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才能“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是很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

《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一书邀约名园名师,以他们的实践探索,尝试解答这一难题。

故事背景

大班围绕绘本《我想养只大恐龙》开展了主题活动。幼儿在阅读绘本和参观博物馆恐龙展后,都设计了自己的恐龙,并在美工区制作恐龙。

情景一

乐乐拿着自己的设计稿走进美工区,他摸摸这个,看看那个,一直没有动手。过了一会儿,他愁眉苦脸地向老师发出求救信号:“老师,我不会做。”

老师看了看说:“你看东东是怎么做的,可以请东东帮帮你……”乐乐转而向东东求救:“东东,我不会做……”

情景一

教师应该怎么办?

从上述幼儿的后续行为来看,教师的评价没有真正帮助幼儿解决当下遭遇的“我不会做”这个难题,只是将问题进行转移,无形中加剧了幼儿的不安和焦虑。

那么,教师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在心理上帮幼儿解围,如对幼儿说:“别着急,这看上去确实有点难。”“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接纳幼儿当下的感受,帮助幼儿卸下包袱。

其次,给幼儿一些具体的建议,如:“你的恐龙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它的身体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我们拿一个纸盒试试,这个纸盒看上去像恐龙的什么部位呢?”

当教师的评价建立在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就能给幼儿传达一种尊重、平等的价值观,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并能有信心、有兴趣投入活动。

情景二

经过几次努力,幼儿用材料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恐龙,有轻质黏土制作的恐龙,有橡皮泥制作的恐龙,还有保丽龙球和牙签制作的恐龙。

可是这些恐龙东倒西歪的,怎么也立不住。于是,幼儿向老师求助:“老师,恐龙总是倒下来,怎么办?”

老师说:“那我们把恐龙的脚做得大一点、粗一点,试一试……”于是,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为恐龙“换”脚。

情景二

教师应该怎么办?

教师的回应似乎得到了幼儿的积极响应,大家开始了新的制作活动。但从另一层面来讲,这样的评价趋于简单化、表面化,忽视了幼儿个性的发展,将问题的解决方式限定在教师经验上。

那么,更恰当的回应是怎样的呢?

一是引导幼儿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恐龙为什么站不起来呢?”

二是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帮助恐龙站起来呢?”“看看我们周围那些站得稳稳的东西,有什么秘密呢?”

这样的评价给幼儿创设了问题情境,促进幼儿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开放式思考,是一种尊重儿童经验、相信儿童有能力解决问题、激发思考的评价。

情景三

幼儿不满足于做小恐龙,他们找来各种材料准备做一只大恐龙。在固定纸箱的时候,有的幼儿拿来了双面胶,有的拿来了胶水。明明却从木艺馆找来钉子和锤子,准备用钉子来钉。

教师看见了,马上走上前对明明说:“钉子是用来钉纸箱的吗?”明明看着老师不知所措。

情景三

教师应该怎么办?

幼儿进行各种尝试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乎常理的行为。这个时候,教师会忍不住上前阻止,长此以往,不仅会挫伤幼儿的自信心和探究动机,还可能造成幼儿“习得性无助”。

那么,既不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又能对幼儿的学习有积极的引导,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在上述行动中,教师可以说:“纸箱一般是用什么粘贴的呢?用钉子钉纸箱不知道会怎么样……”

或是试图建议他换个角度思考:“除了用钉子钉纸箱,还有什么办法呢?”

在自主性美术活动中,教师不要怕出现问题,不要担心孩子解决不了问题,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细心观察,要做到既尊重幼儿的创新尝试,又启发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让幼儿在平等、自由的探究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从而促进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发展。

情景四

大恐龙做好了,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大恐龙吗?最喜欢这个大恐龙的哪里?为什么?”

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它的头,因为它的眼睛很滑稽。”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它身上的颜色,红色的,像一个喷火龙。”还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它身上一个一个像剑一样的刺……”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把恐龙说了个遍,老师以一句“我们大家给这个大恐龙取个好听的名字吧”结束了这次活动。

情景四

教师应该怎么办?

教师组织评价时,将重点放在创作结果即作品上,而忽视了对制作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心智倾向性的关注。

实际上,在自主性美术活动中,当评价的重心由关注美术作品的专业性转向幼儿的创新性、得体的行为表达、参与活动的情绪、创作状态、工作习惯、创作语言与思维方式等看似与美术作品关联不紧密的能力时,幼儿将更自主、自信、独立、认真、坚持、专注……

创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分享创作过程和彼此的经验,欣赏同伴的创意,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与同伴、教师的分享、交流、讨论、欣赏中学会反思,汲取经验。

如:“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制作方法吗?”“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遇到困难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下一次,你还想怎么做?”

虽然教师在自主性活动中的评价行为是随机的、即时的,不如正式评价那么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却是最真实,最贴近生活,与幼儿情绪、情感、认知、自我等发展状态息息相关,更是一种生命的内在诉求。

这也正是我们倡导的评价诉求。教师要转变对儿童的看法,建立正确的儿童观,从内心真正认可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转变语言的价值观。

正如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教师的评价也能创造出一百种可能与精彩。

本文作者 | 施林红 杭州市万家星城幼儿园

《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

管旅华 纪秀君 主编

978-7-5760-1272-9

49.80元

内容简介

真实观察、贴近实际:内容来自20多位名园名师的实践观察,描述真实、生动、细致,同时又蕴含丰富的教育理念,贴近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工作。

案例丰富、评价到位:文章以教师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以幼儿为观察对象,案例丰富,切入点小,表述清晰,对幼儿园教师准确把握幼儿评价工作极具启发性。

印刷精美、轻松有趣:本书四色印刷,内有大量幼儿活动照片,阅读起来轻松、有趣。

作者简介

管旅华,《幼儿100》杂志主编、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课程开发、语文教育。发表《解决小学化的突破口是“化小学”》《专业成长离不开隐性知识》《家委会:不是“帮腔”,而是“善治”》等论文20多篇,出版《〈雷雨〉导读》等专著4部,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案例式解读》《〈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案例式解读》《幼儿发展核心素养——图说保教》等图书60多本。

纪秀君,《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主编、副编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策划编辑的版面“丢到哪里了 那些诗与梦”“系在儿童文学之扣上的童年”分别获全国报纸副刊版面年赛二等奖、三等奖。采写的文章《警惕手机低俗短信侵扰中小学生》《商标抢注引发“校名保卫战”》获中国产业经济新闻奖评选三等奖。合作主编《幼儿发展核心素养——图说保教》等图书。

今年 3 月幼师口袋推出的【幼师口袋慧园通】已有 3000 家园所使用,其中观察记录工具广受好评,推荐给更多需要的园长们:

扫码填写信息

园所顾问将与您电话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