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枭龙战机向来被视为,中巴联合研制的一款性价比相当不错的型号,也是国内比较少见的专供外贸型战斗机。但在其19年的研发过程中,前后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四个国家参与,经历的曲折与坎坷,并非一句简单的“从歼-7基础上衍生而来”那么简单,毫不客气地说,枭龙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起歼-10也差不了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值不低的枭龙战机

1984年,巴基斯坦与国内接触,希望能在当时歼-7M的基础上,改进一款符合巴基斯坦空军需求的战斗机,由于当时成飞(即611所)研发任务比较繁重,因此,这项任务实际上是交给了成都飞机制造厂的厂设计所负责。但在中方提交设计方案后,巴基斯坦却认为性能并没有达到要求,因此,巴基斯坦邀请了美国格鲁曼公司加入,形成了中美巴三方联合研制的局面。而早期400万美元的研发经费中,则是由巴基斯坦负责50%,美国格鲁曼公司负责37.5%,国内承担最后剩下的12.5%,并获得了正式的命名——“佩刀Ⅱ”。在当时看来,“佩刀Ⅱ”的项目前景非常不错,巴基斯坦提出了以600万美元单价采购150架的意向,同时又有美国格鲁曼公司提供发动机和雷达,再加上当时国内对歼-7的气动布局已经比较熟悉,因此,中美当时对项目都非常期待。然而,项目很快卡在巴基斯坦提出的苛刻要求上,当时,除了600万美元的单价之外,巴基斯坦还要求改造的范围不能太大以保证在一两年内定型,最重要的是巴方要求“佩刀Ⅱ”具备与早期米格-29对抗的能力。而中美在实际测试之后,很快就发现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歼-7M是枭龙最早的起源

按照巴基斯坦需求,“佩刀Ⅱ”在机头搭载了来自美国的先进雷达,使得机头重量大大增加,即使有美国发动机的支持,其机动性能的下降也是肉眼可见。因此,当时中美都认为需要对机翼进行重新设计,以满足机动性要求,但巴基斯坦始终以改造风险过大,超过限制时间而拒绝。正当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传来了巴基斯坦与美国谈判购买F-16战斗机的消息,使得国内明白了巴基斯坦开启“佩刀Ⅱ”项目的真正目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以600万美元价格购买到能匹敌米格-29的战斗机,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巴基斯坦提出如此严格的要求,并没有期待项目真正成功,而是为了在与美国购买F-16的谈判中尽可能地获取筹码。从事后来看,巴基斯坦以200万美元研发经费的代价,至少在购买F-16的项目中压下了2亿美元的价格。同时,巴基斯坦又将省下的资金转而向中国购买歼-7P,双方皆大欢喜,唯一比较难过的,是莫名入局最终却一无所获的美国格鲁曼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F-16才是当时巴基斯坦的目标

然而,当巴基斯坦退出“佩刀Ⅱ”项目后,这个原本为巴基斯坦准备的项目却并没有结束,中美在联合研制过程中意识到,对歼-7进行改造的想法是确实可行的,只不过是由于巴基斯坦堪称严苛的要求才没能成功。因此,在巴方退出之后,中美反而得以快马加鞭推动项目,但这时叫“佩刀Ⅱ”已经不太合适,因此赋予了“超七”的新代号。然而,正当两方热火朝天地推进“超七”之际,两国的关系却出现了巨大变化,格鲁曼公司面对局势变化,最终选择退出“超七”项目,发动机的缺失使得整个项目难以为继。就在项目濒临消失之际,巴基斯坦由于在80年代末大力推进核武器而被美国政府制裁,其购买的F-16战斗机被美国扣留,交付的6.85亿美元也随之冻结。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研发单位认为,改进的“超七”,将是巴基斯坦无法获得F-16时,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米格-29是歼-7很难战胜的对手

因此,国内与俄罗斯米格设计局联手,为“超七”换上了米格-29装备的RD-33型发动机,使得项目得以起死回生。1993年,基本完成的“超七”设计方案送到巴基斯坦的手里,但巴基斯坦却干脆利落地予以拒绝。一方面,巴基斯坦认为当时“超七”项目仅仅完成纸面设计,在改动较大的情况下,有不小的设计风险,对于资金并不充裕的巴基斯坦空军来说,这是其向来极力避免的事情。另一方面,“超七”的性能比起“佩刀Ⅱ”大幅上升,但造价同样有不小提升,当时巴基斯坦空军已经被美国扣留6.85亿美元采购资金,确实无力购买“超七”战斗机。而在巴基斯坦的拒绝之下,整个项目再一次陷入失败的边缘。

▲但米格-29的RD-33发动机也是“超七”起死回生的关键

但当时国内仍然以极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从1993年到1998年,设计单位花费了五年时间完善“超七”设计,将项目推进到验证机生产阶段。同时,原132厂设计所与611已经合并,而当时已完成歼-10首飞任务的611所,也能够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来完善“超七”。再加上当时国内向巴基斯坦表示,能提供贷款来解决巴基斯坦原本分摊的设计经费,以及早期8架战斗机的制造费用。因此,巴基斯坦在1998年正式签订了联合研制战斗机的合同,而这个继续叫“超七”就不太合适,因此,项目正式获得了FC-1的代号。这也是巴基斯坦自1984年提出项目14年之后,第一次真正用心参与联合战斗机项目。2003年,FC-1原型机成功首飞,凭借611所在歼-10研发时积累的深厚技术,FC-1的性能相当不错,并因此获得了巴基斯坦的青睐。2009年,巴基斯坦正式与国内签订了以9亿美元购买42架枭龙战机的合同。随后,巴基斯坦又在国内的支援下,先后生产了从block1到block3多个版本的近百架枭龙战斗机,而巴基斯坦的最终装备数量,预计将会达到150架,国内设计单位多年的辛苦坚持,最终终于收到硕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基斯坦装备的枭龙战机

目前,继巴基斯坦之后,缅甸和尼日利亚也先后装备了枭龙战斗机,还有不少国家也屡屡传出打算采购枭龙战斗机的传闻。而对中航工业而言,在除巴基斯坦之外,其他国家采购枭龙战机的数量虽然都不算多,订单额度也较为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枭龙的出口并不重要,事实上,枭龙是在歼-7之后,少有的真正完成出口的战斗机型号,实际上是作为中航工业对外的名片存在,其在战场上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中航武器在国际上的口碑,也直接关系到歼-10CE,以及更先进的FC-31能否顺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