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侯波为拍毛主席照片,险些摔下城楼,关键时刻两个人抓住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往右:徐肖冰、侯波、毛主席

前言

侯波作为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2年。这位从山西出来的女性在中国当代的摄影家里,有着特殊的地位。

据统计,在毛主席生前公开发表的七百多幅照片中,其中的四百多幅都是由侯波一人拍摄,而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也曾发生过不少令人感动的事。

吃陕北小米长大的红色摄影师

1924年,侯波出生在山西南部的夏县,13岁时就参加了抗日组织,后来,她便和自己的几位同学来到了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他们完成了学业,毕业之后先后在中央医院和延安妇女合作社工作。

毕业之后的她也曾当过护士做过扫盲工作。然而,后来就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2年。

而最初和摄影结缘,也是因为其丈夫是延安电影团摄影师徐肖冰,在丈夫的影响下,侯波也逐渐学会了摄影技术,能够进行专业的拍摄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抽调大批干部,从事土改和剿匪工作。就这样,经过一路的奔波,侯波和丈夫带着孩子来到了黑龙江省的东北电影制片厂。

东北电影制片厂

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是在中共地下党刚从日本人手里接管的,而在这个制片厂人员比较复杂,除了中国的职员还有一些日本的技术人员。

徐肖冰夫妇来到这里之后,丈夫徐肖冰就被分配去拍摄电影新闻简报《民主东北》,而侯波却被留在了厂里,担任摄影科科长。

其实,那个时候的侯波并不会摄影,但侯波认为组织上这样分配她是有另外的考虑。她认为可能是组织上考虑到自己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老革命”,政治上比较可靠,所以可以帮助那些日本人改变思想上的问题

再就是,可能考虑到丈夫是摄影师,所以如果她在厂里遇到什么问题也方便向专业的人士请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电影制片厂

而刚刚进入厂里工作的时候,侯波本来也在想着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问一问丈夫,但丈夫却经常外出工作,没有时间来管她。

当时摄影科里的主要任务就是冲洗照片,只要前方的记者将照片拍下来就要立即洗出来,但这个工作侯波也不会,只能向日本人请教。

刚开始的时候,日本人还是不会全部教给她,工作的时候也不让她看,后来,时间长了才开始愿意教她一些基本的操作。不过,日本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极其认真,因此也练就了她扎实的暗房冲洗技术。

那个时候的侯波为了多钻研自己的技术,经常观察实践,很快,她不仅学会了冲洗技术还跟着他们学会了摄影工作。

东北全部解放之后,徐肖冰夫妇再一次接受了新的任命。他们来到了北平,侯波被分配到了北平电影制片厂,担任照相科科长。

侯波和徐肖冰

平时的工作,除了在厂中,还会出外摄影,由于中共中央刚刚搬来北平,所以经常会在香山召开各种会议,因此,组织上就命徐肖冰和侯波负责拍照,保留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1949年6月,毛主席正在香山会见外宾,侯波和徐肖冰也在场拍照,会谈结束之后,毛主席主动邀请他们留了下来。

徐肖冰毛主席是认识的,在延安时期,徐肖冰就经常为毛主席等领袖拍照。而侯波虽然见过毛主席,但很多时候都是远距离拍照,所以这一次也是第一次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

而当毛主席知道侯波也是老延安人,称她是“吃陕北的小米长大的”。随后,徐肖冰告诉毛主席侯波是自己的妻子后,毛主席主动提出和夫妇两人合影。

就在这次合影不久后,侯波就调到了毛主席的身边工作。考虑到毛主席搬进中南海之后,政治活动增多,所以为了记录主席的一点一点为后人留下主席的影像资料,组织上决定将侯波调往中南海。

青年侯波

在提到为什么会选择侯波的时候,她本人说道,可能是因为我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14岁入党,政治上比较可靠。所以组长才会信任她。

