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美国军方称他值五个师,却被媒体批为远不止如此;周恩来接到他的亲笔信后,激动万分以致失态;妻子怒闯国防部寻人,领导却得好生安抚。

这个让多方大佬都如此看重的人物,正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元老功臣钱学森。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有所疑惑,为何一个中国人会被美国如此重视,以至于得不到也要毁掉?为何平日稳重自持的周总理见了他的信会激动到失态?

这些疑问追本溯源,还要从钱学森还在美国时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阻且长:钱学森艰辛回国路

钱学森在未归国前就已经是享誉世界的学术界重量级人物。

他三十余岁便随导师——日后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航天工程家的冯·卡门,参与美国曼哈顿工程,进行导弹研究工作。

并与其一同发表卡门-钱学森公式,为克服音障等高难度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享有自由出入五角大楼的特权,之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就任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

这个职位可不简单,乃是为了纪念美国“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专门设置。

每个时任中心主任的人都将获得“戈达德教授”的特称,这在当时的美国乃是极高的荣耀,美国媒体也正是在钱学森担任该职务后,才真正关注起钱学森来。

钱学森在美国学术界享有偌大名头,又是冯·卡门最看中的得意门生,若他继续留在美国发展,前途势必不可限量。

但他却并未因这些在异国得来的荣耀而忘记自己的祖国。

在听闻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的好消息后,激动不已的钱学森便将自己的归国计划告诉了妻子蒋英,此时蒋英刚怀孕不久,钱学森对她说: “等孩子生下,我们便回到祖国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美国反华势力麦卡锡主义盛行,身居敏感岗位又是华人的钱学森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美方怀疑其是共产党分子,被军事部门剥夺了参与机密研究的资格,而钱学森要归国的消息又传到了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贝尔耳中,金贝尔立即下达指令给移民局: “不管用什么手段,都不能让钱学森离开美国。”

虽说科学无国界之分,但是科学家,却是有国界的,尤其是钱学森这种顶级科学家。

金贝尔对钱学森的价值心知肚明,他曾道: “我宁可将其枪毙也不愿让他回到中国。”

于是1950年,本已经整装待发,准备踏上归国旅途的钱学森一家,却在机场遭到了美国方面的拦截,他亲手所著,重达八百余斤的研究资料,在托运时被美方扣下。

对此,美方给出的理由是: 这些资料是美国国防技术的绝密文件,钱学森不能带走它们。

在美方施压下,钱学森一家被迫返回原本住处,静待回国时机。

而这可是被丹尼尔·金贝尔称为起码价值五个师的顶级人才,因此美方并不打算放钱学森回中国。

他们先是以利益相诱,许其无与伦比的高薪与职位,可归国心切的钱学森始终不为所动。

软的不行,那就只能来硬的了。于是不久后,美方便以背叛美国的罪名对钱学森提出指控,并将其关押囚禁到了特米那岛监狱。

钱学森被监禁了足足15天。

白天,狱卒们用强光照射钱学森眼睛,到了夜间,隔一个小时他们就强制唤醒钱学森,让其不得休息,期间钱学森饱受折磨,身心憔悴,体重下降了快30斤。

美国特工与狱卒用尽一切手段折磨钱学森的精神力,试图摧其意志,不断让钱学森感到疲惫与痛苦,想要从钱学森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而在钱学森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并遭受迫害时,他的妻子蒋英也在一边照顾年幼的两个孩子,一边在社会上为钱学森奔走游说,试图以舆论压力迫使美国政府释放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蒋英的多方奔走下,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与学院师生们齐齐发力,美国方面迫于压力,最终提出了以1.5万美元的保释金作为释放钱学森的条件。

这笔保释金在当时数目不小,然而团结的爱国华人很快凑齐了这笔钱,钱学森最终得以释放,被保释出来后的钱学森却并未获得应有的自由,美方依旧对他进行着严密的控制与监视。

钱学森一家不但不获许离开洛杉矶,且时常会遭到美方的突击检查,蒋英为了躲开监视,将自己心爱的浴室改做秘密书房,以便钱学森进行研究。

在监禁期间,美国方面还时不时召开质询会,试图迫使钱学森放弃回国的念头,然而每次钱学森都强调自己的中国立场,丝毫不让美国如愿。

美方询问钱学森到底忠于哪国政府,钱学森道:“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

美方继续追问: “你现在要求回中国大陆,那么你会用你的知识去帮助共产党政权吗?”

钱学森肃然道: “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

据蒋英后来回忆,在那段备受折磨的日子里,钱学森一家从未有过放弃回国的念头,他们家中总备着3个小行李箱,如果时机来临就能迅速带上行李启程回国。

苍天不负有心人,钱学森一家苦苦盼望的归国机遇终于到来。

有一次,钱学森在一本杂志刊登的中国领导人阅兵照片中,发现了自己父亲的老朋友——担任常委副委员长的陈叔通。

于是一个回国的计划便在钱学森脑中浮现了出来:躲过监视,将表达回国意愿的亲笔信交与陈叔通,从而让中央接自己一家回国。

在一番辗转之下,钱学森的信件成功传到了中央。

接到钱学森亲笔信的周恩来喜出望外,早前周恩来就有过让钱学森回国主持国防事业的想法,可惜因美国的阻拦,始终未有机会与钱学森建立联系,如今知晓钱学森心意后,周恩来立刻下令与美国进行谈判。

