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天,微博上一组聊天记录的截图被挂上热搜,引发了众人热议。

一个女孩,把自己父母的照片名字、联系方式和职位等都发到了网上。

并且在她的口中,父亲虽然北大毕业却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不肯出钱让她留学,还为了节省消费,把她的宠物兔子以暴力手段杀死。

母亲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妇,一点都不像上海人,或许说一点都不像人。

在女孩的口中,她的父亲是个畜生、卑鄙小人和残忍凶手,母亲就是“疯母猪”、“活在世界上没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是什么仇什么怨,让一个女孩对自己父母有这么大的怨念?

可当知情人把父女的聊天记录晒出后,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心疼。

在聊天记录里,女孩父亲简单地问她:“信用卡的花销买了什么,为什么要打车回家?”

她则表示开销都用于日常用品,打车是应急情况。

得知原因后,女孩父亲提出让她节约一点,开销太大也导致他压力很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孩听这话之后,直接回怼道:“我都营养不均衡了!我也不容易啊!”

女孩的强势拒绝,最终父亲只能怏怏而去。

女孩父亲只能继续紧衣缩食,把生活过得更清贫一些,维持住女儿一个月1万的生活开销。

小米粥配青菜,连肉都不太舍得买。衣服也不舍得买新的,能穿着就行。

而女孩呢?拿着1万元(1350欧元)/月的生活费,称生活过得不堪。

在她的口中,被父亲虐待被限制消费生活不下去。

她的眼里,自己生活得不随心就是不好,自己有经济烦恼就是父母的问题。

她永远都不会想着,父亲的生活多么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整个事件,说实话,我的内心除了愤怒又有点悲哀。

作为孩子,到底是多么铁石心肠,才会对自己父母这样恶语相向?

作为家长,到底是多么绝望无奈,才会一遍又一遍讲道理为她付出?

或许父亲想用讲道理的方式,换来女儿的幡然醒悟。

可从女孩的各种谩骂行为来看,起码现在的她,并不理解父母。

父母不断满足孩子的寻求,换来的只是一厢情愿的感动。

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卑微的家长,养不出强大的孩子;被爱过了头的孩子,终究是一场悲剧。

生活里,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永远都爱得卑微。

他们拼命讨好孩子,为了成才从小不让孩子吃一点苦,以为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可他们忘记了爱的根本,是要有底线和原则。

今年6月,衡水街头出现了令人愤怒的一幕。

一个身穿校服的男孩,在街头和母亲发生争执后,竟动手殴打自己的母亲。

男孩不停地把拳头挥向母亲,多次把她推倒在地,母亲则只是不停躲闪。

即使好不容易挣脱跑开,仍旧被男孩满大街追着打,样子特别狼狈。

这时街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路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过来劝解,谁知还受到男孩辱骂。

眼见围观人群情绪越来越激动,男孩从一开始的不服气,到想借口逃跑。

但迫于压力之下,他不得不当街下跪给母亲道歉。

或许我们都觉得,如此“可恨”的孩子,早应该狠狠的教训一顿。

可事实上,在被殴打的整个过程中,母亲从没还手打过孩子一下,也没骂孩子一句。

那天只是因为母亲说了自己不爱听的话,男孩一下子便暴怒起来,直接动手。

在那一刻,他不像个被养育十多年的孩子,更像个来讨债的恶魔。

如果不是路人看不下去帮忙,谁又能知道男孩母亲最后会怎么样?

母亲的遭遇让人觉得痛心同情,毕竟辛苦养育儿子十几年,却落了一个当街被追着殴打的下场。

可是仔细一想,会有如今的恶果,不都是自身教育所种下的“因”吗?

孩子当街对她又打又骂,她始终保持着卑微的姿态,怕惹他不高兴,怕反抗让他受伤。

孩子的种种行为,她都默认着宽容原谅,不去计较。

殊不知,在她宽容和卑微之下,让孩子变成了对自己拳脚相向的魔鬼。

就像有网友评论的那样扎心:

母亲太娇生惯养孩子,孩子才会变得如此“渣”,所以母亲看着可怜,其实她才是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

