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70年,明皇宫一个偏僻的宫房里,一个姓纪的宫女生下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就是明宪宗唯一的儿子朱佑樘(cheng)。眼看母凭子贵,从此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只是当时主掌后宫的万贵妃权势滔天,又怎能容忍这个孩子活下去,于是她派了一个名叫张敏的小太监来除掉这对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名叫张敏的小太监,看着哭泣的婴儿,心生怜悯,做了一个改变这个婴儿、改变自己以及许多人命运的一个决定。他偷偷地留下这个孩子,让纪宫女时常探望。这件事,在当时底层的太监宫女中都知道。但是没有一个人去告密求赏,而是心照不宣地照顾着这个极有可能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的孩子。

孩子长到了5岁,张敏明白这个孩子不能这样生活下去,应该尽快让他和明宪宗相认。终于等来了机会,那一天,张敏帮明宪宗梳头,明宪宗望着镜中的白发感慨:老将至而无子(朕这么老了,却还没有儿子)!

那一刻,张敏做了一个选择,这是一个舍身成仁的选择。他说出了真相,明宪宗很快与儿子相认,给他取名朱佑樘,并封为皇太子。而纪宫女则被册封为妃子。

眼看着这个孩子终于不用再像老鼠一样见不得光,终于迎来了美好的前途。太监张敏心中十分清楚,自己的命运会是如何,万贵妃怎么会放过自己呢?于是他选择在自己的卧室吞金自杀。纪妃子也于一个月后暴毙。

这个小小的太监张敏,在当年心念一转,救下那个婴儿时,其实就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只是在那一刻,他仍然选择了做一个“好人”。

好人难做,可为什么有人仍然选择做一个好人?

同样的叩问,出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如果好人不易当,我们为何还是要做个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常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说明,当一个好人代价是很大的。而坏人往往做得很爽。你看,他们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做坏人这么爽,有各种利益好处,做好人很难,常常被误解,你会选择做好人还是坏人?

柏拉图从这一拷问人性的难题出发,写下了这本经典的《理想国》,从政体、教育、人伦、文艺、哲学等一系列重大议题出发,探讨这个问题:如果好人不易当,我们为何还要做个好人?

在张敏的故事后续里,朱佑樘成年掌权了,他终于可以为自己的恩人和母亲报仇,他本可以让万贵妃血债血偿,然而他没有。他快刀斩乱麻地除掉万贵妃的势力,却没伤他们的性命,让他们都回家种田。他铲除奸佞,重用贤良,开启“弘治中兴”,百姓安居乐业。这盛世大概就是如张敏这样善良之人的愿望。

当一个好人,不是因为回报,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正确的,它是一颗种子,会生发出更多的善意。这是太监张敏那一个当下选择做一个好人的理由。

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探讨,又会给我们怎样的答案呢?

这本书总共分为十卷。第一卷探讨了好人的定义是什么,一个好人的正义又怎么定义,比如有钱和正义相冲突吗?对朋友好,对敌人凶狠就是一种正义吗?接着第二卷从单个好人扩展到一个国家的好人们,讨论一个国家的正义该怎样定义。在利益和正义之间如何做选择?再接下来的几卷,就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一个理想国度的样子,在理想国中好人是怎样的,正义是怎样的。

这本书的价值之大令世界先贤们惊叹,比如思想家爱默生就曾说过:烧掉所有图书馆吧,因所有的价值都在这本书中。我国美学家朱光潜说,《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西方哲学著作。

这本书有多受欢迎?它是2019年中国图书馆管配第一名的图书,高居清华大学图书馆借阅榜榜首。

其中的经典智慧,值得我们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