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州的信仰众多,寺庙广布,绵延的香火气熏香了整座福州城。

但每家每户都必去的寺庙,得多有能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落于鼓楼区圣庙路的福州文庙,承担着留存福州千年文脉的重责。

寺庙理应高山流水,幽静僻远?

它却不走寻常路,任庙前车水马龙,它自闹中取静,安稳悠然,风雨不动。

许多年前,它也不是如今模样。

福州文庙,始建于唐,经过南宋、明清时期,这座祭祀儒学孔子的圣地,已经饱经近现代的历史沧桑。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建筑样式,是修复回清代最后一次火灾后重建的官式建筑的样貌,因此福州文庙就是福州现存最老的清代古官式建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宫门下设立的下马碑,依旧清晰地书写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汉满文字,遥想当年百官下马牵绳的盛景,或许对孔子的敬仰和尊重,也来自那份他教授的恭敬谦卑。

踏进棂星门,白润的泮池映入眼帘。

前有功成名就的读书人走过的泮池功名桥,后有世人掷币祈福,每一枚硬币都带着希望的光芒闪烁其中。

走进青石相交、黄瓦覆顶的大成殿,只觉周身清净,戾气也去了几分。

大殿之中,孔子坐像栩栩如生,四周环绕的七十二尊圣贤雕像神态各异,妥妥的处在“名师大儒”的威严之中,仿佛间朗朗诵读声在耳边响起,隔墙之外的车水马龙也渐渐消停了。

入大成殿的门槛比膝盖还高,古人对门槛的执念似乎在于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地位越高则门槛越高。

那时候鲤鱼跃龙门的不易,在于需要用十年寒窗来弥补门第的差距。

现在作为景点的文庙就贴心多了,搭设了台阶方便出入。但是,环境可以改造,人心的叛离该如何弥补呢?

当经济时代和视觉时代的潮流袭来,“安稳读书”仿佛不再是成功的唯一方式,大家反而对跃龙门没什么兴趣了。

现在的人似乎不再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理想,礼、乐、御、射、书、数的君子六艺也不再成为傍身之技。

大殿两侧的展览馆,记录了福建各地走出的状元进士,从唐至清,中进士的福州人榜上有名,足有四千多人。

回想起多年前,声声入耳的读书声振聋发聩,被学识涤荡的日子,清净且有所期待。

玉琢成器,是世间给予的最大公平。

临近开学,父母们总会带上贡果,来到文庙,燃香一株,祈求儿女发愤图强、学业有成。

于是寒暑假期间,文庙的人气总是高居不下。

“该去文庙祈福啦”已经成为了一种父母辈们的生活仪式和压力之下的期许。

长辈们对孔圣的遵从也不仅限于每年的上香祈福,连文具购买,也偏向于红色包装的“文庙祈福”,希望文曲星降福,智慧广大,能力无边。

但众所周知,祈福是心里的,诚心是行动的。

经过孔圣不耻下问、求知若渴的精神“洗礼”过的你,被前人的开拓精神激励过的你,更应挑灯夜战、奋发图强。

时光悠长,岁月在挥笔弹指间缓缓远走。

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求学的人,心浮气躁、迷惘懒散的时候,不妨来这里逛逛,与孔圣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