侯波和丈夫一路走来,从东北的电影制片厂到北平电影制片厂,最后来到中南海,虽然去到了三家单位,但侯波的职务依旧是摄影科科长,所以当时的老同事,每次见到退休后的侯波也都会叫她“侯科长”。

来到中南海之后,摄影科只有侯波一个人,没有经费更没有什么好的设备,所以每当侯波跟随毛主席拍完照之后,晚上就会去北影的暗房洗印。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侯波担任了大典的摄影工作,而在拍摄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惊险的事。

为拍毛主席照片险些摔下天安门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令全国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而这一天对于侯波来说同样令她心情非常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

本来开国大典是在下午三点举行,但为了避免让这一次的拍摄工作出差错,侯波在上午十点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为了拍摄好这一次的开国大典,上级选派了三十名专业的记者和摄影师。

在回忆那一天的场景的时候,侯波说道,那天在天安门城楼上拍照的记者很少,好像只有她一个女的,当天的徐肖冰也在城楼上,但他的任务是负责协助苏联记者拍摄纪录片。

而侯波是拍照片的,所以和他们的角度不一样,他们只要架好机器就可以在一个地方拍摄很长时间,而侯波却要拿着照相机来回地跑,寻找角度

当时的侯波拿的是自己的器材,所以在开国大典的时候也只有这一个相机,这个相机只有12张底片,由于这些底片需要从香港买,所以当天她就只带了8张胶卷。

这个相机只有一个标准镜头,没有广角镜头,所以也拍不了几个人,因此她的相机只能对准城楼上的领导人

周总理

当周总理带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左侧上来的时候,侯波便开始拍摄了。她一边拍一边往后退,还需要不断地调整焦距和光圈,拍完一卷就得着急忙慌地赶紧换,生怕错过一个重要的镜头。

当时的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等领导人都站在城楼的前廊,所以侯波就必须背贴着城楼前的栏杆才能拍到领导人的正面镜头

此时的侯波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想着多拍几张重要的照片,便把身体伸到了护栏外面,然后快速举起相机,按动快门。

就在拍摄一张重要的照片时刻,侯波突然感觉到身体一晃,半只脚踩空差一点摔下了城楼,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面伸出了一只手扶住了她。

由于那个时候是最重要的阅兵仪式,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正在从东向西前进,这个时候毛主席走到了城楼的右边观看阅兵。

侯波所拍摄的毛主席和周恩来

侯波站在前面想要拍一个毛主席侧身的镜头带着后面的天安门城楼,但努力向后缩了几次都找不到角度,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拉住了她的衣角,小声地说:“你放心大胆地取景,我抓住你。”

此时的侯波一心想着拍照片,所以听到有人在后面扶着她顾不上是谁便赶紧向后找到了满意的角度之后快速按下了快门。

而当侯波收回身体,转过头看到,原来是周恩来总理抓着自己的衣角。周恩来还关切地说道:“要小心,别摔着。”周恩来温暖的举动顿时令侯波感动满满,对周总理充满了感激。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摆手

开国大典进入高潮中,下面的群众不断高呼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而毛主席也在向楼下的群众不断地挥手示意,回道:“人民万岁!人民万岁!”

侯波看到这激动澎湃的一幕自然想记录下来,于是,她再一次将自己的身体伸到了栏杆外。就在这个时候,陈云注意到了侯波,看到她如此危险的举动,赶紧跑过去抓住她的衣服,说道:“我来帮你,赶快拍。”

拍摄完之后,侯波连声向陈云道谢,陈云微笑着说道:多注意,安全第一。就这样,在周恩来和陈云的协助下,侯波拍摄了不少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精彩照片。

回忆起当时的景象,开国大典时在侯波的记忆中不仅仅是激动,更多的是一种令她难忘的温暖。同志之间的互相帮助,是那么有人情味,令她每每想起都难以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大典上的毛主席

而在后来,侯波也曾告诉记者,其实在开国大典上,使用的照片比较多的是陈正青拍摄的。他是记者,所以需要拍摄很多的照片,而侯波拍摄的照片主要是为了留存资料,当时也并没有公布。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来,在那些照片中有一张是她最满意的一张,当时的情景是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那一张照片的构图不是很好,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这张照片最后被送到了新华社进行特殊保护。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张照片才被公布出来。

