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是清朝的一位明君,也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君主之一。在政治上,他整顿吏治,坚持对各大官员进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腐的风气,使得乾隆一朝政治清明,官员清正廉洁。

对待百姓,乾隆坚持“恤民”的原则,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定期减免农民的赋税,减轻底层民众的负担。在军事方面,乾隆帝开拓进取,多次平定边境叛乱,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总之,乾隆的功绩不胜枚举 ,而清王朝也因此成为当时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帝画像

此外,乾隆帝还是一位博古通今、爱好广泛的君主,他在文艺、诗歌与收藏领域均有涉猎。晚年时期,乾隆对古玩珍品的收藏热情几乎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早年间,乾隆帝还爱好写诗作画,喜欢听民间的昆曲,甚至学过一段时间西洋乐器,可谓是涉猎广泛。

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帝亲笔所作的绘画可达近1500幅。乾隆帝作画,不过是为了陶冶情操,自娱自乐,因此并无高深的绘画功底。

他的绘画作品最根本的特质便是简约与明净,相比于造型别致、灵巧的作品,乾隆帝更喜欢绘制花卉、清供等清新雅致的作品。

如今,乾隆的御笔与画作被陆续传承下来,接下来的故事便始于乾隆帝的一幅画作。

《嵩阳汉柏图》:乾隆于1750年作

2009年,一位河南老农带着乾隆的御笔画《嵩阳汉柏图》参加了一档鉴宝类节目,此珍宝被专家鉴定为赝品,仅以17万元的低价被转手。

次年,这幅“赝品”被拍卖出8736万元的高价。老农得知后,怒不可遏,将专家告上法庭,这场“乌龙鉴宝案”的结果是什么呢?

水深的古玩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投资收藏品行业。有些收藏家是兴趣使然,有些则是为了获利。

古玩,指的是具有一定收藏价值、来源于古代的物品。古玩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诸如书画、钱币、瓷器等。

古玩主要来源于家族传承,古人会将珍贵的藏品作为传家宝世代流传下去。不过,在经历特殊时期后,民间古玩大都被破坏,数量骤减,屈指可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玩市场

除此之外,墓葬与文化遗址中也会埋藏有古玩,但这些珍品均归国家所有,个人不得非法私藏。

然而,如今的古玩商城与网络平台上充斥着数量可观的古玩,这正是古玩市场水深的地方。

不少收藏者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入古玩投资市场,最后越陷越深,钱财全部被套空,造成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下场。

古玩市场鱼龙混杂,藏品真假掺半,倘若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收藏经验,极容易花大价钱买到赝品,只能在交易过程中吃“哑巴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造假的技术也越发高超,赝品与珍品的相似度也越来越高。若将真品与逼真的赝品放置在一起,古玩鉴定员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出孰真孰假。

左真右仿

其实,古玩行业本身就默认造假行为的存在,收藏者有大几率买到赝品。当买到假的藏品时,收藏爱好者也只能自认倒霉,却不能埋怨或指责商家的造假行为。

如今,古玩市场的“捡漏”现象少之又少,古玩行业中的局更是深不可测。收藏者可借助古玩一夜暴富,也会因为碰到赝品而一贫如洗。

火热的鉴宝节目

随着收藏品投资业的火热,鉴宝行业也逐渐兴起。

十余年间,鉴宝节目培养与包装了数千名鉴宝“大师”,这些大师与专家频繁在节目中露面,向一头雾水的观众普及鉴宝知识,让观众深信不疑的同时,自己却领着几万元的出场费事不关己。

从表面上看,这些专家的知识面广泛,几乎无所不知。实际上,他们的专业素养与人品有待商榷,他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宝物的估价抬高,时常估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让收藏者深受其害。

专家正在点评古玩

曾经较为火爆的鉴宝节目有《鉴宝》、《寻宝》与《一锤定音》等。这些节目普遍将瓷器、书画等藏品的估价抬高至上千万乃至上亿,哪怕一块印章与小碗都动辄天价。

然而,当这些收藏者兴高采烈地将这些藏品对外出手时,却处处碰壁,要么是被所谓的专业公司所坑,价格贬值了好几十倍,要么被拖着,迟迟无法成交。

此外,公开于众的鉴宝节目甚至还出现了将真品鉴定为赝品,并高价收购真品的奇葩事件。

带真品上鉴宝节目

河南郑州有位农民,名为朱云,家中世代务农,长期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朱云十分热衷于观看鉴宝节目,每当他看到鉴宝专家讲藏品估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时,总是心动不已。