时值朝鲜战争胜利,中国代表团顺势在日内瓦会议向美方提出了释放钱学森的要求,美方此时依旧试图反抗,直到我方拿出钱学森亲笔信宣读,迫于舆论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释放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终于实现了,阔别中国多年的他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终于踏上了自由的邮轮,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回国前,特地去向给予自己许多帮助的导师告别,冯·卡门看着自己最得意的爱徒,仍试图劝说:“中国这么落后,你回去难道种苹果吗?留下来吧,你将大有作为。”

钱学森淡然道: “如果祖国需要,我种苹果也不是不可能的。”

行则将至:戈壁滩上的秘密研究

回国后的蒋英被分配到国家歌舞剧院,从事歌唱事业,就在她打算好好发展自己的歌唱事业时,蒋英却突然发现,丈夫钱学森,好像比自己更加忙碌。

丈夫不仅经常出差,而且往往一走,就是好几个月,也不告诉自己去哪里。

很多年后,在访谈中,已经白发苍苍的蒋英如是道: “钱学森从来没有对我谈过一句他的工作,我从来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事情。”

蒋英虽然知道丈夫的职位身份,也明白他从事的工作也十分机密特殊,但曾饱经美方迫害的她也变得格外敏感,钱学森久不闻音讯,她生怕丈夫又遇到什么事情

1959年,钱学森又失踪了,整整好几个月都杳无音信。

蒋英再也忍受不了不知丈夫去向的痛苦,她直接闯到了国防部去,找到了一位负责国防工业的领导人,质问他钱学森到底去哪儿了?

平日端庄优雅的歌唱家,此时却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姑娘: “三个月了,连一封信都没有,他不要我和孩子,也不要这个家了吗?”

说完,蒋英再也忍不住心中的难过,捂脸痛哭起来。

面对眼前悲伤的蒋英,领导也很无措,但因工作保密需要,只好再三向她保证,会确保钱学森的安全

当年,钱学森的“失踪”也引发种种猜测,西方一家通讯社断言: 钱学森的消失,意味着中国将有大事件发生。

那么,时常消失的钱学森到底是去做什么了呢?

原来,当钱学森回国后,未待休息便连忙赶往北京面见中央军委负责人陈赓,面对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中央方面自然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陈赓诚恳地问钱学森: “中国能不能造成自己的导弹?”

钱学森斩钉截铁道: “当然能!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不成?”

陈赓听后十分高兴,说: “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这一次谈话后,钱学森立即投入到一项又一项国家重要机密工作当中去,在这期间,不要说外界人员和亲戚朋友,就连对最亲密的家人也要绝对保密。

蒋英也终于明白丈夫的身负重任,他有着诸多苦心与不易,于是她此后一直照顾家庭,专注自己的歌唱事业,在背后予以丈夫默默的支持,也为他和祖国感到自豪。

在如此情况之下,钱学森新中国导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60年,苏联方面撤走了所有导弹研究方面的专家、设备与资料,而此时我国正在研发的东风一号导弹。

值此危难时刻,钱学森站了出来,在戈壁滩上组织人员,调派人手,将苏联留下的烂摊子重新整理,两个多月后,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个导弹项目——代号1059的东风一号导弹。

而在此前20多天,苏联才刚刚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导弹事故,导致了一百多位科研人员的遇难。

东风一号发射过程中虽也因经验不足也出现了诸多风险,让当时的人提心吊胆,可钱学森依旧成功完成了任务。新中国导弹事业发展的前行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1962年3月21号,我国首枚自主研发的东方二号导弹在酒泉发射失败,在发射过程中,导弹弹体从高架掉落,直接引发巨大爆炸。

一时间,作为总负责人的钱学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脱离群众”、“纸上谈兵”等诸多严苛批评铺天盖地,接踵而至。

而在此局面下,钱学森却只是默默埋头,埋头在荒凉的大戈壁里总结失败经验,重新验证数据。

在钱学森不断地总结教训汲取经验,定下严格检测规则后,后来的中国导弹再也没有出现类似事故。

当时的规则也一直沿用至今,为后续导弹与航空事业保驾护航。在我国导弹事业基本完成后,钱学森又为核弹发射与航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4年,我国第一枚核弹成功爆炸,但因其爆炸乃是在高塔上固定完成是,所以被外国嘲笑为“有弹无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钱学森与其他两弹一星元勋通力合作,仅花费两年时间便研制出了“有弹有枪”的核弹,解决了核弹发射过程中搭载发射载具的问题。

当两弹事业打下牢靠基础后,钱学森未忘当初的承诺,试图攻克人造卫星技术,为我国国防事业在太空航天领域上走上一小步。

早在1957年,钱学森便带头提出了计划,但受限与当时两弹计划还未完成,于是只能暂时搁浅下来。

1965年,一星正在研发时,便遇到一些意外,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步好像便要就此踏入深渊。

但在此艰难情况下,因曾经留美而被打击的钱学森依旧顶住压力,运用智慧与干扰国防事业者斗智斗勇,在艰难条件下继续研究。

1970年4月24日,东方又亮起了一抹鲜红,我国首个人造卫星东方红顺利升空,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迈出了第一步。

也正是这一步,为后面的一步步奠定了基调,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嫦娥系列,直至如今神州十三号的成功发射,后面的每一步都少不了当初的这第一步!

结语

钱学森在感动中国中获得这样评价:大千世界、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这话很好,但还不够,或者说这世界上没有任何话语,可以道尽钱学森前辈的一生!

异国成就大师,却念念不忘祖国,面对美国的功名利禄,却毅然选择回归百废待兴的祖国进行建设;面临一片空白的国防事业,却白手起家为新中国打造了一个壮丽蓝图;面对困难时刻的千夫所指,依旧埋头苦干,牺牲小家成就大家,在戈壁滩上种出了朵朵金花!怎能不敬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