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不悔

01

刚刚,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这份千呼万唤的规划纲要,终于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词,始于去年1月3日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此之前,对于成渝地区的表述,一般都是成渝都市圈、成渝城市群。

那次会议上,管理层明确提到,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之所以要改变表述方式,主要是为了突出成都和重庆的地位,突出双城,突出协作,以便更好地提升成都和重庆的能级,更好地带动西南发展。

2020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在北京召开的重要会议上被审议。

时隔一年后,这份规划纲要,终于与大众见面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是: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在这段表述中,唱好双城记是根本,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法的基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目标,是带动西部大开发,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带动“一带一路”发展。

战略定位是:

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建设目标是:

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02

从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来看,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两个侧重点:

第一,让重庆和成都承担更重的历史责任。

在成渝都市圈和成渝城市群概念之下,成都与重庆的责任,只是带动成渝城市群发展,最多也就带动一下西南地区发展。

但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成都和重庆的责任更重。不仅仅是带动西南地区发展,而是要带动整个西部发展。

所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其发展要求之一,便是带动西部大开发。

为何带动西部发展变得这么重要,因为当下整个全国的发展任务,是要共同富裕。在这种背景下,《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在今年发布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东部地区的经济和人口逐渐壮大,长三角和粤港澳也已经成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群。

如今进入到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即要推动共同富裕。面对这个难题,我们的现状是,中部和西部的经济仍比较薄弱,尤其是西部。

所以,中部要崛起,西部也要崛起,这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时代使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涵盖重庆、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共16个城市。

虽然涵盖了16个城市,但发展的侧重点就两个,重庆和成都。这份规划,就是不断给重庆和成都赋能。

例如,规划提出:

1、打造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

2、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提升重庆国际枢纽功能。

3、提升重庆、成都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

4、鼓励重庆、成都等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5、强化重庆、成都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合力建设国际货运中心。

6、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7、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8、支持重庆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支持开展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

9、支持重庆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支持开展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开展本外币合一账户试点。支持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探索开展跨国企业集团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等试点业务,支持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支持开展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

可以看到,这是从交通、产业、科技、教育等,全方位给予成都和重庆支持,要将成都和重庆打造成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从支持力度来看,重庆受支持度更强。在规划中,重庆新机场被再次提及,这是继今年年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点名重庆新机场之后,再次明确要建设重庆新机场。

西安最近也提出要建设第二机场,但尚未获得高层明确肯定。目前,成都已经是双机场,重庆新机场也确定要建。意味着,未来西部地区,至少有两个城市拥有双机场。

03

第二,促进重庆和成都拥抱。

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第二个侧重点。为何要促进成都和重庆拥抱,因为要带动西部发展,必须强强联合,依靠任何一座城市单一带动,都是不能够的。

过往,成都和重庆从官方到民间,其实都存在不小的竞争角逐,虽然也有合作,大竞争大于合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则是要让成渝合作大于竞争。如何达到这一目的?

规划提出,要构建双城经济圈、加快两地一体化发展。比如,规划明确提出:

1、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

2、支持遂宁与潼南、资阳与大足等探索一体规划、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模式。

3、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

要实现这些协同发展,首先就必须打通交通。规划明确提出,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夯实成渝主轴发展基础,强化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互动。

同时,提出了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这一点,其实在今年年中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更详细。在那份规划中,提出:

1、到203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 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大宗货物年运量 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力争接入比例达到85%,长江干流主要港口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000公里以上。

2、成都、重庆两个核心之间,以及这两个核心与圈内其他城市之间,要形成1小时通达,重庆、成都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

一句话,就是要让成都和重庆实现交通一体化。这是双城经济圈的先决条件。

04

提升成都、重庆的能级是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成都和重庆两座高能级的城市,承担起带动西部发展的重任,成为国经济第四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部一起,组成东南西北中五足鼎立格局。

一方面,是为了推进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则是努力实现战略备份。这一点,本号之前说过多次。

目前,全球秩序遭遇新的挑战,从国家战略安全考虑,管理层希望打造一个强大的西南地区作为中国的大后方。

要知道,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后方的西南地区,保存了中国最后一点工业实力,为最后的翻身仗提供了希望与保障。

在如今不确定的环境下,尤其是如今秩序颠乱世道中,西南地区依旧是中国的战略保障,西南地区的繁华对中国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