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公司里和兄弟部门联谊搞聚餐,给一个外派升职分公司老总的同事“林工”饯行,这哥们挺厉害的,是个90后,2020年之前还是工地上的基层工程技术员。

以前跟着一个包工头后面学徒起家,慢慢做到技术员,学历不高,但对我们建筑行业来说,实践经验算是“老师傅”级别了,而改变他的,则是缘起公司在武汉的一个项目急需复工时的“挺身而出”。

去年那段不平常的时期,大家都知道,各种招聘和复工开展不那么容易,公司希望,管理团队能从集团本部里,甄选人才带队开赴武汉。

当时的环境,对多数人来说,刚刚经历的疫情还心有余悸,而公司其他各项目的人马,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缺人手真是棘手的事情。

于是,林工毛遂自荐,动用了个人各种资源,悄么声儿地组建了班子,临危受命,出色的帮公司度过了难关,完成了任务。

事后,他的好运开挂了一般,原来还只是默默无闻的他,迅速进入了高层的考察视野,经过大概一年的观察,这不正式任命文件下来,驻鄂分公司的老总,全票通过敲定了他,年前正式走马上任,新的项目和市场也将继续开始。

作为公司众多的业务布局和计划之一,立足武汉,辐射湖北的市场拓展,注定不会是流水的项目和流水的兵,而他还没有结婚。觥筹交错中,我们问他,以后考不考虑在武汉定居呢?

小伙子很开心地说,武汉是他的“福地”,按他的学历背景,获取现在的机会,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很珍惜,而且公司调任前,还特地找他谈了话,希望他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都说“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并且也总是稍纵即逝”。

他为了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怕辜负公司的“知遇”,在决定是否担此“职位”前,特地去做了大量的功课,深度了解这座英雄城市发展后,事后找了老板给了“接棒”的答复。

当然了,作为聚会的主角,这一晚上给我们唠了不少武汉的方方面面,突然让我想起了,曾经刷到网上有人说,“世界的基建狂魔看中国,中国的基建狂魔看武汉”,此言不虚。

很多圈外人,的确也不知道,武汉的众多产业链里,建筑行业的产业优势算得上头筹,实力不可小觑。

那它实力到底有多强呢,我简单捋了一下:

1、行业标杆企业数量:就在今年前几个月,国资委公布了全国200家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名单,18家央企建筑标杆单位中,大武汉就有5家建筑行业企业位列其中,占比超过25%。

2、武汉“造”:这里有世界上设计建造桥梁最多的企业,驰骋国际桥梁市场,即便大家熟悉的“桥都”重庆,它的大部分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却出自武汉的班子。

当然这里更有,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中国尊、拉林铁路等“超级工程”项目的实力施工担当的,一流承建企业。

3、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查了一下,疫情前一年,武汉市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90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39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即便在2020年疫情和洪灾双重不利影响情况下,继续保持万亿以上,建筑业总产值达10591.59亿元,在传统的“添砖加瓦,架桥修路”的基建行业,它算是业内“扛把子”梯队中最低调的地方了吧。

4、蓄势待发的大建设:都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反映着一个城市及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所以武汉的“破茧而出”,绝非一日之功。

早在2008年,武汉就出现了哪哪都是工地的繁荣景象,哪里都能看到在施工,由此拉开了大建设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据武汉本地的小伙伴说,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新变化,速度真心给力。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么?当然没有,就在今年年初,官方表示,本年度会安排城建交通项目2313项,年度投资需求3806.37亿元,同比增长10.32%。

而作为武汉的城建行业,也将强化“抢、闯、快、超、实”5个意识和精神状态,围绕超大城市、新一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五个中心”的建设目标,构建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

有人说,品味武汉的不同,在于它的人间烟火气,武汉人的温度,就像它的天气一样热情,是个宜居的好地方,尝不够的地道小吃,逛不完的景点。

而对于我的同事林工来说,如果说他的第一次选择是巧合机会的话,那他的第二次的慎重选择,去往武汉深耕发展,则会未来可期,因为能感受到,在这座“发展中”的城市里,潜力无限,机遇更无限。

-END-

参考资料:

武汉发布-《全国18个央企建筑标杆,武汉占了5席》

凤凰网湖北综合-《武汉建筑业年总产值破万亿 位列同级城市首位》

武汉市统计局-《“十三五”武汉市建筑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长江网-《回应殷殷期许,武汉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