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去文艺路找朋友办事,去的时候是下午,朋友说要带我去附近一家著名的面馆,其实去之前我心里大概也猜到是哪一家店了。

我们走过去大概十来分钟的时间,绕到了一条小巷子里,远远的看见一个硕大的招牌,和上面的一行小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行小字写的是这家面馆入选了某点评必吃榜,的确这家面馆生意也特别火,在很多平台上都能够看到这家店,甚至有些作者打出“西安最好吃的面馆”的宣传口号。

当然如果味道不好吃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所以我还是相信这家店味道不错的,但是也是因为人太多需要等很长时间,而此时我跟朋友又饥肠辘辘,所以不得已只能离开选择了旁边的一家饺子馆。

相比起这家面馆,隔壁的饺子馆就显得冷清多了,老板是两口子,看起来特别实在的夫妻俩。

我们要完饺子又拼了份凉菜,老板娘笑呵呵的说是不是看了某音过来的?我们说不是。

事实上确实如此,我们就是因为面馆人太多加上肚子太饿才选择来这里,跟推不推广没有关系。

凭良心说,他家饺子味道一般,但是分量实在,凉菜也还不错,虽然是夏天但下午并不算闷热,我俩就坐在街道边的小板凳上吃了这顿简单的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饭期间和朋友闲聊,就聊到了美食推广的话题,朋友说那家面馆开的时间挺长,之前人也多但不像现在这样天天爆满,也就是这几年出现这样的状况。

当然根据时间推算,面馆火起来的时间大概就是我在某音看到它的时间。这让我想起来这条街另一个出口建设路某条小巷子里的一家烤肉店。

这家烤肉店原本是老爷子在经营,说是店其实连个门面都没有,就是在巷子尾摆了几张桌子架了个烤炉,旁边的霓虹灯证明这是一处卖烤肉的地方。

那家店也是有年头的,最早老爷子烤肉特别傲娇,管你肚子有多饿反正人家就慢慢烤,烤好之后根据这做的客人按量分配。所以很多客人都说吃不饱,因为看着老爷子烤了一把肉,这一桌分一点那一桌分一点,每个人桌上放着的也就可怜的几根。

当然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再一次知道这家店是在某音上看到的,当时这家店已经成了无数人打卡的大神级苍蝇馆子。

说实话,这家店火了之后我再没去过,只知道经营者是老爷子的儿子,至于味道咱也不敢多评论,好几次路过都想去尝尝,可是看到门口黑压压的人群心里就打了退堂鼓。

有一次我去朋友店里喝茶,刚好到了晚上,我说想吃烤肉,原本想借着这个机会去尝尝那家曾经传说中的烤肉,朋友说算了那家店味道就那样,我叫个外卖吧。

朋友叫的并非那家店的烤肉(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们做不做外卖),是另一家知名连锁店的烤肉,店距离朋友的店不远,朋友一个电话对方老板直接安排员工“送货上门”

说实话那天我们吃的很香,而且我个人觉得这家烤肉虽然被很多人吐槽,但我并不觉得有网上说的那般无法下咽,不知道是因为我口太粗还是网上的美食家们口味太刁钻。

我早就忘了要去打卡那家网红烤肉店,但我觉得烤肉也就是那个味道,细微的差别绝对是有,但不至于好吃到让人坐几百公里飞机开几百公里车每天吃上三五十回。

这次吃烤肉经历之后,我跟朋友去西安丝博会(丝绸之路博览会,不是卖丝袜的)转了一圈,期间跟几位网红一同拍摄了一些视频。

这几位网红我不认识,都是漂亮的小姐姐,一路上都在直播,遇到一些好心的店老板会免费让我们品尝他们家的美食,我们基本上也都来者不拒。

这次的参会我感觉到了一个很明显的想象,做餐饮的老板似乎都喜欢这家店面或小吃被别人拿手机拍,尤其像我们这种组团兴师动众的。

这一趟丝博会确实吃美了,凉皮、饺子、烤肉、冰粉、肉夹馍……一路上走走停停吃吃逛逛,一天的时间就这么结束了,回去之后下午饭都不想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来之后我就有一个感觉,现在人看似都在自主选择,其实很多时候你的选择是被动的,比如你在网上看到某家餐厅环境很好菜品也不错,就有想去的冲动,但你的真实体验是否又和网上一样呢?

