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记:

姑苏暮云不是地道的苏州人,但是他在苏州已经生活15年了,这15年对暮云来说很庆幸,他说,大学毕业后很荣幸就走进了江南姑苏城,成为了一名落户苏州的城市居民,与工作、生活、家庭,是如歌的行板,行云流水,他说:

苏州最让我喜欢的地方无非是它的生活步调不同于国内其他大城市的快,苏州有一种它独有的惬意,路上的人并无行色匆匆,地铁也不需要你挤破头,平江路的小巷子里还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家,苏州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它丰富的历史文化,惟有真正置身其中,方能感受它的温暖与安静,浪漫与醇厚。

而像暮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落户苏州,每年有4万到5万人在递增。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很多人对苏州的第一印象,小桥流水的温柔,吴侬软语的婉转成了苏州城的硬核印象。

那自古苏州是如何引起外地人的向往,当地人更愿意沉浸其中呢?

再听一下一位来自新加坡曾昭孔先生是如何评价苏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先生来自新加坡,从2004年被公司委派到AMD苏州工作生活了整整13年。曾先生作为AMD苏州公司和现在通富超威的总经理,从2004年开始,见证参与这一次次的改革、创新、发展,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出色的亲商政策的出台。从一企一策、快速通关,到技术中心、智能车间的认证,绿色工厂的构建,园区政府给予了企业其他国家的政府所没有的支持,助力企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园区政府经常主动来公司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给项目申请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2004年,曾先生的家也一起来到苏州工业园区。这里对外国人的包容度、接受度很高,让人感觉全世界的精华都被带到了这里,让曾先生恍惚间有种回到家乡的感觉。他的三个孩子全部毕业于园区配套的新加坡国际学校,他们在这里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同时还结交了来自全球很多国家的伙伴。孩子们说,苏州,就是第二个家。

而住在苏州老城区三代的老苏州人王峰说,苏州现在有古城也有新城!不一样的风姿不一样的感觉!最主要是美食多啊!什么口味都有!包你到了苏州都变成了洪七公!让你喜欢上一座美丽的姑苏城。

很确幸,小编也在苏州待了半年之久,感觉这座约2500年来一直在原址上不曾变迁过的城市,在儒雅温润的表面之下,蕴藏着的是与生俱来的创新勇气和自我挑战的能力。

早上, 我随着巷子里年轻人上班的自行车“叮铃铃”的响声,温习了苏州城最有温度的市井生活,这里坐标是老城区,许多住在老城区的老人,习惯这样的生活,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虽然是旧屋,却有着生活新的生机。苏州城市建设与规划必须看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古人尚有江南几回游的碎碎念,而今人是不是就更流连忘返。

黛瓦白墙月上树梢,檐下民居烟火依然。

老城区的房子有一个官方标配的高度,再高也高不过北寺塔,新进场的建筑也得循着这古朴的风貌。平江路水路并行棋盘格局,更是千百年未变。

老城的时光表情依然是千年的那个样子。软糯,柔情,台下他们抚掌打着拍子,听一曲评弹小调,再来两句吴侬软语,让外来的游客那个羡慕,甭管你听没听明白,都得先叹一句,“这苏州话真是好听,怪不得说宁愿听苏州人吵架呢!”但苏州由内而外还有一种默默的传承,让这座城才具备了今天如此鲜明的个性。

新闻记者笔下的苏州是:

她可以是小桥流水间传来吴侬软语的东方威尼斯;她也可以说是强大制造业造就的全国经济体量第六城;

她可以是国际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历经2500年未曾改变的古城风貌,被联合国誉为“活着的古城”;

她也可以是中国最强地级市、2万亿城市、世界制造之都,她创造了被总设计师邓小平誉为“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的发展模式。

在苏州,传统与现代的城市面容相互交叉渗透,双轨并行。它以文化为底蕴,成为人人艳羡的生活范本;用经济水平,宣告它在现代化发展中的游刃有余。

如果说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是这座老城的老房子,直接扣在苏州的头上说事,其实并不确切。苏州古城的文化底蕴,不止于建筑本身,更难得的是它背后蕴含着的悠长历史。

随便举个例子,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上的状元博物馆,就是这么一个深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状元博物馆位于钮家巷3号,这里也是潘世恩故居,苏州顶级名流的贵潘之家。

潘老兼负状元宰辅和四朝元老之荣,其家族更是鼎盛非常,清代出了一名状元,八位进士,十六位举人。贵潘一族的故居散落古城各处,“一门贵潘史,半个苏州城”,正是由此而来。

这样的历史古迹,在苏州古城里比比皆是,江南历史浸润下的姑苏城,也在2500年的人文里始终熠熠生辉!

最为神奇的是,苏州这座城市还有一种魔力。在这里,每一个想和她同行的企业,不管发展成什么样,最后都会被苏州人变成“苏州”本身。这是当地的一位负责招商引资的官员说苏州外来的企业,五年、十年后的样子。被同化,是在潜移默化中融进了这座城市,包括姑苏暮云,包括新加坡的曾先生一家人,他们已经置身于苏州,不仅没有语言障碍,包括生活习惯,都深深的与苏州捆绑在一起,不可分割。

吴地文明因水升起。水的柔软也溶解了一座城的倔强,在那种曲音婉转的吴侬软语,和绿水逶迤的波澜壮阔里,无形中塑造出的这座城市如水一般的兼容并蓄的东方腔调。而这种腔调,也最终塑造了这片土地始终开放融合的胸怀。

苏州之大,必有我栖身之所,所以,苏州的包容性,让他自带流量,成了许多外地人想挤进苏州的几个念头。

包括苏州的人才留住政策。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大学生前来就业。提档升级人才政策体系是苏州最近几年最有亮点的人才计划,苏州出台“苏州人才新政4·0”、高端人才奖励计划、姑苏人才“青春无忧”计划、国内柔性引才“驻留计划”等人才政策,出台人才落户新政,进一步降低人才落户门槛,还有最强“人才贷”......每一步都走得快准狠!苏州自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人才落户新政,降低了落户要求,允许全日制本科以上等群体“先落户后就业”,本科学历落户年龄放宽至45周岁,大专学历缴纳社保的要求放宽至6个月。今年7月,苏州人才新政4.0版发布,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专项人才、匹配人才。

聚焦人才成长链,产业急需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可分别享受不少于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租房(生活)补助。

可通过积分认定的方式入选“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享受最高15万元薪酬补贴。

在苏州先导产业或前沿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及自贸区急需人才,每年可获最高40万元奖励。

这些利好的政策和福利,更有一城的温柔时光,慢半拍的调子,被苏州评弹唱得淋漓尽致,如歌如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苏”字打头的姑苏城,这一生你一定会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