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郑州有顾客在海底捞点了一份捞派脆脆毛肚,上菜后要求员工称重时发现规格约200g的毛肚实际只有138g,对此大为不解,要求解释。

事情发酵到网上后,海底捞官方微博对此表示,产品按要求摆盘后存放需在半小时内。顾客凌晨4点就餐,因员工提前摆盘后放入冷库保存,产品特性导致水分流失,属操作失误,已加强整改。“对此我们很抱歉,已于当天给顾客当面道歉,并支持顾客依法维权。因顾客提出两万现金赔偿,未能达成一致。已就此向市场局主动报告。”

不过,部分网友对海底捞的回应并不“买账”,有网友调侃称“原来称重是带水称”。也有部分网友表示,“更相信是工作失误,常吃海底捞分量还是很明显的,海底捞遇到问题基本都会积极处理,希望后续有补充。”

其实,小编想说,我们看待“缺斤少两”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更加严谨一点。对于商家来说,“缺斤少两”是一顶很大的帽子。

一直以来,海底捞能做到问鼎“中国餐饮品牌力百强”榜首,能作为唯一的中国品牌进入世界餐饮品牌榜,它的经营态度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除了“网红服务”美甲带孩子带宠物等,饮料无线续饮,小料不限量供应,打包小零食,甚至卫生间的小夹子、漱口水、湿巾都是可以免费带走的。由此可见海底捞对顾客体验的重视,所谓“缺斤少两”的可能性还是很低的。

另一方面,毛肚这个产品,本身就很容易存在缩水的特性。不管是从发制方式,还是存放方式,都是会对它的重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个事归根结底是员工没按要求现做现卖,而不是专门称不够就上菜。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拿到的东西和心理预期不一样,也确实会感到失望。海底捞也确实应该要为这样的“低级失误”买单,这样才能挽回自己的口碑与消费者的心。

所以,小编在这里呼吁,不要轻易给商家扣上“缺斤少两”的帽子,尤其对有着很好的市场口碑和信誉的品牌企业。这样一棒子打死,激化矛盾的处理方式,实在是不利于消费环境的发展,同时,商家也需要自发自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就影响了原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肯定与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