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孩子有情绪哭的时候怎么办?是不许哭还是哄和劝?李玫瑾的三个观点,教孩子缓解情绪,特别值得参考

早上让二宝去刷牙,二宝哭着说“我早上不想刷牙”,我没有说话,等他自己思考。奶奶说“你不想刷就不刷。”我心想,这不是纵容孩子吗?但是我仍然没有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过了1分钟,二宝平静地说“我想去刷牙”。然后站到洗手池前,认真刷牙,最后洗洗嘴巴,擦干,一个流程顺利结束。

总结了一下,发现二宝的情绪调节能力越来越强了:

上次生病后,二宝不想去上学,害怕得大哭起来,那天刚吃了黑米饭,全吐了,我只是给他擦掉嘴上的饭,陪着他。一会儿,他忽然说,我要去上学。我还以为他坚决排斥呢,没想到自己想通了。

以前到了饭点,他不想吃饭,哭闹一场也不会吃,现在虽然也会叽歪一下,但是还会坐下来平静地吃饭。

妈妈晚上要去接哥哥,他还没有睡着,他想不通为什么妈妈不陪他睡觉要去接哥哥,他因妒忌而哭泣,但是哭过后,他会自己睡着,不需要任何人哄。

之前可不是这样,每次都要哭到吐出来,累到睡着,也坚决不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二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对比分析了一下,对待情绪问题上采用方法,决定了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否强大。

之前的方式是不许哭、哄和劝,简单粗暴。现在的方式是接纳、释放、沟通、缓解,柔和有效。

孩子有情绪哭的时候,不许哭、哄和劝,效果不好

当二宝有情绪哭的时候,我们说“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二宝哭得更凶。如果换成哄和劝,诱惑他“给你吃个好吃的”,“你不哭了怎么都行”,他更是情绪激动,声泪俱下,愈演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为什么如此不听劝呢?这要从孩子的大脑说起。

孩子的大脑分为情绪脑和理智脑,情绪脑进化较早、反应速度更快,理智脑进化晚、反应速度更慢。情绪脑的反应速度是理智脑的50倍。孩子遇到问题时,情绪脑先于理智脑进行反应,所以产生各种情绪。

加州大学精神病学临床教授丹·西格尔把大脑比喻成我们的拳头。

握拳时藏在里面的大拇指代表情绪脑,蜷曲的另外4个手指代表理智脑,当心情平静时,拳头握紧,理智脑正常工作。情绪激动时,拳头张开,理智脑无法发挥作用,只能任由情绪激荡。

这时,不管我们说什么,给大脑的刺激都是一些噪音,反而对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孩子的情绪脑速度更快,所以,孩子哭声更剧烈。

情绪就像人体垃圾,需要释放而不是压抑,只有按照自己的节奏哭出来,才能进行自我疗愈。不许哭、哄和劝,都是在阻止孩子情绪释放,对孩子是害而不是爱。孩子以后遇到情绪问题,只能压抑自己或者不敢示人,让我们无法觉察,这是更恐怖的事情。

在孩子有情绪时,先接纳孩子的情绪

尹建莉老师说过:“接纳”是让孩子坏情绪向外宣泄的出口。

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完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滞后、也没有处理情绪的有效方法,只能用哭闹这些原始、本能的方式表达情绪。

即使大人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一些未知的、不可预料的事情,也会失去理智,何况是大脑发育不完善的孩子呢?所以,要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

用李玫瑾教授三个观点,帮助孩子疏导情绪,效果更好

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李玫瑾教授针对孩子的情绪处理提出了很多观点,比较认可这3个观点,使用下来效果很好。

「让孩子学会冷静」

李玫瑾教授说:让孩子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应该第一时间跟他说:你需要冷静!

我会告诉孩子冷静,然后陪在孩子身边,如果可能的话,给孩子一个拥抱,让他哭一会儿,不会劝他说“别哭了”,哭正是情绪的出口,发泄出来就会好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会用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

李玫瑾教授说:父母要鼓励孩子,用交流沟通解决问题。

告诉孩子,如果爸爸、妈妈、全家人都哭好不好?甚至可以做出哭的动作,让他感受一下。孩子也有判断力,看到大人哭的样子,也会觉得并非好事情。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认真倾听孩子说,中间不插话。如果有没听明白的地方,最后提问孩子,帮助孩子说清楚。孩子的表达得到重视,慢慢锻炼,能力越来越强,就会学会用沟通表达情绪的方式。

「用互动的方式传授一些缓解情绪的方法」

李玫瑾教授说:家长虽然应当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这种表达方式不能太过极端,而是应当可以收放自如地进行表达。

我们能接纳孩子的情绪,能和孩子沟通情绪,但是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学,遇到形形色色的事和人,情绪问题会更加突出,可不一定有人像父母这样有耐心,孩子如果没有能力缓解自己的情绪、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可能走极端或者被压抑,都是特别不好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提前教孩子认识一些情绪,学会面对各种情绪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缓解。

我是给二宝看了好几套绘本,有歪歪兔的逆商系列20本、有情绪管理小画书40本,还有拜拜了坏情绪6本,孩子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想起书上的情节,学着深呼吸、转移注意力、从1数到10等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情绪。

结语

我们希望孩子每天都开开心心,但孩子每天都会有小情绪,动不动哭哭啼啼。当孩子出现坏情绪时,不许哭、哄和劝是无效的,只能让孩子情绪更激动,所以不能采用。我们应该用更合理的方法,让孩子缓解情绪,实践中发现李玫瑾的观点很有价值,可以参考使用。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