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对艺考和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考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上两个“意见”均提出,提高此类考生文化课成绩要求,以扭转“重专业轻文化”的误区。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方式之一,此次艺考改革涉及考生众多,力度空前,也引发了社会的关切。

“曲线高考”“艺考上大学容易”……长期以来,公众对于艺考和“体育单招”的印象难免囿于这些标签。然而,此次教育部发布的改革文件或将使这种局面一去不返。

“艺考捷径”成过去式

长期以来,通过艺考进入心仪的高校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和家长心照不宣的秘密。同样,很多高校也因艺术类学生报考需求多、专业收费高等多种原因竞相开设艺术类专业。在这种因果循环情况下,致使艺考大军持续不断地壮大,每年年初,广大艺考生奔波在各个考点成为当下的一景。每位考生都力图拿下更多的校考通知书,为自己考入心仪的高校多几分胜算。

据悉,目前全国开展艺考校考的高校有300多所,参加校考考生约160多万人次,校考组考和规范管理面临较大压力。此次改革规定,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同时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

“其实,一所学校的校考报名人数达到七八万甚至是十多万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是多种因素推波助澜的结果。艺术院校不需要过多的关注,更不需要考生人山人海的爆棚,需要的是有培养潜力、热爱专业学习的高质量的考生。”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文振说,“只要有了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假以时日,学校一定会培养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对艺考生和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最有挑战性的还是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提高了。艺考文件规定,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这就意味着,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成绩和专业成绩变得同等重要。

“文化课录取分数的提高将直接影响艺术类考生的录取几率,尤其是文化课成绩较低的艺术类学生。艺考并不是升学的捷径,绝大多数艺考生考上大学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需要文化和专业两手抓。”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执行校长徐关厅表示。

据了解,目前,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可报考高水平运动队,但此次提出将报考资格提升到了一级运动员。“想达到一级运动员的水平是很难的,这意味着每天要付出大量时间进行训练的体育生,同时也还需要是个学霸。”北京市一位中学运动队教练表示,这对于很多体育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必须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升。

徐关厅介绍,近年来,多所美术院校在招生考试政策和人才培养计划方面逐步做出了调整;在招生考试中表现尤为明显,考题多紧随时代,贴合生活,并且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艺术素养。“此次“意见”提出提高文化课成绩,强调注重艺文兼修的标准,扭转大众及部分高校对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并能适应时代需求的未来艺术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校早已探索分类考试 录取分数大幅提高

对艺考招生实行分类考试、分类录取,是这次艺考招生改革的一大亮点。分类考试,意味着一些专业性不那么强的专业如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将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而无需经过校考等层层测试。

此次“意见”也明确了从2024年起,艺术类专业必须采取高考成绩录取、省级统考成绩﹢高考成绩、校考成绩﹢高考成绩这三种形式录取。中国戏曲学院从2020年开始全面推进招生改革,采取的正是这三种录取模式。

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文振介绍,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管理两个专业是中国戏曲学院近两年改革力度最大的专业,也是历年来高考分数最高的专业。针对两个专业的生源全部是普通高中生的情况,学校2019年取消两个专业的面试,仅保留专业笔试,2020年、2021年直接取消专业校考,做分省计划,纳入普通批次的一本进行招生。

“从录取的结果里看,招生改革的效果是令人振奋的,招生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张文振介绍,这一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改革有利于生源质量甚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两个专业录取的平均分都是572分,较往年分别提高了50分和19分;二是有利于高考分数高但没有时间或者不方便到北京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报考。三是扩大了学校的全国影响力。

中国戏曲学院还进行了以下尝试,动画、绘画、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四个专业取消校考,招生名额做分省计划,采用美术类生统考成绩加高考成绩进行综合排名录取的原则。

“最终,报考这些专业的考生数量远远多于往年,比如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的投档人数是往年的三四倍,生源质量也好了很多。从实际录取的情况来看,平均分最高的专业比改革前增加了68分,这个增长的幅度是非常惊人的。”张文振说。

