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工业同行,与时代同步。

解放之初,株洲只是一个七千人的小镇,到1951年才撤镇建市,那时,一切都百废待兴。

随着“一五”“二五”计划在株洲实施,一大批有志青年、大学毕业生从天南地北奔赴株洲,投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段闪着荣光的金色记忆。

那时候来株洲的学生,如今也已到了古稀和耄耋之年。让我们来倾听他们记忆里的株洲,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原株洲硬质合金厂 总工程师 张荆门:“大学三年级暑假,我们就出去实习,是到大连。走株洲过的时候,那时候停半个小时。有三两个同学一起到了站就下车了,问那街上的人,请问株洲的街在哪里?这不就是啊。哎呀,听了这个话,心里冰凉的,这就是株洲的街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三三一厂副总工程师 罗广源:“株洲当时还是镇,一个镇,火车站根本不是这个样子,出站口就那么几个木头过来的,当时株洲大概就是两条T字形的街道,没什么铺子。”

原株洲电力机车厂 工艺处处长 饶治安:“我们要从田心到株洲来的话,都要走铁路,株洲要开会,我们也是几千人走铁路过来。”

原株洲电力机车厂 副厂长 桂林芳:“到株洲来了以后,外地人这种陌生的感觉很少,因为大家都是外地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株洲市人民政府 原市长 薛厚民:“株洲这个地方天时地利人和,因为修了铁路,没有这个铁路,株洲没有条件发展工业。”

原三三一厂副总工程师 罗广源:“田心啊,三三一啊,还有硬质合金厂等等,就是说工业来带动了株洲的发展。”

株洲市人民政府 原市长 薛厚民:“完完全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经过人民群众的努力,在一片荒草地上,建成了这么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

记者丨廖姗 王一蓓 编辑丨黄璐 审核 | 彭建南