翻开看过的新闻案例,不难发现,因为父母失败教育酿成的悲剧,数不胜数。

前不久,有这样一个新闻。

一个男孩带同学到家里玩,因为玩到太晚父亲劝他们早点休息,哪料遭到男孩疯狂殴打。

男孩一把掐住父亲的脖子,把他撂倒在地,朝着他大骂。

父亲只是回了一嘴,他立马一脚就踢在父亲的身上,丝毫看不出有因血缘关系而犹豫。

尽管这样,男孩的母亲和爷爷一众,都不敢还手劝阻,深怕激怒男孩。

打累了,骂累了。

最后男孩猛地踹了父亲好一阵,把饮料浇在他的头上才停止这场暴行。

男孩的“逆子”形象因父母的“不忍心教训”,表现得淋漓尽致。

父母知道这个的纵容行为不对,可还是对他心存幻想,希望他有朝一日改邪归正。

可养废一个孩子,就是给他纵容与溺爱。

同样在前几年,上海嘉定区街头一男子伸手向母亲要钱。

在遭到了母亲拒绝之后,竟然当街抱起母亲在空中狂甩。

年逾半百的母亲被殴打,被一声又一声辱骂,即使晕得瘫倒在地,也没办法阻止男子的恶行。

旁边图书馆的保安看不下去,过来劝解和报警之后,才面前把她救出。

‍可在事后,这个母亲称自己并未受伤,只是受到惊吓,对儿子的行为不予追究。

并且还谢绝了警察的进一步帮助,乞求警察不要追究儿子的责任。

父母在崩溃和绝望中,对孩子依旧保持毫无底线的溺爱。

孩子对父母恶劣的态度,被认为是允许的;所有的娇纵蛮横,都有着长久的有求必应。

换来的不是孩子的回心转意,而是更加肆无忌惮和目空一切。

心理学里有个效应叫做“贝勃定律”:

在感情当中,当一个人长期对别人付出后,别人就会把你的好当作理所当然。

可是付出再多,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孩子越不会感激。

微电影《孟婆汤》中女孩张小雯,因为妈妈太唠叨让她心生怨念,逐渐变得冷漠。

下大雨时,妈妈早早带着雨伞到学校接她,可她视而不见。

和同学看电影晚归,妈妈关心她要给她做饭,可她不耐烦地回绝。

妈妈给她发的关心信息,她从来正眼都不看一下。

直到有一天,妈妈发生严重的车祸,再也没人能在身边对她唠叨。

张小雯那时才幡然醒悟,原来被自己漠视这么久的妈妈,一直这么关心着自己。

可醒悟太晚,一切都已回不到从前。

电影中的张小雯母女,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为孩子付出一切,得到的结果,却是被子女一点一点地掏空生命,直到变成一句空壳。

而真正有远见的父母,知道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怎么样的价值观。

他们知道,一旦对孩子的照顾和包容过了界限,就会让孩子变得放肆。

辽宁省教育局局长魏书生在一次演讲中,就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秘诀: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在儿子三四岁时,他就哄着让儿子帮他洗脚,儿子反问:“爸爸,你自己不会洗吗?”

他便哄着说:“爸爸哪有你洗得好,你那小手揉一揉的,可真有一套。”

后来长大后,儿子总会抢着干活。

也会在出门时帮忙拿行李,还对魏书生说:“爸,您歇着吧!”

对孩子的爱他也从来都不会少,但更多是藏在心里,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无形中学会了付出。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

一个5岁的男孩,哭着闹着不想去上学,妈妈怎么劝都没用。

于是妈妈没坚持,而是带着他去路边捡矿泉水瓶。

一开始,男孩还挺兴奋的,可没多久就觉得累了,可妈妈没有放弃,带着他走一天路捡了2公斤塑料瓶。

晚上回家小男孩想坐公交车,妈妈却告知他今天赚的钱,买不起回家的车票。

男孩无奈下,只好继续跟着妈妈走路回家。

路过冰淇淋店,男孩忍不住要买冰淇淋,可看到那没几块钱的收入,他放弃了。

最后他拖着一身疲惫不堪、又饿又渴的身体回到家里,在那一刻他才明白父母是多么不易。

从始至终,这个妈妈没有批评过孩子一句话,也没有对孩子妥协,放弃一天捡破烂的工作体验。

坚守着这一份原则,看着想对孩子“太狠”,可背后却是满满的爱。

懂得让孩子“吃苦”,让他学会责任感与体谅。

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

“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以被轻松满足,也不是什么东西可以不劳而获。”

与其让长大后的他到社会上碰壁,不如从小开始,让他知道什么是苦,什么叫“被拒绝”。

作家毕淑敏说过:“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要让他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付出,什么是爱与被爱。

言传身教,在爱中立下规矩,不迷失方向,不突破底线原则。

这,才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素材来源于微博、知乎、网络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3715133687 张先生

你的「赞」+「在看」,小新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