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暨,次坞打面店遍地开花。尤其是近几年,诸暨市政府着力扶持壮大该产业后,不少打面店凭借悠久历史或独特口味不断“出圈”。位于诸暨城区的黄大鲜面馆可谓是“网红店”,连续两年被诸暨吃货帮推荐,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总能发现关于它的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家面店,红到“出圈”

黄大鲜面馆有多红?不久前的国庆长假期间,记者去体验了一番。

去的那天上午11点,店里烧面阿姨和收银的工作人员已经准备就位。记者看到,五颜六色的食材被分装在一个一个的小碗里,等待生火下锅。

食客们陆续来了,单张桌子很快被占满,有3名食客来跟记者拼桌,其中坐对面的是一对母女。“我家女儿吵着要吃黄大鲜面,我从城东开车过来的。虽然我家楼下也有打面店,但我和女儿还是更喜欢这家,汤汁比较浓郁、口感鲜。”金女士说,她一周来两三次,排队是常有的事。

面店分为两层,很快,楼上的座位也坐满了。收银台点单的竹签牌被收银员摆了满满一桌,记者看到食客点的最多的还是三鲜面。每烧好一碗面,店主黄水华都要把锅洗干净,再烧下一碗,以免不同口味的面串味儿。

记者发现,传面阿姨将烧好的面装盘时,并不是将各种配菜直接一股脑儿倒进碗里,而是把配菜用勺子撇到一边,最后覆盖在面上,她说这样更美观,更能激起顾客食欲。

黄水华说,她现在平均每天要卖250碗面(记者估算了一下,一年可以卖到9万碗面以上,按平均一碗面20元估算,一年营收近200万元),食客们吃了她家的面后,会发到抖音、小红书上,吸引了更多的食客前来打卡尝鲜。曾经有一名顾客开了300多公里的车,就为了吃她烧的面。

拜师学艺,做出名堂

黄水华是诸暨璜山人,今年59岁,看起来瘦瘦小小的。她家原本开了一家机械厂,2015年,机械厂经济效益日下,朋友认为她在厨艺方面有特长,建议她开面店。于是,她去次坞镇拜师学艺,交了2000元学费,讨教打面的基本功,以及经营面店要注意的事项。

大约一周的时间,她掌握了基本要领,回去立刻花了20多万元,将自家的房子重新装修做成店面。5个月后,没有花篮,也没有鞭炮声,黄大鲜面馆悄悄开张了,没做任何活动推广。“次坞打面名声在外,底子好。店刚开起来,一天能卖四五十碗面,一天收入800元到1000元。”黄水华坚持在打面的口味、品质上下功夫,靠朋友、老顾客口口相传,逐渐做出了口碑。

2018年,由人气帮组织的诸暨十大人气面馆评选,黄大鲜位列其中。2019年,政府出资1000万元打造次坞打面品牌,新建或改造一批示范店,黄水华积极响应,按照相关标准重新装修了店面,还获得了4万元的补助。

之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来诸暨采访,在有关部门的推介下,镜头聚焦在她家,黄大鲜面店彻底火了。后来有关部门组织相关活动,第一个就会想到黄水华。比如她参加2019年的山下湖美食节,现场展销次坞打面,5天时间,收入好几万元。

随着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黄水华一个人忙不过来,她还请了3名帮工,利用空余时间,教他们做打面,现在帮工们早已驾轻就熟。这家面店的营收也比之前高了好几倍。

凌晨起床,选好食材

黄大鲜面馆为什么能“出圈”?黄水华也说不出特别的原因。而在食客们的眼中,绕不开一个“鲜”字。记者发现,每一碗面里,都堆满了丰富的配料——蛋卷、雪菜、蘑菇、洋葱丝、西红柿,汤汁经过高温的催化,将各种食物的味道融合,激荡出“鲜”。

黄水华说,要想一碗面整体鲜,食材本身新鲜是基础。每天凌晨3点多,黄水华便起床去农贸市场,以便采购到最新鲜的食材。春天的时候,她囤了很多春笋,放在冰箱里保鲜。蛋卷、泡菜、花生米、辣椒酱也都是纯手工制作。咸菜也都是她自己做的,盐放多少都要称过。“面条是碱性的,咸菜是酸性的,酸碱比例得当,就得到了鲜味。”黄水华说,这些都是她多年的经验摸索出来的。

凭借着这口鲜,黄大鲜面不仅大人爱吃,小孩也爱吃。附近的很多小朋友是吃着她的面长大的。有些从小学吃到了初中,有些从初中吃到了高中,原本要跟家长分享一碗面,后来就独自吃一碗面了。“看着一茬又一茬吃着我做的面长大的小朋友,别提有多开心了。”黄水华说。

来源于“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