前一段时间某红书上的摄影师火了,因为把一家街边的咖啡馆拍出了大都市的感觉,不得不佩服摄影师的技术,我是没那技术,要不然也转行去某红书发展了。

这也是我自己遇到的一个问题,每次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总喜欢在各大社交平台转一圈,只要把定位一输总能弹出数不清的你想不到的美食,但哪一个才是我真正想吃的?说实话,有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

记得两三年前某音刚火起来的时候,总能刷到各种美食推荐,那时候是真的感觉稀奇,看啥都想吃,文案也确实够吸引人,总之觉得那些主播介绍的美食都是隐藏在背街小巷的神级美味。

结果时间长了之后,发现大家的说辞都差不多,甚至推荐的店也差不多,从那时候起就不太再看这类推荐,甚至如今自己花钱去某些店吃完写一些感受,也总会被不明真相的网友说是收钱做推广。

但是又回想一下,很多年前西安美食没有推广的时代,那时候人们又是怎么吃饭的呢?我觉得那时候吃饭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为什么现在社交平台如此发达的今天,吃饭却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呢?

要说我印象中最早的推广,应该是最早的校内网,这也是我接触的第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当时我还上大学,结果一冲动把小学同学都找到了不少。

也就是那时候经常看一些关于西安本地的帖子(这算不算我现在做头条的启蒙阶段?),当时回民街里很多店突然间就成了“只有西安人才知道的美味”和“西安本地人从不告诉你的神级小馆”那时候的推广远不如现在,但同样看的让人口水直流。

再后来开始玩博客微博这些,同样关注了一大堆本地美食作者,然后天天看分享的那些馆子,当时有外地同学或朋友来西安,还真靠这些推荐带他们吃了不少好东西,咱也不知道那时候这些作者收没收钱,但一些店确实还不错,就是老板服务态度有些差,单价比普通店要贵一些,饭味道会更重一些。

那时候吃饭还没有踩雷这一说,或者说很少,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有网友评价说去哪里踩雷了。

其实这几年西安很多餐饮品牌还是蛮不错的,一些外地的知名品牌也进入西安,深受本地人的喜爱,这些都是好现象,并且品牌进入西安做推广也无可厚非,但一些过于夸张的推广就容易引起网友的反感,而一些不负责任的主播也往往用一些夸张的说辞来做文案,如果看多了那更是厌恶。

如果没有那些网络推广,西安美食如今会是什么样子?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应该也没啥太大变化,毕竟如今那些推广的店看到太多也容易让人审美疲劳,与其这样不做推广是不是更好一些。

店家辛苦经营,如果有人愿意帮她打开知名度自然是好事,而且做推广确实在短时间内会对一些店有明显的效果,不过时间久了还是得靠品质和味道来复活顾客,就拿我来说吧,这两年说实话也踩过不少雷。

话说回来,西安现在网红餐厅很多,但是不去网红餐厅又如何呢?或者说网红餐厅是否真的有着和他名气一样大的品质呢?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绝对的,也没有绝对的答案,或者说只要品质能达到平均水准我觉得都没什么可吐槽的,怕就怕那些一味追求名气而忽略味道和品质的店,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我也踩过不少雷。

当然踩雷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找到好吃的饭馆,这个过程中也确实收获了不少宝藏级的心头好,甚至一些没什么名气的街边小店也都成了我内心“必吃榜”的常客。

在这几年跟网友们一起经历了西安美食圈大家看到的种种之后,我觉得吃饭这事情还是要返璞归真,毕竟不是人人都去得起那先米其林和黑珍珠。

普通饭馆价格实惠相信一般人也不会过分追求味道,所以那些打着隐藏在某某某地的神级小馆的旗号,用着简陋装修全买着高昂价格的店实属不应该;而那些环境好的店也没必要用过于低端的食材和价格去吸引本不属于这里的顾客,咱把服务和品质做好,价格贵一点相信大部分人也能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饭就是个图开心的事情,经历了这几年西安网络美食宣传的洗脑之后,相信网友们也会越来越趋于理性,而哪些饭馆最终会成为网友口中真正的神级美味,相信靠的还是自身的品质而非那些广告

#好好生活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