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勉励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为湖南发展描绘宏伟蓝图。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检视“三高四新”战略落实落地成果,“红星云”推出“党建引领‘三高四新’高端论坛”专栏,邀请部分省领导,市州委书记,部分省直单位党组书记、高校党委书记、省属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市州委组织部长,部分县市区委书记、民营企业董事长以及知名专家学者,结合总书记考察湖南以来工作实际,畅谈对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理解和落实情况,查找短板弱项,研究深化措施,展示一年来在真抓实干中取得的成就,体现湖南担当、展现湖南作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扛起首倡地政治担当

强化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组织保障

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章宇

一年来,湘西州组织部门以服务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湘西为主线,进一步激活思想动力、干部活力、党建合力、人才智力,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理论铸魂,让新思想成为引领发展的指南针

思想“破冰”才能发展突围,我们坚持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定信念、刷新理念、重塑观念,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标明向、定盘领航。

树牢新发展理念。将新思想武装头脑、开放心灵作为推动发展的先行棋,通过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党校主体班、专题培训等方式推动新思想新理念入脑入心。研发了《推动“三高四新”战略在湘西州落地落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批特色课程,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等专题培训,实现各级班子培训全覆盖,使党员干部突破思维定势、把握时代趋势、赢得发展胜势,从更高站位谋划推动湘西发展。

传承好红色基因。湘西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红色资源“富矿”密集。我们深入挖掘塔卧、茨岩塘等红色资源,利用好十八洞、菖蒲塘、矮寨大桥等“新时代的红色地标”,大力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精心打造7个现场教学点,开展党性教育培训519期、培训5.8万余人次,让广大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续写好“矮寨不矮、时代标高”新篇章。

政治建队,让好干部成为推动发展的生力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坚持政治引领,围绕事业发展抓换届、强班子、建队伍,锻造了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领导干部带头上党史教育专题党课,为党员干部思想充电。

选用务实肯干、敢于担当的干部。树立重德才、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统筹政治建设考察、换届考察、年轻干部专项调研,把讲政治、懂经济、善治理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真正“换出”新气象、提振精气神。通过换届,40多名脱贫攻坚“四个一批”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县市班子配备80后优秀干部49名,其中85后10人,新一届县市党政班子,40岁左右的占比34.4%,62.5%的有乡镇正职经历,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提升了6.3个百分点;乡镇班子35岁以下党政正职和班子成员占比分别达27.1%、48.2%,乡镇党委班子平均年龄37岁,大专及以上文化达98.6%,一大批“猛将”“闯将”“干将”成为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

锤炼扎实过硬、善于担当的本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种能力”“八大本领”,大力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注重真学实训,先后举办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全域旅游、防范化解风险等研讨班80多期,培训7500余人次,同时对接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资源,让干部“走出去”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有效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加强轮岗锻炼和一线历练,在县市换届中交流使用干部109人,从州、县直单位选派7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让干部在实践实战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

营造比学赶超、实干担当的氛围。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把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分值占比提升到60%,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绩效奖励挂钩,真正让想干事者有动力、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奖励,用高质量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干部选拔、考核评先、工资待遇等方面向一线倾斜,一年来择优选拔102名“五个方面”人员进入乡镇班子,将乡镇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升到20%,实现乡镇公务员工资高于县市直公务员15%,让基层干部有盼头、有奔头、有劲头。

党建强基,让各级组织成为服务发展的主心骨

落地才能生根。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关键要靠基层去推动、去落实,我们坚持组织引领,贯彻省委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以“两委”换届为契机,打造干事创业新班子。突出“三个一批”配强村支“两委”,着力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选用一批富有活力、干劲十足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招引一批外出务工、视野开阔的能人,让只守江山不改面貌、只求平稳不求发展的懈怠者退下来,让敢打敢拼、敢冲敢闯的领头人顶上去。村(居)换届后,全州“一肩挑”达97%,“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1.3岁、较上届下降5.7岁,其中30岁左右和大专以上文化占比分别提升至30%、32.3%,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同时,克服财力不足压力,优先保障村级运转,村均年运转经费提高到23万元,村党组织书记年均报酬提高到4.5万元,激发了村干部积极主动性。

以党群互联为载体,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对标“五个到户”要求,在农村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员联系户为主体,建立互助小组10.65万个、参与群众58.38万户,推动了产业共建、村庄共治、发展共享、互助共兴。在城市推行“五进”小区治理模式,组织119家州市直单位与35个社区党组织结成对子,解决了“停车难、崎岖路、不明灯、臭水沟”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提质升级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平台,完善“湘西e路通”“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上载体,推行线上约办、全程代办服务,实现群众“办事不上二楼”“最多跑一趟”。

泸溪县黑塘村大力发展葡萄种植集体经济,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有效衔接为靶向,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围绕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实施“基层党建引领行动”,以组织振兴助推全面振兴。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按照“县统筹、乡组织、村实施”责任分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州所有村集体经济超5万元,近40%的村超过10万元,20.6余万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村级组织自我造血功能大幅提升。坚持尽锐出战、力量不减,选派1796支工作队、3024名干部全覆盖驻村帮扶,组织5万余名党员干部和16.9万监测对象户、稳定脱贫户结对子,坚决守住不返贫不致贫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人才赋能,让各类人才成为驱动发展的动力源

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我们坚持人才引领,把握湘西“三区两地”新定位,唱响“‘湘’盼人才·‘西’望你来”主旋律,以开放包容的新姿态,厚植人才发展新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办“‘湘’盼人才•‘西’望你来”活动,招揽八方英才。

发挥高端人才驱动力。瞄准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大力集聚高精尖稀缺人才,使湘西成为创新资源聚集地和科研成果孵化地。官春云、刘仲华院士先后来州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产业研究院,带动建成产业工作室、专家工作室40多个,示范推广湘西黄金茶、“高油酸”油菜、“富硒”猕猴桃等78万亩。深化吉首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人才合作,150多名博士与州内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成立产业链推进领导小组,由州级领导担任链长,分片分块联系扶持九条产业链发展。支持金天铝业、丰达合金等12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团队)科技创新,吸引7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入驻企业,推动高端装备轻量化制造、中大尺寸触摸屏等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主动赴长沙市开展专场招才引智活动,“靶向”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81名。

十八洞村返乡创业大学生让直播带货成为了苗寨里的新时尚。

激活实用人才创造力。出台《湘西州“乡村育才聚才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州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3000万元,激励引导各类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1.1万名,定向培养农技特岗生771人,吸引3752名外出能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选派1100多名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服务特色产业发展,补助31名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景区传习,推动了乡村公共服务、产业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形成各方面人才踊跃投身农村“大舞台”的生动局面。

增强骨干人才凝聚力。践行关心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宗旨,营造拴心留人好环境。开展了第一届“武陵人才”评选活动,42名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受到表彰,并给予工作补助、旅游绿色通道等优待政策。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州领导带头走访慰问57名州级专家,开通人才服务专线,新改建人才楼(公寓)345套,第一时间解决107名人才子女入学等难题。推荐120多名青年骨干外出研修、访学,支持回州专家开展课题攻关,茶叶育种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州内转化运用,营造了敬才爱才、育才用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