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人对印度的观感,自古至今也没怎么变过,千言万语只有三个字——不在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多不在乎?

曾经有一个人,空手匹马,他国借兵,把印度打的五百四十八城献上地图投降,并且把俘虏的天竺国王、王妃、王子以及兵将子民一万两千余人万里迢迢押送到了长安城下献俘。

李世民 接受献俘之后,论功行赏,把此人官升两级,从七品芝麻官一县之令提拔到了五品朝散大夫。

然后呢?

然后就结束了,既没有对其人封侯拜将,也没有给他封妻荫子,更没有宣传。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眼里,打降天竺五百四十八城这不叫个事,不算什么大功劳。

稍微提拔一下,涨点工资就可以了。

这个灭了印度的人呢?

他也不认为打败天竺是多大的功劳。

面对李世民对他的“轻视”,既没有叫屈,也没有诉苦,老老实实做他的“五品大官”朝散大夫去了。

在他自己的心中,也认为这不叫个事,官升两级很好了。

皇恩浩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要从唐三藏说起。

记住,本故事既没有孙悟空三个师兄弟出来插科打诨,亦没有一众后台强大的妖怪来捣乱。捣乱的人是有,也很厉害,具体是那个?请往下观赏。

当然也没有总在妖怪就要被打死的一刻那一刻出来救妖怪一命的观世音出现。

收拾残局的人只有一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王玄策。

所以以下的叙述都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话说当年唐三藏西天取经到了天竺,进入了戒日王朝,受到了其国王诗罗逸多的亲切接见。

戒日王问玄奘曰:“圣僧,听说你们中国天可汗是一个不世出的圣人,智慧深广,神武无双,有关他的各种智慧神武传说在我们这里流传很久了,请问都是真的吗?”

玄奘曰:“当然是真的了,所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正是说的我大唐盛景。“

戒日王闻听,心驰神往,当即写信一封,托了玄奘带回大唐,向天可汗李世民表达了如恒河一样连绵不绝的敬仰,表示要与大唐世代修好。

李世民揽信,也很高兴,欣然叹道:“虽万里之遥番邦,佛祖之地也慕教化,我大唐果然威武。”遂派了云骑尉梁怀敬送去了一封回信,无非就是两国永远友好互相帮助有事你说话云云。

戒日王收到回信,很是兴奋,便弄了一个使团携着各种珍奇异宝跟着梁怀敬一同回到了长安,献给了李世民。

来而不往非礼也,李世民见戒日王礼节隆重,遂又派了一个使团回访。

这个使团的副团长就是我们的主人公王玄策。

王玄策,河南洛阳人,因为官小位低不被史家重视,后人不知其生卒年,他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就是这次出使天竺。

他是被从广西融州黄水县令位置上调过来的。从他一个河南人任职在广西来看,王玄策应该是一个熟悉边防事务的官员,因为那时候的广西要算蛮僚聚居之地,民风殊异,管理起来有点难度的。

他工作能力应该不错,所以被调了来充任出使印度使团副使。去了天竺,一直到了著名的“王舍城”中。一切顺风顺水,还在城中立了石碑,记述了大唐此次出使。

四年后,唐太宗又派了一个使团出使天竺,这次王玄策做了正使,副使是蒋师仁。

因为是友好国家,两个人只带了30个人。

可是这一次印度人却闹出了幺蛾子。

戒日王病死,其手下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新桃换旧符,阿罗那顺推翻了旧国王的所有既往政策。

大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成了他们的敌国。

那伏帝阿罗那顺悍然向大唐使团发动了攻击,王玄策和他的三十个骑兵奋勇迎敌,可惜因矢尽战败被俘。

幸亏以前王玄策在印度交有几个朋友,帮着他和副使蒋师仁借着黑夜逃出了印度,躲过了追杀。

王玄策外交任务失败!

这个时候,大唐正如日中天,全世界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大唐帝国的盟国,唯大唐马首是瞻。

当时的世界和平是靠大唐维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玄策很生气,转身去了吐蕃帝国,“那啥,我是大唐使臣,印度破坏世界和平,我们大唐要讨伐他,你吐蕃国要出点力吧!”

