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培育钻石概念股持续火热。10月20日领涨A股后,21日开盘,培育钻石板块继续上行,力量钻石、中兵红箭、黄河旋风等股接连刷新最高价格。一个风口正在形成,而一个不为外界所熟知的事实是,目前全球培育钻石市场大多都集中在中国,河南。

正文:

接连数场的高质量文艺晚会将河南频频推上热搜。时隔多年,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终于因其丰富的中原文化传承走进大众视野,焕然一新。

在大众没有注意到的角落,与中原文化一同绽放的还有河南培育钻石行业。一个不为外界所熟知的事实是,中国河南已经成长为全球培育钻石的最核心产地。

据贝恩咨询报告,目前全球珠宝级的实验室培育钻石原石产量约为600万至700万克拉,其中,中国产量达到300万克拉,占据半壁江山。中国的培育钻石中,又有八成源自河南。

“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在人造钻石的产业集群带动下,河南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人造钻石生产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自摄图网)

10月21日,培育钻石板块继续走高,力量钻石、中兵红箭、黄河旋风等股接连刷新最高价格。其中,力量钻石单股价格盘中超320元每股,市值逼近200亿元。就在前一日,河南另一家钻石培育企业,黄河旋风涨停,总市值超160亿。

据Choice数据,10月中旬才刚刚纳入统计的培育钻石概念板块,仅用了1周时间,涨幅就达13%。

企业、券商、资本给出同一个讯号——以培育钻石业务为核心的风口正在形成。风口的中心,在河南。

钻石之都柘城

“超硬材料产业实现了由‘中国微粉之乡’向‘中国钻石之都’的精彩蝶变。”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柘城用一句话总结了去年一年的工作成果。

距离郑州240公里的柘城,曾是炎帝建都、安葬之地,也是华夏朱氏、胡氏、陈氏宗亲发祥的根脉。2020年年底,柘城有了新名号——中国钻石之都。

从微粉到金刚石,以超硬材料为主的产业集群正在成为柘城的新名片,而有关中国人造钻石的一切还要追溯到38年前。

1963年冬,北京通用机械研究所高压实验室,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简称:郑州三磨所)的王光祖和同事们进行了第32次合成金刚石试验。

高纯石墨粉碳源填入,国产300吨61型两面顶超高压装置启动,合成棒里出现了不同以往产物的闪亮晶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颗人造金刚石,比世界首颗人造金刚石晚了11年。尽管如此,这项被列为“绝密”的科研项目,还是成功将中国带进了世界超硬先进材料的研发赛道。

20年时间里过去,到了1980年初,为了响应集体号召,郑州三磨所的工程师冯金章辞职返乡,在柘城县创办了邵园金刚石厂。1985年前后,邵园金刚石厂转企改制,部分员工被分配到了县拉丝模厂,部分掌握金刚石加工技术的人,开始创业单干。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彼时的众人无法知晓的是,这家近乎昙花一现的绍园金刚石厂,改变了整个河南省的命运,以及的全球金刚石供应格局。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金刚石单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河南人造金刚石的产量占到80%。至于珠宝级培育钻石领域,中国的产能约占全球培育钻石总产能的50%,其中的80%又是位于河南,以柘城为主。

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柘城定下了几条工作目标。除了重点抓好新材料产业园、铭盛高精密金刚石制品产业园、宝晶金刚石智能化工厂二期和晶科金刚石精密刀具生产项目外,柘城还将推动超硬材料产业由微粉加工向高端制品、钻石饰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应用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在产业集群规模方面,柘城给出一个数字——500亿。

搭建产业集群,首先要打造区域企业龙头。站在2021年的开年之际,柘城提出,将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年内力量新材料、惠丰钻石挂牌上市。

疯狂的石头

率先完成上市任务的是力量钻石。

公司实控人邵增明的父亲邵大勇,就是邵园金刚石厂转企改制时下海创业人员的其中之一。

9月24日,力量钻石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培育钻石”概念引发资本追捧,涨幅一度升至1296.70%,触发临停。至当日收盘,力量钻石股价飙升至250元,大涨11倍之多。据媒体测算,若股民“打新”中上一签,首日收益可达10万元以上。

实际上,凭借培育钻石概念爆红的力量钻石,培育钻石业务占比并不高。

招股书显示,2020年,力量钻石的金刚石单晶、微粉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41.85%、42.43%,培育钻石业务占比较少,共15.3%。

纵向来看,招股书显示,2018至2020年三年间,力量钻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4亿元、2.21亿元和2.45亿元,其中,培育钻石的营收占比从6.58%增加至15.72%,增速最快。

