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体改司副司长蒋毅、青岛市副市长张军、温州市副市长殷志军、泉州市副市长吕刚参加发布会,介绍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并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况介绍

| 徐善长: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于体制改革工作,尤其是对于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及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高度重视,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调研时强调,“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党和国家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就是希望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发展”。刚才孟玮同志在开场白中提到的2019年年底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民营企业的第一份中发文件,《意见》的出台和后续落实都受到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牵头部门,近两年来,会同各地方各部门聚焦民营经济面临的短期突出问题和长期体制机制难题,大力推动《意见》落实,取得了一些成效,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借今天这个发布会向大家展示几组数据:

一是“零的突破”,油气进出口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民营企业首次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成品油非国营出口资格。铁路投资建设领域实现零的突破,首条民间资本控股的杭绍台高铁有望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民营企业核电领域建设投资实现零的突破,首家民营企业参股投资核电项目。

二是“5847件”,保护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产权及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不断优化,20多部涉产权法律法规立改废,5847件涉产权规章规范性文件被清理,4050件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妥善化解。

三是“全部清零”,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列入台账的无分歧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欠款全部清零。

四是“53%”,截至8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52.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5%。今年已为7000多万户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贷款户数增长30%。前8个月,银行机构新发放的企业类贷款中,53%发放给民营企业。

五是“10.2万台套”,全国40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将10.2万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和90余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纳入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是从中央到地方上下联动的系统工程。地方尤其是城市层面,作为直接与民营企业面对面的“最后一公里”,是提高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的关键环节。在近两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持续的跟踪发现了一些工作基础扎实、勇于探索创新的重点城市,在专家评估等工作基础上,选取青岛、成都、常州、温州、台州、泉州、佛山、江阴等8个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对其做法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了此次首批推广的72条典型做法。这72条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3个特点:

一是针对性。此次推广的72条做法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几乎涵盖了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直指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比如,最受关注的融资问题,清单中有20条做法占总量近1/3的篇幅,都是针对这个问题,涵盖了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首贷、续贷、转贷、融资担保、信用融资、民间金融等多个方面,都直接回应了民营企业融资的“切肤之痛”。

二是首创性。为突出引领性,此次推广清单中的半数做法都是全国首创,很多都是“从0到1”的大胆创新。比如,青岛市在机构改革时率先成立的民营经济发展局,温州市首发的民间融资“温州指数”,泉州市率先推动的民营企业“党建入章”,等等,充分体现了这些城市在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方面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三是可操作性。推广清单中的事项,都是可即学即用的具体做法,这些做法都不是纯“高大上”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小切口在现有政策框架下的“微改革”“微创新”,都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以上是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整体介绍,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此次推广的经验做法,这次我们请来青岛、温州、泉州三个城市作为代表,一会大家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向三位地方领导发问。

泉州市副市长吕刚答记者问

中国县域经济记者:

近几年,转型升级对于广大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但很多企业都反映面临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请问泉州市在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举措?

| 吕刚:

近年来,我们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运作,扎实推进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三项行动,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第一方面是当好引路人。一是系统谋划产业升级路径,抓产业规划引领,先后编制实施18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推动薄弱环节强链、缺失环节补链、关键环节建链,引导企业逆周期投资。“十三五”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4.8%。二是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踩准节拍促转型,组织企业家考察、迭代培训等,激发科技、产品、品牌、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意识。三是推动民营企业“党建入章”,在全国率先推行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推动3500多家民企党建写入公司章程,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技术攻关小组、红色车间班组等1.1万多个,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装上“红色引擎”。四是完善民营企业家培训培育机制,深入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领航行动”,连续11年创办泉州市“企业管理创新”名家讲坛。

第二方面是当好推车手。一是建立跨部门联动化险机制,市县联动、政企合力保市场主体,比如,2019年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建立信息通报预警、风险监测、法律援助、政策效果反馈评估等4项机制,指导1300家企业抱团申请加税排除,当年出口逆势增长21.9%,被中宣部作为典型。二是建立产业数字化改造“两头补”激励机制,改革技改资金和科创经费使用办法,通过设备融资租赁、组建产业基金、补助首台套等办法,已建成智能车间超100间、智能生产线超1000条、工业机器人超万台,企业上云上平台超3000家。三是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改革产学研合作机制,采取公办专营、公办补助、民办企办补助等模式,“一院一策”引进18家大院大所。四是推动构建“大手拉小手”产业生态圈,搭建中小企业扶持平台,鼓励本地产能对接和商业模式创新。

第三方面是当好服务员。开展“进千企、走千商、访千才”,今年来市县两级领导带头走访企业、客商、人才近万人次,摸排解决用工、用地、资金等问题超3000件,签约项目超百个,总投资近千亿。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总结了泉州发展民营经济的“晋江经验”,近二十年后的今天,请问泉州如何在新时代将“晋江经验”进一步创新发展?

| 吕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7次深入泉州、晋江调研,2002年亲自总结提炼泉州发展民营经济的“晋江经验”。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时再次强调,“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2021年泉州市定为“民营经济发展年”,正月初五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动员会,出台《关于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加快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决定》作为总指导性文件,配套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商务发展、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9份政策文件,开展走访服务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等48个专项行动,推动泉州民营经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泉州市践行“晋江经验”的三个特征:

一是顽强拼搏。泉州牢记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泉州市委市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干部和企业家始终保持“爱拼敢赢”的创业激情,越是困难越向前,有效化解信贷风险,抗住经贸摩擦冲击,加快破局开路、弯道超车。“十三五”以来,全市GDP连续跨越4个千亿大关,2020年全市GDP突破万亿元,全国城市排名从第23位上升到第18位。

二是坚守实业。泉州牢记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坚持以制造业立市,坚决把实业坚守好,把企业当成事业来做,大抓逆周期投资,一体布局传统、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202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超2万亿元,培育了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跃居全国城市前10位。

三是政企互动。泉州牢记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践行亲清政商关系,越是艰难时期越同民营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目前,企业困难形势还没有过去,我们要继续发扬政企互动好传统,弘扬敢闯敢干、聚焦实业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一起研判发展形势趋势,探讨今后发展方向,踩准节拍促转型。

本月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泉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勇当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下阶段,泉州市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牢记嘱托,常学常新“晋江经验”,认真践行“六个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加力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大企业、城市能级、新型服务型政府等“后半篇文章”,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争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来源 | 无线泉州、国家发展改革委

编辑 | 晋江市融媒体中心 陈月燕

审核 | 黄昌木 张镇业 陈美芳

新闻爆料热线:856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