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我正在读《人人都是撒谎者》,这是一本介绍大数据研究领域最新发展的书,讲述的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了解普通人的喜好,了解真实的世界到底怎么运行的。

书中让我记忆深刻的观点是:无论是调研的结果,还是人们的直觉,甚至是许多人相信的常识,都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世界,而大数据研究恰恰可以戳穿各式各样的谎言。

我记得其中有一句,非常震撼心灵——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每个人都可能说谎,他们可能在调研时掩藏自己真实的想法,他们的常识可能是错误的。”

身为亲子沟通教练,每天与不同的家长打交道,对以上观点,我深以为然。

回看每天跟我聊孩子教养问题的家长,我的感觉通常是无奈,有时还会有些生气,伴随情绪随之而来的念头就是——“怎么能这样习惯性评判自己的孩子很糟糕呢?”

因为,当孩子叛逆厌学后,很多家长会到处找朋友、老师、专家求助,倾诉养育孩子的含辛茹苦与现在的焦虑迷惘。

与其说是,虚心请教解决问题之道,不如说是,无意识地渲泄内心的痛苦。

当然,家长不会觉察到这点,也不会认同我这个说法。她会认为自己在认真学习,在努力成长,怎么会是渲泄自己的痛苦呢?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

因为,当我引导她一步步回溯事情经历后,问题不在于孩子产生了让父母恐慌的叛逆厌学行为,比如:玩手机、不愿上学、爱顶嘴之类的行为。

而是,她不允许孩子成为这个样子,她认为孩子应该符合父母头脑中想象的阳光自信、自律坚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标准。

这里,她就对孩子的现状与头脑中自己想象的标准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让她产生了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又驱使着惯性应对行为,比如:指责、说教、忠告、讨好……

这样的惯性应对行为,导致亲子关系产生了对抗、疏离、破裂,无法让父母在亲子关系中获得身份认同与幸福感,自然就催生了源源不断的痛苦感受。

真相分明是——家长无法面对自己的期待总是落空,却经常把叛逆厌学的责任推给孩子。

家长到底是有意还是无心?我想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无意识的负向思考模式导致的。

其实,亲子关系是一面镜子。害怕亲子关系不好的父母,只是害怕从亲子关系的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已。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家长的提问方式几乎都是——“孩子的行为是怎么样的……他让我经常感觉焦虑或难过,我该怎么办?”

这样的提问就是个通用格式,让人初看觉得孩子太不感恩父母的养育,父母永远都是对的,哪怕错了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错了也是对的!

可是,这是真正的问题吗?

这是一个情绪渲泄现象,是家长没有觉察能力的“胡言乱语”,也可说是沟通表达能力的障碍。

比如说,有一个妈妈来问我:“我孩子不去上学了,宅在家里玩手机,我痛苦得几乎崩溃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你能帮我吗?”

好,那我就会问,“你为什么觉得自己痛苦得几乎崩溃了?”,因为……(妈妈说的话);

“那对你痛苦得几乎崩溃了的这个感受,你觉得如何?”,我觉得……(妈妈说的话);

“那如果你没有任何办法改变孩子,痛苦得已经崩溃了的时候,你会怎么看待自己?”,我认为……(表示妈妈说的话)。

说到后来,问题根本不在于孩子不上学这件事,真正的问题在于,妈妈害怕自己会因为教养失败而被别人指指点点。

或者,问题不在于孩子不上学这件事,真正的问题在于,妈妈不知道如何去跟她的孩子,好好地、健康地表达出内心中的恐惧。

这是许多叛逆期孩子的父母“心口不一”、“言不由衷”的典型写照,对于协助人我来说,既然你虚心请教,总要有一点点真诚与开放吧?

可是,很少有人会做到真诚与开放,难道真的需要如此自欺欺人吗?

父母总喜欢把问题的责任归因给孩子,为了隐藏住内心深处的脆弱与自卑,同时证明自己承担父母角色是尽心尽力的。

这是一种人性中对于错误的“自我防卫”,我能理解,但是并不认同!

大家想想,这样的自欺欺人行为难道不是一种“撒谎”吗?不仅是对别人的“撒谎”,更是对自己内心的“撒谎”!

只不过,这样的“撒谎”被大多人忽略,毕竟让成人能敞开心扉,带着觉察去尽量真实描述一个事实,不容易做到。

而且,许多家长觉得这样的真诚与开放,不仅是不成熟的表现,更加会没有安全感。

最后,我记起一段话送给这样的家长,希望他们未来少一些“撒谎”,多一点真诚。

当我们不接纳自己时,我们就开始抗拒别人;当我们没有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要求别人;当我们不认可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评判别人。

总之,我们内在感觉匮乏时,我们就开始折腾、折磨别人。

【作者】壹心大哥,叛逆期亲子沟通教练,父母心灵成长顾问,1对1指导叛逆厌学的孩子父母,在家庭教育与自我成长方面,厘清父母痛苦真相,发现教养问题本质,掌握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