好巧不巧,朱云的家中有一副传家国画,即乾隆皇帝的《嵩阳汉柏图》。这幅画作已消失甚久,其消失的原因众所纷纭。

有人认为它在宫中就莫名其妙地丢失了,有人则认为它被随葬在东陵,后来被偷盗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嵩阳汉柏图》

众所周知,乾隆帝善书法、绘画,是最善绘画的皇帝之一,仅次于宋徽宗。由于乾隆帝的御笔书画被流传下来的数量甚少,再加上有乾隆帝的光环加持,这些字画在收藏界的价格颇高。

不过,民间仿乾隆真迹的赝品较多,真品与赝品散落在民间,让人无法辨别真假。

在后续的采访中,朱云也表示,自己只知道这幅古画是从家中老一辈手中传承下来的,是朱家的传家宝。

不过,朱云心中对这幅画是真是假并没有谱,他将这幅画珍藏在盒子中,存放在家中的柜子上方,轻易不敢触碰。

2009年9月,朱云抱着侥幸的心理带着这幅传家宝来到《华豫之门》这档鉴宝节目的海选现场。

《华豫之门》是河南卫视的热门节目,收视率出奇得高。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南省的土地上掩埋着大量奇珍异宝,不少人的家中也珍藏着古董。

《华豫之门》鉴宝活动

因此,许多藏友慕名而来,将家中古玩拿到节目上给专家鉴定并估价。来海选之前,朱云也在网上搜索了家中的传家宝,得知其是乾隆的亲笔御画,若是真品,动辄天价,可古玩市场上乾隆的赝品也十分泛滥。

海选遇专家

2009年9月7日当天,朱云与家中兄弟携画作来到节目海选现场,在交完100元报名费后,就进入了漫长的排队等待过程。

由于专家需要对每一件藏品都进行细致的点评,并与藏友交流,因而朱云从早上一直排到了下午,中午为了省钱,连饭也舍不得买。

鉴定朱云画作的专家名为刘岩,是《华豫之门》特地请来的资深专家。刘岩接到画作后,360度无死角地欣赏了一遍,并拿在手上端详了许久。

甚至特地摘下自己的眼镜,拿着放大镜观察这幅画,每一个角落都不会放过。朱云在后续采访中才恍然大悟,倘若这幅画是赝品,“专家”刘岩根本不会鉴定那么久,迟迟不肯松手。

刘岩

刘岩手持画作欣赏许久后,神色十分凝重。他本应该如往常般介绍这幅画的作者、背景与来历,可他却一反常态,对刘岩说:“这幅画十分精美,且纸张陈旧,晚上来我的宾馆再仔细讲解。”

语音刚落,刘岩又仔细把玩了一番这幅画,仿佛对此画饶有兴趣。朱云虽觉得刘岩的表情有些怪异,但毕竟自己不是内行,所以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到了晚上,朱云拿着画准时赴约。只见那专家手中早已佩戴好白手套,还特地取下眼镜,如白天一般又对此画作鉴定一番。

刘岩和《嵩阳汉柏图》

朱云着急地问道:“专家,这幅画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大概值多少钱呀?”刘岩随即面露难色,叹了口气,回答道:“这幅画属于‘古旧’,做工虽精良,却不是乾隆爷的真迹,属于高仿中的精品,大概作于晚清时期。”

听完作家的话,朱云倍感失望,虽早有心理铺垫,却还是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真品被17万卖出

朱云虽失落,却对刘岩的鉴定深信不疑,认准了自家的传家宝是赝品。此外,刘岩拿出一本拍卖会的书,书上印着乾隆帝的另一幅画,乃2009年北京明珠双龙书画拍卖会上的拍品。

