这种氛围,开口说了句:“新年快乐”。

他的话,仿佛一颗石子,打破了平静,人们纷纷聚在一起,举起酒杯碰了碰,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他们默默祈祷着,能够在这崭新一年创造一个医学奇迹。但奇迹多难寻?12天后,92岁高龄的老人还是在昏迷中告别了人间

他没有墓地,他永远沉眠的地方是他一生钟爱的大海。就像他所祈愿的那样,“尘归尘、土归土”,从此以后,他可以自在环游、欣赏那片他曾经最渴望的天地,不用再辛劳背负什么重责。

他彻底“解脱”了,真正“自由”了。毫无疑问,邓小平的一生是伟大、崇高的,他为中国、中国人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历史和人民铭记的,他的名字将永远烙印在中国“骨血”中,受世代中国人仰慕、钦佩。

但同时,他又是潇洒、淡泊的,他没有留恋权柄,而是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开。他的这份心性,亦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