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公布。

“规划纲要主要内容正式对外公布之后,将有利于成渝地区广大干部和群众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国家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构想、要求和任务,更自觉地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纳入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进行统筹考量。”10月20日,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需要国家顶层设计进行支撑引领,也需要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随着规划纲要的公布,将重塑我国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给成都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明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宾

重塑区域发展空间

形成新的人口和经济集聚中心

我国发展步入新时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分化态势;另一方面,区域发展中的“动力极化”现象日益凸显,经济和人口正加速向大城市以及城市群集聚。而在刚刚公布的我国超大城市名单中,成都、重庆同时跻身超大城市行列,而成都则是首次上榜。

戴宾认为,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发挥价值创造作用,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实际上,放眼全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都是当之无愧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而广袤的西部地区最具有发展条件的优势地区就是成渝地区。”

规划纲要发布之后,将给区域经济带来哪些显著的改变?一个明确的目标是,规划纲要指出,将把成渝地区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成渝地区未来会形成新的人口和经济集聚中心,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空间格局将被重塑,将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戴宾说。

成渝如何建“圈”?

构建双核引领多点联动格局

“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是规划纲要中对成渝地区的发展定位。在戴宾看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包括了两个意义,一是要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某些方面承担重要职能,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要对一个国家的大区域产生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

戴宾进一步展开分析,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面,成渝地区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就是要把成渝地区打造成为我国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打造高品质宜居地,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戴宾认为,成都和重庆要通过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带动双城经济圈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建设,构建区域多点联动发展格局,促进双城经济圈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宋嘉问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