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长江,滋养崇明清朗;浩瀚东海,赐赋瀛洲开放。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风光无限好”的崇明成为游客出行的绝佳去处。崇明区中高端宾馆和150家五星、四星高端民宿入住率为99.8%,全区23674间住宿房间,近4.2万张床位,总体入住率达96.6%。“一房难求”的景象,让大家见识到了后花博时代崇明民宿的爆发力。如今的崇明,正借助着蓬勃兴起的民宿事业,不断完善健全着客流的“造血功能”,发挥民宿经济的“乘数效应”,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从无到有,崇明民宿产业的一次飞跃

近几年来,崇明借助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东风,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而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财富密码”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16年至2021年,短短五年间,崇明民宿从无到有,目前全区通过“崇明农家”备案的民宿共944家,床位总数10087张。其中,获得市级星级民宿的有48家,占市星级民宿总量的68%,获得区级星级民宿的有150家(五星级26家、四星级57家、三星级67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明民宿协会会长刘庆,也是“知谷1984”的民宿主理人。作为大家口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刘庆无疑是崇明民宿推广的主力。刘庆说,“改建老宅的初衷仅仅是因为一个热爱生活的‘农二代’想回家了。没想到改建后的房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我本身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就提出了民宿在崇明的概念。” 知谷1984,对于崇明乡村民宿而言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因为它的出现让崇明的本土居民看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原来房子可以这样造,生活可以这样过。“知谷1984”是崇明拿到营业许可证照的第一家民宿,也是第一批拿到“涉外民宿”营业资格的民宿。刘庆介绍,“当时崇明民宿已经在业界小有名气,外国友人慕名而来,但我们却没有接待外宾的资格和能力,于是我们一致认为‘涉外民宿’是时候提上日程了。通过全区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与一系列涉外接待能力的培训,2019年,崇明13家民宿首次成为涉外民宿试点。”民宿作为乡村非标准住宿的新型业态,是一种展示主人文化的人文空间,其价值和意义不可低估。知谷的诞生不仅改变了刘庆生活和工作的重心,也影响了周围很多人。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在崇明搞起了民宿。

刘庆认为,崇明成为全市在册民宿最多的区,得益于早年农家乐经营打下的良好 基础,打通了宅基地用作商业空间在法律法规政策上的障碍。 此外,对于评上星级民宿的补贴政策和各村镇层面对乡村民宿方方面面的细节支持,都让崇明民宿行业从业者感受到暖心和信心。 “崇明民宿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崇明民宿的发展从零散个体式发展阶段进入到了组织行业式发展阶段。 我们的民宿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刘庆自豪地说。

如今,崇明民宿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发展质量上,都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同时也涌现出“知谷1984”、“也山”、“逅院”、“颐一”等一批高端精品民宿成为“领头羊”,引领崇明民宿乃至全市民宿的潮流。

由少及多,崇明民宿深挖美丽乡村新潜能

崇明民宿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白墙青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的农村景象随处可见。作为第十届中国花博会“门户小镇”的建设镇,辖区内的民宿发展可谓是崇明民宿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建设镇民宿协会秘书长陆嘉豪介绍,从2006年第一家农家乐——外婆家农家乐开办以来,发展至今全镇范围内共开办民宿245家、1372间客房、2383张床位、2318个餐位,约占全区民宿总量的1/4。受花博会溢出效应及相关利好政策带动影响,建设镇作为崇明拥有民宿比例最多的一个乡镇,民宿经济已然成为其旅游转型的着力点、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和全域旅游的引流点。国庆期间,建设镇民宿入住率达到97.8%,因森林公园、花博会而兴起的“顾伯伯”民宿群,也成为游客来崇旅游的首选“网红打卡点”。“顾伯伯”的成功不仅有赖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归功于村民经过探索实践后自发创立的“村落式”抱团经营模式。走进“顾伯伯农家乐”,30多栋民宿外立面整齐划一,篱笆围栏上花团锦簇、家家户户门口张贴着家风家训,外墙统一挂着“顾伯伯农家乐”标识,品牌意识深入人心。这里,192间客房、307个床位、530个餐位,每日可接待住宿客人400人左右。“这里一共有39户村民,37户加入了‘顾伯伯’,剩下的两户村民是因为年纪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没法参与经营。”陆嘉豪说。十年来,村落式抱团自治的民宿群让37户村民个个当上了老板,村民每年可增收7至15万元。顾伯伯乡村民宿通过“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统一品牌、统一分工、统一营销、统一管理、统一结算,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乡村民宿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明民宿市场快速增长,综合带动效应不断扩大。陆嘉豪说:“目前我们也在探索以顾伯伯乡村民宿为样板,讲好抱团经营发展的故事,打造更多的特色民宿群。只有大家团结一心,致富之路才能越走越宽,村民们的小日子才能越过越好。”集聚集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村民们红红火火的小日子不仅因为收入变多了,而且和睦的邻里关系、整洁的人居环境都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维护周边环境成了村民的日常习惯,村民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原来的鸡棚羊棚清理掉了,宅前屋后多了“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宅沟泯沟的水质变清了,夜晚的乡间小路更加明亮了。

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投身于乡村民宿时,乡村沉睡的资源也就转化为发展的资本,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革新村民观念。

新老交替,崇明民宿向本土化、年轻化发展

随着乡村面貌的提升,民宿作为新型业态,不仅辐射周边居民,用活了乡村闲散劳动力,而且早已成为年轻人向往并愿为之奋斗的事业。首先,民宿带来的稳定收入是崇明年轻人回乡创业的“定心丸”。闲置资源的盘活将大量空闲农舍转化成经营性资产,只要好好经营,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收入,这是生存的根本。其次,民宿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以往“粗放式”的生活习惯,让从业者觉得不丢“面子”。民宿行业的繁荣不仅提供了体面的工作,也让村民在文明程度、气质谈吐、待人接物等方面有所提高,这是生活的格调。那群原本“逃离”崇明岛的年轻人都谋划着返乡创业,为家乡注入新鲜活力。

位于竖新镇的“那些年精品民宿”是由一对80后设计师情侣将老宅改建而成。以前他俩常年在外工作,无法常伴家人左右,所以给父母更好的生活环境是他们的心愿。民宿主人Alex说:“老宅子是2017年的时候着手改建的,巧合的是,2018年崇明成功获得了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的举办权,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几年来眼看着崇明发展越来越好,自己也免不了心动。而且现在崇明人的消费观念、生活水平正在升级,我们的设计师工作在这也有了用武之地,是花博会的契机给了我重新开始的勇气。如今经营着这家民宿,父母也更加高兴我们能常伴身边。”

经营民宿,不仅让“80后”实现了“面包”与亲情,更让斗志满满的“90后”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建设镇“倾城阁” 民宿管家小美是个土生土长的“90后”崇明女生,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空姐,忙碌的“空中飞人”生活让她更加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 小美说:“以前飞国际航班,接触到很多国外优秀的民宿,学习民宿知识就成了我的兴趣爱好,如今我想沉淀下来进入民宿行业,家乡崇明是不二选择。 ”“大保护”环境下的崇明民宿有无限空间的延伸,它的未来也是更多崇明年轻人的未来!

记者:黄金奇

编辑:张悦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