吐蕃国王说:“好,我吐蕃非常乐意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于是点了1200名士兵于他。

王玄策一看兵少,转身又去了泥婆罗(今尼泊尔),“那啥,我是大唐使臣,那伏帝阿罗那顺弑君篡位,破坏世界和平,穷兵黩武,连我大唐也敢攻击,你尼泊尔于他相邻,危矣。我大唐现在要去维护世界和平教训他,你尼泊尔参加不参加,战胜后有你好处!”

尼泊尔国王说:“天使来得正好,我尼泊尔早瞧他不顺眼了,7000骑兵够不够?这是我国所有骑兵了。”

“够了。”

王玄策和蒋师仁领着8200名番邦士兵转身杀了个千里回马枪。

不得不说,文明程度很重要。

这时候的印度还是土邦林立,文明程度和大唐差着等级。所谓的戒日王朝其实是土邦松散联合体,类似于大唐边界地区的土司王联盟,并没有大一统的国家机器。

说难听点,他们当时和部落民族文明差不了多少。其实一直到1947年前,印度都是这么个水平,文明进步很慢。目前来说,他们的文明程度也只是前大清帝国水平。

题外话打住。

如何对付番邦部落,王玄策太有经验了,他是广西黄水县县令嘛!领着一帮子衙役都管理的那些土司王服服帖帖,乖乖上贡纳税,何况现在麾下有了8200名骑兵呢!

日夜兼程,大军到了戒日王朝都城下。

王玄策一声令下,只用了三天,戒日王城破。印军被斩首三千余人,近万人死于逃跑路上的互相推搡,落水溺死。(多么熟悉的场景,他们至今也是不懂成建制的徐徐撤退)

戒日王朝新国王阿罗安顺逃跑,收拢残兵回身又战。

王玄策因为已经占领了节日王朝都城,作为最高指挥官,有诸多政治事项和治安事项要办理,打仗首先要打政治仗啊!实在分不开心去亲自指挥了。

于是,分兵派出了另一个中国人,他的副手蒋师仁去迎战阿罗那顺。

蒋师仁也不简单,掩兵杀去,只用了一个回合,生擒了阿罗那顺,斩杀数千印度兵。

印军大溃,撒丫子就跑,蒋师仁率军紧追。

一条乾陀卫江拦住了去路,过江的印度溃兵聚集在阿罗那顺妻子周围展开了抵抗,意图凭借天险站住脚跟,凭借人和打个持久战。

蒋师仁也不多说,派兵弄来了船只,挥兵直进,一战又生俘了男女一万两千余人,包括阿罗安顺的妻子。

他们夫妻倒是团聚了。

消息传出,整个印度次大陆恐慌至极,土王们互相打问,“啊,天朝上国如此厉害!三天灭一个国家,这还了得!我们怎么办?”

印度次大陆各土国、各城邦、各部落纷纷派出使臣求见王玄策,主动献上了宝刀弓箭,以示臣服。各种金银财宝珍奇异物更是不计其数,只求不要株连他们,纷纷说道:“上次攻击天使之事,俺不知道,更没参与。”有的还献上了地图,以表示愿意献土归降。

王玄策粗略算了一下,差不多有五百四十多个来降的所谓国王,真是不少,也没客气,一一照直收了,各各安抚道:“尔等勿怕,我天朝上国从不兴无义之师,这次引兵来战,只找阿罗那顺一人,这家伙弑君自立,我要押他回天朝治他的叛乱之罪,与尔等无关。”

众皆咸服,曰:“天朝上邦果然恩怨分明,赏罚有据,我等感恩!”

各谢恩而去。

于是,王玄策和蒋师仁押了阿罗那顺一大家子以及一万两千多俘虏万里迢迢回到了长安。写了一份报告交了上去。

李世民看了报告,拿起笔写到:“知道了,交有关部门处理。”

然后就结束了。

李世民有点没意思。

但至今看来,中国对印度依然还是这个态度,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