一张感人的照片背后的故事

1927年,毛主席离开了家乡韶山,为了中国革命,毛主席背井离乡多年,虽然也曾多次回到家乡,但也都是待几天就匆匆地离开。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才得以有了些许的空闲,从繁忙的国事中抽身出来再次回到故乡。

6月25日,毛主席怀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终于回到了他期盼中的故乡。当天下午,毛主席在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韶山。

就在他们抵达韶山的当天,当地的父老乡亲挤满了街道,热烈地欢迎着他们最崇敬的人民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

那天下午,韶山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叫来两位小朋友,告诉他们要代表韶山向一位重要的领袖献花。而这两个小朋友就是蒋含宇和彭淑清。

由于当时的蒋含宇是学校迎宾团的团长,所以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给首长系红领巾。

两个小朋友接受任务之后,心中很是疑惑,这个重要的领导人是谁,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家乡出了一位人民领袖,想到这里,他们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该不会是毛主席吧?

此刻的他们内心十分激动,要给毛主席献花,这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随后,两个孩子便立即回去做准备。

此刻的他们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所以,一定不能有任何差错。

1959年毛主席在韶山

虽然这是两个孩子,但当他们接到任务的时候,却比任何人都负责重视任务完成的满意度。虽然只是简单的献花和戴红领巾,但两个孩子却非常细心。

为了给主席献上最为灿烂的花朵,彭淑清跑上跑下寻找开得最盛最为娇艳的鲜花。而蒋含宇为了完成给毛主席戴红领巾的任务,没日没夜地练习着戴红领巾的动作

因为给首长戴红领巾并不会给自己戴那么顺手,所以蒋含宇始终都在不断地练习,只为给毛主席系上最美丽动人的红领巾。

1959年6月26日,是韶山学校的全体师生最为激动的日子。那天上午,毛主席拜祭完父母之后,就准时来到了韶山学校。

而在这时,全体师生早已站在马路两边,等候毛主席多时,看到毛主席的车辆缓缓走来,六百多名师生远远地欢呼欢迎着毛主席。

毛主席在招手

两位准备给毛主席献花的小朋友也正在紧张地准备着。

很快,一辆载着毛主席的车辆停在了学校的不远处,大家屏住呼吸,紧紧盯着车门,车门打开,大家一看是他们最期待的毛主席。

众人顿时欢呼雀跃了起来,两个小朋友在激动之余也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献上了他们挑选许久的鲜花。

毛主席看着眼前的两个小朋友,慈爱地问了他们多大,读几年级。蒋含宇和彭淑清用稚嫩的声音回道,他们都是14岁刚上初中二年级。

最后,毛主席还鼓励他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三好学生。两个孩子懵懂地点了点头,将毛主席的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毛主席和孩子们在一起

随后,毛主席和师生们一同走进了学校,在大家的簇拥中,毛主席对身边的孩子和老师说了很多,始终关注着青少年发展的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负责学生工作的蒋老师说道:“你是学生的头,孩子王,青少年工作很重要。”

和大家说了这么多,在如此炎热的夏天,毛主席的衬衣上已经有了些许汗渍。

考虑到主席说了这么多话,人群中有人问了一句要不要给主席沏一杯茶喝,而毛主席的工作人员却婉拒道,毛主席还没吃饭,所以等下和你们拍完照很快就要走了。

听到和毛主席合影,大家顿时高兴了起来,积极地排好了队等着和毛主席拍照。

而当时,侯波也跟随在毛主席的身后,并完成了这一次的拍摄工作。毛主席走在人群中,蒋含宇给毛主席敬了个礼后,将自己的红领巾解了下来系在了毛主席的脖子上。而当时的侯波便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时刻。

