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高考,对于如何选科,很多同学和家长有很多疑问。为此我们特别推出新高考系列科普介绍,系统性为大家介绍新高考常见问题,同学和家长持续关注吧!

今年又有七省新高考改革方案落地,2021级高一新生迎来了新高考。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合格性考试常见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选择性考试吧!

选择性考试是什么?

选择性考试是在落实共同学习基础的前提下,由高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学业修习情况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自主确定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

选择考包括哪些科目?

选择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考试范围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范围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3+1+2”模式中,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学生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共计3门科目组成。

选择考科目选择组合有哪些?

“3+1+2”模式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

全国统考科目必选,语文、数学、英语3门;选考首选科目,历史和物理两门2选1;然后再从政治、历史、化学、生物四门中4选2,因此产生了12中学科组合。

具体选科组合包括以下12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生如何确定选择考科目?

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第一,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第二,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第三,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选择考科目什么时候确定?

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高一年级下学期选择,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

一是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有时成绩还会暂时下滑,这属于正常现象。

二是选科后,各学科就开始学习所选科目选择性必修内容,如果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学科,已经进行的课程很难补课。

因此,建议学生选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选择考科目的成绩如何呈现和运用?

选择考科目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以原始分呈现,并计入考生总成绩;再选科目成绩按照规则转换成等级分呈现,并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选择考中,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成绩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形式呈现!

新高考改革,对于同学和家长都很重要,以后我们会持续更新新高考科普,请大家持续关注!

后续我们会持续推送新高考解读

欢迎推荐学生和家长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