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是钱钟书在《围城》中的经典名句,这也反映处于这一形态下特殊的人群。

处在其中的人不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想要离开当下的状态,局外的人却没有看到其中的艰辛,想要进到其中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最为对应这句话的群体当属退休老人了,青年们总是眼羡退休老人可以什么都不用干,拿着高额的退休金,并可以每天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但这只是这座围城里光鲜亮丽的一面——人们看到的退休老人大多是是在公园里下棋、跳舞跟唱歌的,但却忽视那些光鲜亮丽背后,退休老人的难处与委屈。

一位退休老人的自白,道出了他们的痛苦:退休在家左右为难,我们到底要干啥?

面对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独生子女政策下产生了新一代的时代困境,很多年轻人选择把孩子让给爷爷奶奶们去带,这也衍生出了很多问题,首当其冲就是夹在新老一代文化的差异,还有与社会变化的不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割裂的一代

用割裂这个词来形容这一代的退休老人其实非常的贴切,一方面进入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手机几乎成为人手必备的单品,因为它兼具了支付、信息交流、个人名片等多方面社交与实用的需求。

然而,有很多的退休老人甚至连如何使用手机支付都不知道,亦或者他们不相信这一类的技术,坚持使用现金等,这是现代文化与退休老人的文化不可逾越的鸿沟。

另外一方面就是老一辈人的思想与年轻一代的思想的冲突,老一辈成长于贫穷年代,习惯了能省就省的消费观;而年轻一辈习惯了经济富足的生活,消费主义自然是他们所奉行的。

老一辈人喜欢自己做饭,健康又环保;而年轻一代却喜欢用外卖来打发自己的饥饿。老人们对于水电等各类资源消耗品的用量,有着自己的把控,然而年轻人却对此不屑一顾,肆意使用……

一切的一切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割裂开老人与年轻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得两代人彼此间的沟通不能很好的传达,老人自然夹在其中左右为难——他们只能试着习惯与自己的子女们妥协。

互相做出让步,当然更多时候是老人对子女做出更多的让步,毕竟老人们已不在壮年,而子女们还需要养家糊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教育差异

而在孩子的教育上,老人与年轻一代存在更大的差异,老人更大程度习惯于放养孩子们在田间地头玩耍,对于礼仪等各方面的教诲几乎没有,很容易养成孩子不尊重人的习惯。

现代社会对于儿童教育已经逐渐趋向于精英化,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发掘孩子的兴趣培养思维,为未来在学科的竞争中打下基础;大一点就要教授知识,培养特长;到步入学校就要学会情商与个人的人际关系。

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关系着孩子们能不能成功融入到现在社会,过去粗放式的教育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老一辈人依然还是沉溺于过去的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儿孙一辈往往下不了狠手。

他们不喜欢孩子受苦,造成了孩子骄纵跟不遵守规则的坏毛病——老人任孩子们哭闹,也不让他们按时睡觉,随着孩子的饭量让他们吃东西,老人追着孩子们四处乱跑,孩子写作业累了老人就让他们休息等等……

这些都是对于孩子的放纵,老人们一边受着自己子女的责备,一边又只能靠着自己的固有认知去教育孩子,所以又是一种左右为难的状态,不过最后老人还是会在这种矛盾的夹缝中找到平衡点,目睹自己儿孙长大,自己慢慢老去。

三、谓之小事

生死面前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小事,老人纵使跟年轻人之间有着种种矛盾与不适应,但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生活,生活总是伴随着磕磕绊绊与争吵的。

其实在生命面前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毕竟这也是父母陪伴我们为数不多的时光。老人们将钱一点点地存起来,把它们留给自己的后代。

而不是让他们挥霍在一些无用的消费品上;老人们与后代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争吵;老人们在细枝末节的地方斤斤计较,只为了省那几毛钱,一切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为了子女后代考虑。

被时代抛弃不是他们的错,很多时候是年轻人并没有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老人的行为去着想,其实他们本质上与出发点并没有错。

只是观念不同,年轻人要学会主动带老人走出去,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矛盾境地,学会让他们不再左右为难,学会自己主动妥协。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眼前的老人其实就是当年生养自己的父母。"古来讲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尊亲就是最大的不孝,其实跟老人的矛盾都可以一一化解,只要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放下自己年轻人对于老人成见,好好跟他们交流,别再让他们左右为难,就是对于他们最大的善意和孝道的回报。

毕竟每一个人陪自己走过的人生的时间都是有限,父母终究也会离开,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