根据力量钻石招股书,目前公司已经批量化生产2-10克拉大颗粒高品级培育钻石,处于实验室技术研究阶段的大颗粒培育钻石(原石)可达到25克拉。

产量方面,力量钻石2018年度培育钻石产量仅为6.15万克拉。到了2019年,培育钻石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力量钻石开始在战略上向培育钻石倾斜,截至当年年底,力量钻石的培育钻石产量大幅增加至12.81万克拉,翻了一倍多,销售额增至2209万元,同比增长169%。

飞速发展过后,力量钻石面临产能受限的桎梏。2020年公司的培育钻石产量达到13.64万克拉,此时公司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6.67%。根据招股书,2021年一季度末,力量钻石开始扩产,六面定压机增长至411台,增量中大部分为培育钻石方向。

培育钻石业务占比日益提升背后,力量钻石的主营业务利润水平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财报显示,同样是2018年到2020年,力量钻石的培育钻石业务毛利率从48.49%增加至66.88%,而金刚石单晶的毛利率却从45.69%降至39.72%;金刚石微粉的毛利率从54.54%下降至40.59%。

力量钻石在招股书中写到,培育钻石的市场需求处于快速崛起阶段,销售稳步上升。同时,3克拉、4克拉、5克拉及以上大颗粒培育钻石的产量、销量占比明显上升。

2018年至2020年,力量钻石的培育钻石业务收入中,1克拉以上培育钻石收入占比从8.26%增加到了89.21%;3克拉以上培育钻石销售占比从0.00%增加至28.34%。

力量钻石是培育钻石市场的新兵,早在2002年,早早登陆上交所的黄河旋风就打造出了一位河南首富。当年,黄河旋风实控人,乔金岭以1.2亿美元身家排名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第58位,成为“河南首富”。

回顾河南的人造钻石发展历程,与国际上人造钻石的地位变化同起伏。

真“假”钻石之争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作为消费社会最为典型的产物,钻石一度因为自身的稀缺性被视为宝石之王。然而,培育钻石的出现给了钻石市场当头一棒。

2012年5月,国际宝石学院安特卫普实验室首次在605颗大小为0.30-0.70克拉不等的钻石中,检测出其中混有461颗培育钻石。

与天然钻石相比,培育钻石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与其完全一致,而成本却差出一大截。有专家如此形容二者的区别,“区别就好比‘河流里的冰’和‘冰箱里的冰’”。

培育钻石产量逐渐增加,以往由天然钻石垄断的钻石珠宝领域混入了入侵者。2014年开始,国际市场上陆续有买家从中国购买买大批量培育钻石毛坯,并加工混入钻石流通市场。

这一产业延续至今,公开数据显示,钻石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产业链格局类似,区别主要在上游环节,参与者由毛坯钻石采矿商转为钻石培育厂商,天然钻石上游的开采集中在国外,培育钻石上游高温高压技术主要集中在中国,CVD技术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印度、新加坡、欧洲和中东等地。

整个链条中,中游的宝石加工环节毛利率最低,主要集中在印度。大量从印度生产的培育钻石流入市场,旋即引发了整个行业震荡。

这些肉眼无法分辨,甚至能骗过专业鉴定仪器的培育钻石在天然钻石巨头们的金饭碗上敲开了一个小豁。

从2017年开始,世界钻石巨头戴比尔斯裸钻业务的销售额持续下滑,为了减少人造钻石影响,其甚至推出鉴别仪器和多条鉴别标准。然而,诸多努力的结果是培育钻石屡禁不止,反而逐渐成了气候。

2016年,11家培育钻石制造商携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培育钻石生产商和销售商组织——国际培育钻石协会(IGDA)。

也是在这一年,河南的金刚石企业们开始关注培育钻石。2016年,豫金刚石(ST金刚)募集资金45.67亿元,用于投建年产700万克拉的“宝石级钻石”项目;黄河旋风募资3.3亿元,用于建设国内首条无色大单晶钻石和片状大单晶金刚石生产线;后期之秀力量钻石也开始搭建培育钻石产线。

2019和2020年的《全球钻石行业报告》显示,两年间,全球毛坯培育钻石的产量分别达600万和700万克拉,渗透率约6.31%。但贝恩咨询表示,随着培育钻石产量的快速提升,渗透率有望得到提升。

从需求端来看,面对价格仅有天然钻石35%的培育钻石,全球培育钻石的接受度正逐步提升。统计显示,不考虑疫情影响的2020年,仅2018年到2019年期间,培育钻石的接受度就提升了10个百分点,达36%。

需求和产量双双提升,为国产培育钻石带来机会。

招商证券表示,中国目前是培育钻石的主要产地,2020年全球产量占比49.7%;预计到2025年,比例将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