他指着这幅画对刘岩说:“你看这幅画,构图更加复杂,尺寸也大,但最后却只拍了个5-8万的价格。”朱云端详片刻,心中若有所思,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帝王的画作竟如此不值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朱云不知道的是,乾隆的书法真迹在市场上的价格最低也有十万元,若是精品,动辄也要上百万。

然而,朱云对古玩界的行价并不了解,因此也不知道乾隆作品的大概价位,只一味轻信刘岩的“胡诌”了。

正当朱云不抱任何希望时,刘岩又给他递了个橄榄枝,他说:“这幅《嵩阳汉柏图》虽是赝品,但比市面上很多乾隆的高仿都要精良,若是转卖,也能卖出一个意想不到的价格,最少也有三五万。若是找对路子,还能多卖几万呢。”

听到专家作此承诺,朱云心动不已,决定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委托其帮忙卖画。

于是,双方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朱云带着画返乡,在家中满心期待着专家能够尽快为自己找到买家。

过了半个月,刘岩在电话里对朱云表示,自己找到了一位来自北京的程功先生,此人愿意买下这幅画。

10月21日,朱云见到了程功先生,而对方也对此画很感兴趣。刘岩直接对买方提出20万的高价,朱云看到专家这么帮自己,心中甚是欣喜。

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后,《嵩阳汉柏图》以17万元的“高价”转卖给程功先生,而程功也十分信守承诺,当场就把17万现金付给朱云。

画作涨到8736万

对于一生清贫的朱云来说,17万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对此次交易也十分满意。不过,直到2011年6月,朱云才意识到自己深陷骗局。

他通过电视了解到,在2010年年底的北京保利公司拍卖会场上,《嵩阳汉柏图》正是其中的一个拍卖品。

起拍价为2500万元,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终被拍出了7800万的天价,加上佣金可达8736万元。

经过一番仔细比对,朱云发现那件拍卖品与自己的传家宝相似度极高,甚至连印章与褶皱部分也一模一样,正是家中世代流传下来的珍宝。

朱云心中不觉紧张起来,他立刻购买了保利公司的竞拍书,了解到《嵩阳汉柏图》的背景是乾隆年间的一次狩猎活动,气势恢宏磅礴。此次的卖品的确是《嵩阳汉柏图》的真迹无疑,上面还有乾隆爷专属的印章“石渠宝笈”

真相大白后状告专家

同一幅作品,分别被卖出17万与8736万两种截然不同的价格,整整相差了五百多倍。朱云这才意识到,自己被“伪专家”刘岩与买主程功的双簧计给骗了。

2011年9月,朱云气急败坏地将刘岩与程功二人告上法庭,起诉他们在画作买卖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朱云方认为,刘岩与程功暗度陈仓,低买高卖,希望法院撤销买卖合同,赔偿其8736万元。

然而,刘岩却主张双方的交易过程合理合法,不存在欺诈现象,且在古玩买卖中,低买高卖的现象比比皆是,并未违反法律规定。

此外,刘岩还说:“鉴定时间很短,我只说它是旧物,当下没有判定真假,更没有对其估价。朱氏兄弟急需用钱,我好心帮他们联系买家,而双方交易的过程,我也没有参与。”

对于刘岩的诡辩,朱云矢口否认,并道出另一个真相。原来,伪专家刘岩冒用的是另一个真专家刘岩的名字与信息,且伪专家刘岩与程功是朋友,两人的确存在欺诈行为。

然而,由于朱云兄弟的证据不足,法院将此案判定为刑事犯罪案,并转交给公安机关处理。而公安局却宣称此案并不属于经济犯罪案件,不予立案,也不予审理。

最终,这场欺诈案件竟成了一个无头案,以朱云被欺骗为结局无疾而终了。

结语

以17万“合法”换8736万的故事传开后,古玩界几乎闹翻了天。有人认为此次事件就是赤裸裸的诈骗案,有人则认为这便是古玩市场的现状,只能说朱云倒了个大霉,刘岩捡了个大漏。

无论如何,此次鉴宝事件都应该引起业内藏友的警惕,一定要留个心眼,切不可完全依赖或轻信于“专家”,更不能轻易轻率出手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