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一鸣

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已于10月19日落下帷幕。这是疫情后首次恢复线下形式展会,同时采取线上线下办展新模式,彰显出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据组委会预计,本届广交会约有7800家企业参加线下展览,有超过20万名采购商到场采购。与此同时,线上展也发挥重要作用,6万个展位为2.6万家企业和全球采购商提供了贸易“云服务”。

在广交会收官之际,企业“战果”如何?企业家有何感想?外贸是否迎来新的发展态势?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通过采访相关线上线下参展企业,了解企业家们参展后“心得体会”。

“广交会作为中国外贸进出口的最佳平台,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我们公司对外贸易重要通道,能让公司产品直接面向各个国家,同时能更快速地了解各个国家的产品需求,及时去更新产品。”安徽姜尚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玉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企业发展更要注重“高精尖”,同时要培养新一代的技术人员,从而适应各方面的需求,不断创新,企业才能稳步快速的发展。此次线上参展,很多国外采购商对公司产品产生浓厚兴趣,目前公司年产3000万套葫芦工艺品生产线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企业和员工发展信心十足。

“近几年,中医药市场不断打开海外大门,赢得了海外患者的不断认可。广交会是企业打开海外市场的重要推广宣传渠道,有利于我们向境外采购商展示我们企业品牌、产品,助力于我们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把中国制造拓展到全球。”作为已经连续参加四届线上广交会的“老朋友”,安徽玄武岩药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杨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每年营收大概40万美元,此次线上正在洽谈的订单成交额共计5万美元,是公司每年的重要“战果”之一。

“同行公司每年参展都会取得不错的交易成绩,所以我们对广交会充满期待。”以生产泳装出口为主的一家线下参展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作为首次线下参展的公司,虽然此次成交额并没有多少,但从会场中挖掘很多潜在客户资源,广交会虽然闭幕,但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明年会继续参加广交会。

正如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所言,广交会从第117届起对参展企业做调查,发现企业已不再局限于现场成交,会后成交额占参展企业通过广交会达成的总成交额的近七成。

他表示,广交会已经不是企业出口的唯一渠道,参展企业通过广交会结识客户达成的成交额占全年出口额的比例接近五成。

据统计,自1957年创办以来,首届广交会的出口成交总额为0.18亿美元,到126届则上升为近300亿美元,增长超过1600倍。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额已经超过1.4万亿美元。根据广交会往年成交数据统计,近5年,广交会年成交额共计2901.78亿美元,年均成交额580亿美元,外贸发展迎来新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海运价格的持续上涨,不少企业面临运输难问题。本届广交会首次引入海外仓和航运物流企业,搭建了更加完善的贸易服务链,助力企业商品顺利送达海外消费者手中,打通企业运输一站式服务。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