“过去艺术类、体育类相对来说比其他类的考试招生要比较容易,所以报名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多,也有很多人认为是‘捡到便宜’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一些不公平的问题,也会造成艺体类招生本身的异化,与原来初始的目标产生偏移。”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基本的制度或政策方面来解决。

高中特长生培养有何影响

此次出台的文件,对艺考的另一个调整是,从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进行选拔,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

张静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金帆合唱团的老师,她认为,艺考招生的改革并不会影响高中发展艺体特色,而是更坚定了以往艺术人才培养要有文化修养支撑这一理念和做法。

“中学的艺术生培养并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毕竟大部分学生还是要走高考这条升学路径。艺术这条路越走就越会发现,技能固然重要,但艺术的创作更需要学识和知识底蕴的积累和沉淀。”

张静介绍,广渠门中学一直注重让学生了解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审美能力,而不只是注重音准、技能等技巧方面的训练。“只有学生了解了一部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才更有助于理解和诠释作品,同时也会促进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徐关厅校长认为,对于中学来讲,随着艺考最新政策的调整,一些学校也会减少功利心,杜绝动员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转学艺术以此来保证升学率的现象。“方面将美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学生全员覆盖,培养具有较高美学修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将美育由面向少数学生的专业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提高教育。另一方面,培养艺术特长生时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升学生艺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艺术审美体验及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重心,以培养全面发展、健康雅趣的学生为育人目标,实现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平衡,为学生未来的生涯发展作铺垫。”

“对于中小学来讲,要尽可能地避免为了应试而设置艺术、体育方向,还是要立足于育人,从人的成长发展,包括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这样的角度来做好工作。中小学教育在这方面要做个调整。”储朝晖说。

艺考家庭 该何去何从

面对调整,学生、家长在选择艺考这条路时,应该考虑、衡量哪些因素?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走这条路?

徐关厅认为,家长需从考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一方面要考虑孩子眼前的升学问题,另一方面更要考虑上了大学之后的学业发展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和深造问题。“兴趣、特长及天赋是选择艺术类专业的重要因素,在早期培养孩子艺术特长时,不建议接触过多的技法学习,而是多培养孩子审美方面的习惯,如多亲近大自然、旅行、看画展、做手工等,激发并保护孩子的艺术兴趣,不管孩子日后是否从事艺术发展和工作,这些都有利于孩子大脑开发和身心健康,艺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的教育。如果孩子对艺术并没有太大兴趣,只是期望通过艺考走捷径,艺术的学习会令其感到痛苦,并不利于孩子日后身心和生涯的发展。”

张静也持这种观点。“如果学生对艺术学习有天赋和热情,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那么家长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尽早地确定学生的专业方向,以便让学生未来走艺术这条路;如果学生觉得艺体类的学习是一种负担,那么家长也没有必要给孩子增负。没有艺术特长的学生选择艺术类路径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徐关厅建议,有志于从事艺体发展和工作的学生,建议狠抓文化课的学习,打好文化课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创建或参加校内艺术类社团、做好艺术类研究性学习,并且需要及时关注心仪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历年考题等信息,按照政策要求积极备考。

“此外,建议尽早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因为各大院校的专业不同、考试内容不同,培养思维模式也不同,早做准备方才不乱。综合素养的提升是需要日积月累、细水长流的,靠一时的培训突击是不容易的,越早准备,专业和文化的基础相对越扎实。”徐关厅说。

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文振认为,此次招生改革将会促进高校在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强化专业内涵、优化专业布局、提高培养质量上下功夫。“各高校会结合办学定位和办学传统,在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上做加法,在不具备比较优势或者特色不鲜明的专业上做减法,不排除艺术类招生规模将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文字:赵翩翩 韩莉 赵艳国

编辑:娄雪

美编:刘浩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