蒋含宇给毛主席系红领巾

随后,侯波还帮大家拍了一张与毛主席的合影,而那张照片就是毛主席的一张最为经典的照片《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

毛主席这次重返故乡,给韶山学校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感受到了毛主席对祖国未来花朵的关怀,而这一天也成为了他们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刻。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就觉得这张照片的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实际上,对于照片中献花的那两个孩子来说,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毛主席和韶山学校的师生们在一起

可能在冥冥之中,毛主席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媒人。在毛主席的引导下,这两个孩子发愤图强,相继考入了北京的大学,而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二人走到了一起,决定携手共度一生。

而在1992年的时候,蒋含宇还专程去拜访了为他们拍下和毛主席合影的侯波,当侯波看到当初那个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已经承认,十分感慨,没想到之前那个小小少年已经长成了现在的大小伙子。

蒋含宇、彭淑清夫妇和毛主席当年的合影

两人在聊天中回忆着过往的时光,侯波不仅关心着两人的生活状况,还非常认真地说了一句话。

“你们一定要给毛主席争气,你们不仅要对得起韶山儿童也要对得起全国少年儿童。”

因为侯波的一张照片,促成了一段美满的姻缘,侯波心中也非常激动,对蒋含宇表达了祝福之后,侯波也拿出了礼物请他带给自己的妻子。

从那以后,蒋含宇夫妇也会经常去看望侯波老师,关照她的生活。

从幕后到台前

其实早在1961年,在毛主席工作12年的侯波经过组织的安排离开了中南海,调到了新华社。

对于侯波来说,在中南海的那12年,是令她最为难忘而又幸福的时期。

影坛伉俪徐肖冰侯波夫妇

在很多人看来,侯波和徐肖冰是毛主席背后的红色摄影师,神秘而又令人钦佩。

因此在1986年,这对红色摄影夫妇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摄影展,随后,该摄影展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而在此时,他们也向记者传达了他们心中唯一的愿望:

“过去,我们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了历史;现在,我们还要用我们的作品把历史再现给现在的人们,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的孩子们,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徐肖冰夫妇两人在毛主席身边多年,深知毛主席周围的一切以及他的生活习惯。而作为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毛主席的一切公开,希望能够从这些照片中了解毛主席,找寻毛主席的踪迹,体会毛主席的伟大之处。

徐肖冰夫妇在天安门城楼前

1989年,徐肖冰夫妇各个时期的大型历史文献画册《路》成功出版发行。该画册多次获奖,一经出版引起强烈反响。

而画册的稿费也应当是他们的辛苦费,然而,这两位老人却拒绝了出版社的稿费,却提出了一个要求。

那就是向出版社要了一百册画册送给自己的老朋友,后来画册不够,他们还自己掏钱买画册送给了他们。

侯波和徐肖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徐肖冰、侯波摄影回顾展”上

2002年,法国电视舞台还专门拍摄了五十分钟的介绍侯波的纪录片。

随后在2003年,在阿尔勒国际电影节上映,放映结束之后,年迈的侯波缓缓走上了舞台,还没开口,场下的观众便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来,这次热烈的掌声整整持续了十分钟。

而这些掌声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对照片中那些领袖的崇敬,更多地却是对台上的这位红色摄影师最大的赞赏。

徐肖冰夫妇

后来,在采访结束之后,夫妇二人受邀题词,徐肖冰在笔记本上用苍劲的字体写下了“用镜头记录历史”这几个大字,还在下面署名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侯波接过丈夫手中的笔,对旁边的人说,虽然他们两个人做的是一样的事,所以要换个说法。就这样,侯波写下了“用胶片记录历史”这几个大字,和丈夫的题字相互呼应。

侯波镜头下的毛主席

徐肖冰和侯波夫妇二人,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新中国建立初期那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他们为领袖们拍摄了许多家喻户晓的照片,拍出了领袖的情感和生活,那一张张照片,看起来只是一张简单的照片。

但却包含着徐肖冰和侯波的心血,他们拍下的不仅仅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更是时代的印记,历史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